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安塞腰鼓》教案鄂教版.doc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安塞腰鼓》教案鄂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安塞腰鼓》教案鄂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6 课安塞腰鼓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和诗意美。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2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3 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 教学活动 活动 1【活动】一、课前导学 1、读下面的文字,了解一下作者和作品,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划上横线。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源于战争和祭祀,后来演变为民间的娱乐活动。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
2、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1986 年,安塞腰鼓在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上夺得最高奖项; 1990 年,安塞腰鼓敲进了首都北京,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大放异彩。1997 年、1999 年和 2008 年,安塞腰鼓分别参加了香港回归、国庆 50 周年庆典以及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演出。可以说安塞腰鼓已成为民族艺术的代表。刘成章,1937 年生于祖籍延安市。1961 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多篇散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他的散文多以
3、黄土高原为题材,陕北是生他养他的地方,虽贫穷但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安塞腰鼓发表于 1986 年 10 月 3 日的人民日报,它是一曲旺盛生命与磅礴力量的颂歌,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后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和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安塞地处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的交界处,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以“安定边塞”之意设安塞堡。安塞是个贫穷的地方,长年干旱,漫天风沙,庄稼收成极低,再加上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民不聊生;1935 年安塞全境为共产党所领导的红军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安2塞的统治,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地区之一,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环境的恶劣和思想的束缚,远远
4、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安塞人民深深意识到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迎来生机。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次(注意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完成以下作业:(1)、给加点字注音,并抄写三次。亢奋()羁绊()山崖() 冗杂()磅礴()淋漓()戛然()闭塞()蓦然( ) 晦暗( )(2)、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拟请文章结构。层次 起止文段 内容第一部分:( 1 4 )表演前第二部分:( )表演中一层:( )宏伟的(场面 )二层:( )沉重的( )三层:( )有力的( )四层:( )变幻的( )五层:( )迅猛的( )第三部分:( )表演后(3)、文中三部分应分别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朗读?语速 语调第一部分:第
5、二部分:第三部分:3活动 2【讲授】二、课中导学 1、互助解疑(小组内)课前导学第(2)、(3)题2、交流展示、小组代表交流课前导学第(2)、(3)题、学生朗读展示、教师小结归纳3、难句品析、自主思考:你有哪些句子的含义不懂?、组内互助解疑、小组代表交流4、主旨探究4、自主思考: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哪些情感?、组内互助解疑、小组代表交流、教师小结归纳活动 3【作业】三、课后导学(家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文段。(选做题)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四 单元 16 安塞 腰鼓 教案 鄂教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