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第一部分唐宋诗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教学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
《2018年高中语文第一部分唐宋诗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教学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语文第一部分唐宋诗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教学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望 月 怀 远资 料 助 读 释标题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家乡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整首诗情意缠绵,却不流于伤感。语淡情深,清丽婉转。知作者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有曲江集 。明背景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本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的
2、怀念。精 要 赏 析 品语言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是千古名句,请赏析。提示:可从意境、所写内容、运用手法等多角度赏析。参考答案:这两句,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境。在这种意境中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涵怀远之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2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请赏析。提示:从这两个字写出的内容、达到的效果考虑。参考答案:“怜”和“觉”两个动词,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的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
3、月怀远的幽清意境。2析技巧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由望月而产生怀远之情,这种抒情方式叫_;同时,这两句也运用了_的描写手法,写实景的语句是“_” ,诗人想象语句为“_” ,这是虚景。提示:了解抒情方式、描写方法的种类。参考答案:触景生情 虚实结合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4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请结合具体语句赏析。提示:直抒胸臆就是直接抒情,结合语句赏析出直接抒发了什么情即可。参考答案:颔联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情人” ,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遥夜” ,长夜。 “竟夕” ,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
4、埋怨长夜漫漫。悟意旨5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提示:从内容方面推敲诗人的情感。参考答案:写因思念远人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这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资 料 助 读 释标题这是一首七律,是韩愈七律诗中的佳作。左迁,贬官。蓝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侄孙湘,是韩愈爱侄韩老成的儿子,两家向来如同一家。韩湘听说叔祖父孤身上路,非常不放心,赶来和他同行,在离京师不远的蓝田赶上了韩愈。知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言郡望昌黎,故后人多称韩昌黎。谥文,故又称韩
5、文公。他是唐代散文家、诗人。他和柳宗元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 外集十卷。明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七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愈上书论佛骨表谏阻,言辞激切,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3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
6、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精 要 赏 析 析技巧1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的?提示:体会景是何景,情为何情。参考答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 “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悟意旨2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 “朝”和“夕” 、 “九重天”和“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提示:“朝”与“夕”说明时间快, “九重天”
7、 “路八千”说明地位变化大。参考答案: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3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提示:体会“肯”与“惜”中蕴涵的情感。参考答案:“肯将衰朽惜残年” 。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商 山 早 行资 料 助 读 释标题商山,山名,在陕西商州市东南,地形险阻。 “早”字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诗中的一切动作、场景、情绪都围绕着它而出发,为镜头焦点之所在。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已成为众口传诵的名句。知作者温庭筠(812?870?),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新唐书与旧唐书均
8、有传。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 “温八吟” 。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他还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词人,被奉为花间词派的鼻祖。明背景商山早行作于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外出宦游时。温庭筠本是太原祁县人,4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家,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常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跋涉时,还念念不忘颇有江南风光的“故乡” 。精 要 赏 析 品语言1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历来脍炙人口。(1)分析这两句诗表现出的意境。(2)这两句诗在诗句的构成上有何特点?与我们接触过的哪些诗句异曲同工
9、?提示:(1)从词语组合方面思考。(2)从描写的景物、蕴涵的情感方面考虑。参考答案:(1)这两句写早行景况:天边残月未落,山中茅草屋顶的小客店传来阵阵报晓的鸡鸣;村外,木板小桥上蒙着一层银霜,旅人的足迹疏落可辨。其中“鸡声” “残月”“晨霜”点明了早行的特定时间;“茅店”与“板桥”表现了山村的荒凉与孤寂。这两句诗不仅用自然景物表明了“早行”的题旨,也流露出行路的艰辛和旅人内心的冷落之情。(2)这两句诗均为三个名词的并列,无动词,属一个意象组合。我们接触过的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2试赏析颈联“槲叶落山路,枳花明
10、驿墙”中“明”字的妙处。提示:从表意效果的角度入手,比如点出该字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参考答案:晨霜凝地,槲叶满路,当有春寒料峭之感,但一个“明”字却别开境界,它打破了拂晓时分的凄冷、昏暗,给人以迎接红日喷薄而出的信心和力量;同时, “明”字在后,也暗示出先行时天光之暗,从而反衬出始行之“早” 。析技巧3本诗的“凫雁满回塘”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提示:本句所写画面是欢乐的,而诗人情感是“悲” ,手法不言而喻。参考答案:运用了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以故乡春回水暖、凫雁嬉戏的优美景象反衬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使“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得到完美的表现
11、。悟意旨4这首诗中表现主题的是哪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提示:综观全诗,了解内容,联系背景把握情感。参考答案:客行悲故乡。抒发了诗人怀念家乡,心系长安的感情。5逢 入 京 使资 料 助 读 知作者岑参(见第二课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补注解此诗作于天宝八载(749)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 34 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赏 读
12、 评 价 1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_参考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作了铺垫。2本诗最后两句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答:_参考答案:语言朴素自然,如同随口而出。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充满了浓郁的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朴素自然,余味深长。闻 笛资 料 助 读 知作者6戎昱,荆南(治今湖北江陵)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建中年间,为辰、虔二州刺史。集五卷,今编诗一卷。题材上写边塞戎旅和秋思送别的诗很多。补注解诗人年轻时考进士落榜
13、,于是纵情游览天下名城。他飘落异域,十分怀念家乡。于是写下了此诗。赏 读 评 价 1此诗中最能表明诗人内心情感的关键字眼是_,表明这种情感产生原因的字眼是_,能表明诗人所在地点的两句诗是_。答案:惆怅 思归切 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2结合课下注释,简要分析最后一句“落尽一庭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蕴涵的情感。答:_参考答案:语意双关,既指冬天“平明”落得一庭梅花,也指笛声梅花落 。蕴涵了诗人独自思家的惆怅之情。秋 思资 料 助 读 知作者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
14、”“张司业”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著名诗篇有塞下曲 征妇怨采莲曲 江南曲 。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补注解这首秋思约作于诗人客居洛阳时。诗人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赏 读 评 价 1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句中的“见”与“欲”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请赏析其中一词。答:_7_参考答案:见,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可使树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不可见,却处
15、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凄凉摇落之景,自然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意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是很丰富的。欲, “欲作归书意万重” ,这“欲”字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 ,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并易于想象了。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 ,本诗有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这一评价,请找出并分析。答:_参考答案:诗人写了这样一个
16、(寻常的)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 “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前面的“意万重” ,又紧承“复恐” ,刻画出心中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体会出诗人浓浓的乡思。渡 桑 干资 料 助 读 知作者贾岛(见第一课题李疑幽居)补注解此诗是贾岛漫游塞北时所作。此诗题目,或作渡桑乾 。并州:今山西太原;咸阳:今陕西西安北,两者南北相距一千多公里;桑干水:又叫桑干河,是从山西北部流向河北8西北部的一条河流,从山西过了桑干河就到了河北。赏 读 评 价 1. 为什么诗人客居他乡以年计算,而思乡却以日夜计算?答:_参考答案:这体现了诗人选词的精心。客居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高 语文 第一 部分 唐宋 第四 明月 何时 还羁旅 乡思 教学 案语 选修 诗词 鉴赏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3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