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题复习练习(含解析).doc
《2018年中考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题复习练习(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题复习练习(含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单选题1.将要吃鱼饵上钩的鱼,当有人说话时,会突然间逃掉,可能原因是( ) A. 被岸上的人说话声吓跑 B. 突然间看到了坐在岸边的人C. 有同伴告诉它有危险 D. 鱼不喜欢吃鱼钩上的鱼饵2.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 变大 B. 变小C. 不变 D.不能确定3.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A. 太空中噪声太大 B.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 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4.下列活动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A. 观察蟋蟀翅膀在摩擦
2、振动时,我们能听见清脆的声音B. 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C. 雨天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闪电传播更快D. 把一个小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播音5.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 ) A. 不能传播声音 B. 吸收了声波 C. 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 使鼓面停止了振动26.在敲响大古钟时,同学们发现,停止撞击大钟,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 大钟的回声 B. 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C. 大钟还在振动D.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B. 由于声音的传
3、播需要介质,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要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C. 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D. 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8.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A. 太空中噪声太大 B.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 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9.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出声音B. 我们听到的声音一定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 振动慢的物体不
4、能发声,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D. 因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有的物体振动时能发声,有的物体振动时不能发声10.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D. 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同1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 A.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B. 把正在发音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 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D. 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
5、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 真空可以传播声音 D.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1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3A. 物体发声时不一定在振动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 课堂上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说明空气能够传声D.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14.有一根足够长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 A. 一次声音 B. 两次声音C. 三次声音 D. 四次声音15.空气、水、钢铁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这三种
6、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 A. 空气、水、钢铁 B. 水、钢铁、空气 C. 钢铁、水、空气 D. 钢铁、空气、水16.下列图示中,属于声源的是( ) A. 关闭的收音机B. 未敲击的音叉C. 真空铃实验中的闹铃D. 博物馆内的编钟二、实验探究题41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它说明了声音是由_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 (2)如图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
7、改进方法是:_. (3)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可以传声.在月球上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 .并由此推理可知_. 18.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_ A. 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 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C. 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 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
8、过程中,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响度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_(填“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_(填“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19.看图回答问题 5(1)如图 1 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 (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 cm(2)观察如图 2 所示的停表(秒表),大圈中每一小格代表_ s,此时的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_ s(3)如图 3 所示实验,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左边与右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叉股的接触的泡沫球被弹开,说明左边的音叉也
9、在_ ,这是因为右边音叉的振动靠_ 传给了左边的音叉在这个实验中泡沫球的作用是_ 20.在“声现象”一章的学习中,李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一块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 如图甲:把正在发生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6(1)图甲实验中,兵乓球的作用是 _ , 实验说明声是由物体 _产生的,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_; (2)图乙是在探究声音 _的条件,实验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3)图丙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 _
10、的关系,主要运用了 _的研究方法(上述填写研究方法的下划线中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实验推理法”等) 2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这说明了_ (2)如图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 (3)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可以传声 (4)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
11、中的空气,将听到_,并由此推理可知:_ 三、解答题22.一段平直钢管长 1.02km,大明站在该钢管的一端,大亮站在该钢管的另一端 ,大明用锤子敲击一下钢管,大亮先后听到了两次响声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为 5100m/s,求:大亮听到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为多少 s? 23.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为什么?小明看到闪电后,过了 5s 才到听到雷声,请估算发生雷电的地方离小明大约多远? 24.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 1s 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 0.5s,再次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m/s,
12、则两峭壁间的距离是多少? 725.德国著名钢琴家贝多芬晚年耳聋,他用一根棒来听取钢琴的演奏,他把棒的一端触到钢琴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26.甲同学在一根装满水的较长的铁管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三次敲击声请回答:(1)按乙同学听到的先后顺序,指出这三次声音分别是什么物质传播的?(2)简要说明听到三次声音原因? 四、综合题27.阅读下列表格,请写出你得到的两个与声速有关的结论: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空气(15) 340 海水 1531空气(25) 346 铜(棒) 3750煤油 1324 大理石 3810蒸馏水 1450 铝(棒) 5000(
13、1) _ (2) _ 828.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采用的方法是_. 29.回答: (1)打雷时,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2)如看见闪电后经过 5 秒才听到雷声,估算一下发生雷鸣处离你有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V 声 =340m/s) 30. 实验小组在做实验,请你补充完整实验记录;声音在 15的空气
14、中传播速度是_,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_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_中最慢李华同学在一个充满水的长铁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_次声音,第一次是在_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_传播的 31.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船底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 4s 后在船底接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30m/s,请简要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被测量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 (2)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能否进行太空测距?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将要吃鱼饵上钩的鱼,当有人说话时,会突然间逃掉,可能原因是( ) A.
15、被岸上的人说话声吓跑 B. 突然间看到了坐在岸边的人9C. 有同伴告诉它有危险 D. 鱼不喜欢吃鱼钩上的鱼饵【答案】A 【解析】由于水可以传播声音,当人说话时,鱼听到人的说话声而意识到危险而跑掉的,即被岸上的人说话声吓跑。故选 A.2.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 变大 B. 变小C. 不变 D.不能确定【答案】A 【解析】【解答】解:因为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而声音在液体中要比在气体中传播快,所以 A 正确故选:A【分析】声音的传播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三者当中,在固体中传播相对要快,这个规律要记牢 3.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
16、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A. 太空中噪声太大 B.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 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答案】B 【解析】【解答】解:太空中没有空气,而声音又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声音宇航员之间对话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故选 B【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下列活动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A. 观察蟋蟀翅膀在摩擦振动时,我们能听见清脆的声音B. 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C. 雨天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
17、但闪电传播更快D. 把一个小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播音【答案】C 10【解析】【解答】解:A、蟋蟀翅膀在摩擦振动时,能听到清脆的声音,可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不符合题意;B、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可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不符合题意;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能够探究声音产生与传播条件,符合题意;D、把一个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声音,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不符合题意故选 C【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手
18、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 ) A. 不能传播声音 B. 吸收了声波 C. 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 使鼓面停止了振动【答案】D 【解析】【解答】解: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故选:D【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6.在敲响大古钟时,同学们发现,停止撞击大钟,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 大钟的回声 B. 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C. 大钟还在振动D.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答案】C 【解析】【解答】A、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障碍物反射的现象;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不止”,不是回
19、声现象,A 不合题意;B、激起的空气的振动是声波传播时导致的现象,B 不合题意;C、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不能立即停止振动(如同敲击音叉实验一样),仍在发声,故出现“余音不止”现象,C 符合题意;D、人的听觉不会发生“延长”现象,D 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不能立即停止振动,仍在发声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B. 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11须要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C. 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20、D. 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多次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飞船内有空气,航天员可以直接交流,飞船外没有空气,就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交流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实际上是利用了超声传递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1)声音
21、在传播过程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4)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8.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A. 太空中噪声太大 B.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 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答案】B 【解析】【解答】解:太空中没有空气,而声音又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声音宇航员之间对话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故选 B【分析】解决
22、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9.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出声音B. 我们听到的声音一定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12C. 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D. 因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有的物体振动时能发声,有的物体振动时不能发声【答案】B 【解析】 【 分析 】 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根据这个内容,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解答】A、振动的物体都可以发生声音,只是有时缺乏传声的介质或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而使我们听不到声音,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中 物理 声音 产生 传播 专题 复习 练习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