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5从国民革命运动到解放战争胜利人民版.doc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5从国民革命运动到解放战争胜利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5从国民革命运动到解放战争胜利人民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时作业 5 从国民革命运动到解放战争胜利(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新余高三阶段验收)中共成立初期,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中共领导人同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 ,遭到反对,但 1923 年党的“三大”正式确定了实行以“党内合作”为形式的国共合作方针,就是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期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 )A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B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C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D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
2、键在时间上,1923 年党的“三大”召开,这个时间是国民党势力快速增长的阶段,只有与国民党联合才有可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以本题选择 B 项。A 选项错误,削弱他的势力不是目的,目的是与其合作实现革命;C、D 选项不是主要目的。答案:B2(2018许昌高三阶段检测)剑桥中国史说:“如果中共在 1922 和 1923 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合作,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1922 年中共决定与国民党合作B与国民党合作有利于革命高潮的到来C中共犯的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解析:材料反映了
3、两层意思,一是与国民党合作有利于革命的发展,二是早决裂会干得更好,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23 年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国民党叛变革命导致最后的决裂,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会干得更好而非便能完成革命任务,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答案:B3(2018商丘高三诊断)在 1927 年 8 月 7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上,中共明确提出用“平民式”的革命手段来解决土地问题,规定党当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工作重心将发生变化B开始采取武装斗争的
4、方式C已放弃城市工人运动2D开始关注农民革命问题解析:“农民的总暴动”说明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农村,即工作重心将发生变化,选项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共早就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农村而非放弃城市工人运动,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共早就关注农民革命问题,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答案:A4(2018佛山高三质检)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 ”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这一思想的提出( )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
5、理论B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C说明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D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解析:材料说明毛泽东发动农民暴动,如果失败可以走向山村,实际上是走与“城市暴动”相反的革命道路,故 D 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提出是井冈山时期,此时属于大革命时期,故 A 项错误;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武装斗争的信息,故 C 项错误。答案:D5(2018宿州高三评估)1930 年 6 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
6、。 ”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C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D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解析:根据题干“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可知强调的是城市中心论,说明当时中共党内仍然存在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不支持的态度,即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C 项正确。由题干时间“1930 年 6 月”可知这时中共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排除 A。题干强调的是城市中心论,说明李立三没有认清当时中国的国情,也没有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排除 B、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C。答案:C6(2
7、018南阳高三评估)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推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31927 年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1929 年中共中央第二十八号中央通告土地斗争的主要方式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而不是没收一切土地。1942 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1947 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A.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B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C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
8、目标D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解析:通过材料可知,共产党不同时期对地主政策的不同,从而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所以答案选 B,排除其他选项。答案:B7(2018新乡高三调研)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高举“抗日反蒋”的旗帜,转战湘黔川滇寻求新的落脚点,集中全力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1935 年 6 月转入川西北会合红四方面军,明确提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由此可知( )A中共对蒋政策发生重大变化B红军长征进入到一个新阶段C中日民族矛盾开始趋于激化D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路线方针问题解析:1936 年西安事变后,中共提出联蒋抗日
9、,表明中共对蒋政策发生重大变化,A错误;从开始长征高举“抗日反蒋”的旗帜,到 1935 年 6 月明确提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表明红军长征进入到一个新阶段,B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日民族矛盾开始趋于激化” ,排除 C;1935 年遵义会议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路线方针问题,D 错误。答案:B8(2018烟台高三摸底)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除有卖国行为的、经政府缉办的、经军法或法院判决剥夺公权尚未恢复的、有精神病的人外,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强调“工农有选举权了,但并不歧视地主、资本家。 ”此规定反映了( )A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社会主要矛盾4B中共在着手构建民主联合政府C中共
10、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D敌后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解析:陕甘宁边区存在的时候是红军长征之后,由题干中的“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和“工农有选举权了,但并不歧视地主、资本家”可知,陕甘宁边区规定工、农、地主和资本家都拥有平等的民主权利,这是为了调动这些阶层参加抗日的积极性,故选 C;A中的“开始”不符合题意,B 不符合抗日的时代特征,D 不符合题干中的“不歧视地主、资本家” ,故排除 A、B、D。答案:C9(2018丹东高三联考)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 22 次正面战场的大会战。其中一场会战,虽然最终中国军队败退,但是大量消耗了日本的人力财力,争取到时间把工业迁入西南和西北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方略 课时 作业 国民 革命 运动 解放战争 胜利 人民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