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32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人民版.doc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32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32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人民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时作业 32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石家庄高三十校联考)以天文历算之学而论, “中国先哲们对于天文学的要求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贲卦传)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至于宇宙的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 。 ”这主要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存在浓厚的神学和迷信色彩C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D和算学整合为统一研究领域解析:“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主要说明天文对应时令变化, “天道渊微,非
2、人力所能窥测”说明对于宇宙讨论很少,体现出古代科学的实用性,故 C 正确;儒家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A 错误;迷信色彩不符合题意,故 B 错误;材料只涉及天文学,没有算学,故D 错误。答案:C2(2018鹤壁高三调研)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 13 世纪末制成了眼镜。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解析:据材料“眼镜传入中国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
3、中国传统科技重视实用性,忽视理论研究的特点,故 C 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中国科技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故 A 项错误;材料“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是解题关键,不能说明中国传统科技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故 B 项错误;材料重心也不是说明中国传统科技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故 D 项错误。故选C。2答案:C3(2018武汉高三基础调研)据阿拉伯人苏莱曼东游记说,唐时中国海船特别巨大,波斯湾风浪险恶,只有中国船能够航行无阻。阿拉伯东来货物,都要装在中国船里。当时中国船称雄海上,也就意味着中国对外通商的繁盛。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当时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之一是丝织品B当时中国输出的瓷器受到国
4、际市场欢迎C当时中国造船技术先进,对外贸易繁盛D当时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唐时中国海船特别巨大航行无阻。阿拉伯东来货物,都要装在中国船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包含丝织品,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中国的瓷器在国际市场受到欢迎,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中国造船技术先进,对外贸易繁盛,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是在宋代,不是唐代,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答案:D4(2018黄冈高三评估)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
5、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 ”这说明( )A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B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C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D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解析:根据“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说明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D 正确;A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雕版技术革新” ,排除 B;D 不符合材料“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 ,排除。答案:D5(2018宜昌高三统测)“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
6、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3B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C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D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可知人们对新的书写材料有需求,促使蔡伦改进造纸术,A 正确。蔡伦只是纸的改进者,不是发明者,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B 错误。 “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说明了蔡伦改进造纸术所用的材料价格比较低廉,C 错误。考古实物资料才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D 错误。答案:A6(2018衡水高三联考)中国古代的一部
7、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A 诗经 B 道德经C 春秋繁露 D 离骚解析:综合归纳材料信息“神游天地、上下求索” “理想执着追求” “比兴手法” “南方楚文化”等,这些信息都指向屈原及其著作, 离骚是屈原的著作,故 D 项正确;A、B、C 项排除。答案:D7(2018衡水高三联考)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市民阶层扩大
8、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解析:宋代由于市民阶层的扩大,文学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材料中“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故 A 项正确;宋代文学的世俗化与皇帝没有直接关系,故 B 项错误;封建等级观念受到理学影响,根深蒂固,通俗文学冲击不了这种观念,故 C 项错误;此时仍然实行文言文体,故 D 项错误。答案:A48(2018南平高三统测)在文化史家的眼中,宋诗是一个思虑精微的宇宙。在这个宇宙中,宋人忘象得意,以意索理,冷静地对外在物象展开概念化
9、思考,进而从凝思中省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底蕴。宋诗的这一特色( )A反映了宋加强专制集权统治B表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节C受到了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D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程朱理学的内容表现在,世界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认识论:在把握“理”的方法上,通过强调“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运用各种知识去体会事物内部的“理” 。人性论:在人性论上,主张在“天理”与“人欲”发生冲突时,应该“存天理,灭人欲” 。从宋词的特点可以看出受到了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故答案选 C。A 从政治角度分析,与题干没有关系;B 题干没有体现;D 指的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方略 课时 作业 32 古代 中国 科技 文化 人民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