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5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习题课变轨问题双星问题学案沪科版必修2.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5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习题课变轨问题双星问题学案沪科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5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习题课变轨问题双星问题学案沪科版必修2.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习题课 变轨问题 双星问题学习目标 1.理解赤道物体、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的区别.2.会分析卫星(或飞船)的变轨问题.3.掌握双星的运动特点及其问题的分析方法一、 “赤道上物体” “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的比较例 1 如图 1 所示, A 为地面上的待发射卫星, B 为近地圆轨道卫星, C 为地球同步卫星三颗卫星质量相同,三颗卫星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 vA、 vB、 vC,角速度大小分别为 A、 B、 C,周期分别为 TA、 TB、 TC,向心加速度分别为 aA、 aB、 aC,则( )图 1A A CaB答案 A解析 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故 TA TC, A C,由 v r 及 a 2r
2、 得vCvA, aCaA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根据 m m 2r m r ma,知GMmr2 v2r 4 2T2vBvC, B C, TBaC.2故可知 vBvCvA, B C A, TBaCaA.选项 A 正确,B、C、D 错误同步卫星、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的比较1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相同点:都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都满足 m m 2r m r ma.GMmr2 v2r 4 2T2由上式比较各运动量的大小关系,即 r 越大, v、 、 a 越小, T 越大2同步卫星和赤道上物体相同点:周期和角速度相同不同点:向心力来源不同对于同步卫星有 ma m 2rGMmr2对于赤道上物体,有 mg m 2
3、r,GMmr2因此要通过 v r , a 2r 比较两者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针对训练 1 (多选)关于近地卫星、同步卫星、赤道上的物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B赤道上的物体和同步卫星的周期、线速度、角速度都相等C赤道上的物体和近地卫星的线速度、周期不同D同步卫星的周期大于近地卫星的周期答案 CD解析 赤道上的物体是由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提供向心力,A 项错误;赤道上的物体和同步卫星有相同周期和角速度,但线速度不同,B 项错误;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有相同的中心天体,根据 m m r 得 v , T2 ,由于 r 同 r 近 ,故 v 同 T 近 ,GMmr2 v2r 4
4、 2T2 GMr r3GMD 项正确;赤道上物体、近地卫星、同步卫星三者间的周期关系为 T 赤 T 同 T 近 ,根据v r 可知 v 赤 T2,B 项正确;在 Q 点从轨道 1 到轨道 2 需要做离心运动,故需要加速所以在 Q 点 v2Qv1Q,C 项错误;4在同一点 P,由 ma 知,卫星在轨道 2 上经过 P 点的向心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 3 上经过GMmr2P 点的向心加速度,D 项错误判断卫星变轨时速度、向心加速度变化情况的思路:(1)判断卫星在不同圆轨道的运行速度大小时,可根据“越远越慢”的规律判断(2)判断卫星在同一椭圆轨道上不同点的速度大小时,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判断,即离中心天
5、体越远,速度越小(3)判断卫星由圆轨道进入椭圆轨道或由椭圆轨道进入圆轨道时的速度大小如何变化时,可根据离心运动或近心运动的条件进行分析(4)判断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时,可根据 a G 判断Fm Mr2针对训练 2 (多选)如图 4 所示,发射同步卫星的一般程序是:先让卫星进入一个近地的圆轨道,然后在 P 点变轨,进入椭圆形转移轨道(该椭圆轨道的近地点为近地圆轨道上的 P 点,远地点为同步圆轨道上的 Q 点),到达远地点 Q 时再次变轨,进入同步轨道设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速率为 v1,在椭圆形转移轨道的近地点 P 点的速率为 v2,沿转移轨道刚到达远地点 Q 时的速率为 v3,在同步轨道上的
6、速率为 v4,三个轨道上运动的周期分别为T1、 T2、 T3,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4A在 P 点变轨时需要加速, Q 点变轨时要减速B在 P 点变轨时需要减速, Q 点变轨时要加速C T1 T2 T3D v2 v1 v4 v3答案 CD解析 卫星在椭圆形转移轨道的近地点 P 时做离心运动,所受的万有引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即 G m ,而在圆轨道时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 G m ,所以 v2 v1;同Mmr12 v22r1 Mmr12 v12r1理,由于卫星在转移轨道上 Q 点做离心运动,可知 v3 v4,故选项 A、B 错误;又由人造卫星的线速度 v 可知 v1 v4,由以上所述可
7、知选项 D 正确;由于轨道半径(半长轴)GMrr1 r2 r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 k(k 为常量)得 T1 T2 T3,故选项 C 正确r3T25三、双星问题例 3 两个靠得很近的天体,离其他天体非常遥远,它们以其连线上某一点 O 为圆心各自做匀速圆周运动,两者的距离保持不变,科学家把这样的两个天体称为“双星” ,如图 5 所示已知双星的质量分别为 m1和 m2,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L,求双星的运行轨道半径 r1和 r2及运行周期 T.图 5答案 r1 r2 TLm2m1 m2 Lm1m1 m2 4 2L3Gm1 m2解析 双星间的引力提供了各自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对 m1: m1r1 2,Gm1
8、m2L2对 m2: m2r2 2,Gm1m2L2且 r1 r2 L,解得 r1 ,Lm2m1 m2r2 .Lm1m1 m2由 G m1r1 及 r1 得m1m2L2 4 2T2 Lm2m1 m2周期 T .4 2L3Gm1 m21双星问题的特点(1)两星的运动轨道为同心圆,圆心是它们之间连线上的某一点(2)两星的向心力大小相等,由它们间的万有引力提供(3)两星的运动周期、角速度相同(4)两星的轨道半径之和等于两星之间的距离,即 r1 r2 L.2双星问题的处理方法:双星间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 m1 2r1 m2 2r2.Gm1m2L2针对训练 3 如图 6 所示,两个星球
9、 A、 B 组成双星系统,它们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6下,绕连线上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 A、 B 星球质量分别为 mA、 mB,万有引力常量为 G,求 (其中 L 为两星中心距离, T 为两星的运动周期)L3T2图 6答案 GmA mB4 2解析 设 A、 B 两个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 rA、 rB.则 rA rB L,对星球A: G mArA ,对星球 B: G mBrB ,联立以上三式求得 .mAmBL2 4 2T2 mAmBL2 4 2T2 L3T2 GmA mB4 21(“同步卫星”与“赤道物体”及近地卫星的比较)(多选)如图 7 所示,同步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 r,
10、运行速率为 v1,向心加速度为 a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 a2,第一宇宙速度为 v2,地球半径为 R,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图 7A. B. ( )2 C. D. a1a2 rR a1a2 Rr v1v2 rR v1v2 Rr答案 AD解析 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为 r,运行速率为 v1,向心加速度为 a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轨道半径为 R,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 a2;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的卫星为近地卫星,其轨道半径为 R.对于卫星,其共同特点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 G m ,故 .Mmr2 v2r v1v2 Rr对于同步卫星和地球赤道上的物体,其共同特点是角速度相
11、等,则 a 2r,故 .a1a2 rR2 (卫 星 的 变 轨 问 题 )(多 选 )肩 负 着 “落 月 ”和 “勘 察 ”重 任 的 “嫦 娥 三 号 ”沿 地 月 转 移 轨 道直 奔 月 球 , 如 图 8 所 示 , 在 距 月 球 表 面 100 km 的 P 点 进 行 第 一 次 制 动 后 被 月 球 捕 获 , 进 入 椭 圆7轨 道 绕 月 飞 行 , 之 后 , 卫 星 在 P 点 又 经 过 第 二 次 “刹 车 制 动 ”, 进 入 距 月 球 表 面 100 km 的 圆形 工 作 轨 道 , 绕 月 球 做 匀 速 圆 周 运 动 , 在 经 过 P 点 时 会
12、 再 一 次 “刹 车 制 动 ”进 入 近 月 点 距 月球 表 面 15 公 里 的 椭 圆 轨 道 , 然 后 择 机 在 近 月 点 下 降 进 行 软 着 陆 , 则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图 8A “嫦娥三号”在轨道上运动的周期最长B “嫦娥三号”在轨道上运动的周期最长C “嫦娥三号”经过 P 点时在轨道上运动的线速度最大D “嫦娥三号”经过 P 点时,在三个轨道上的加速度相等答案 AD解析 由于“嫦娥三号”在轨道上运动的半长轴大于在轨道上运动的半径,也大于轨道的半长轴,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 “嫦娥三号”在各轨道上稳定运行时的周期关系为T T T ,故 A 正确
13、,B 错误;“嫦娥三号”在由高轨道降到低轨道时,都要在 P 点进行“刹车制动” ,所以经过 P 点时,在三个轨道上的线速度关系为 v v v ,所以 C 错误;由于“嫦娥三号”在 P 点时的加速度只与所受到的月球引力有关,故 D 正确3(双星问题)如图 9 所示,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的 O 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为 L,质量之比为m1 m23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 9A m1、 m2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 32B m1、 m2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 32C m1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L25D m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L25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物理 万有引力 航天 习题 课变轨 问题 双星 学案沪科版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