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25讲水、无机盐和血糖的调节讲义(含解析)苏教版.docx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25讲水、无机盐和血糖的调节讲义(含解析)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25讲水、无机盐和血糖的调节讲义(含解析)苏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5 讲 水、无机盐和血糖的调节考纲要求 1.水盐调节(B)。2.血糖调节(B)。3.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a)。考点一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1)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其中,由饮食摄入的水是主要来源,排水的主要途径是泌尿系统。(2)人体内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与水平衡相比较,少了一个来源:人体代谢所产生的;少了一个去路:呼气排出。2水盐的调节(1)神经调节途径(完善如下图解)(2)神经体液调节途径(完善如下图解)2(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 )(2)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过程中,感受器和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中( )(3)在水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
2、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 )(4)人体内水来自饮食和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其中后者是主要来源( )(5)人体内水的排出途径主要是泌尿系统,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 )(6)饮水不足会导致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新吸收水( )读图分析水盐调节(1)图中 A 为抗利尿激素,B 为肾小管、集合管,C 为大脑皮层。(2)某人下丘脑受损,导致 A 激素减少,出现的症状为尿量增加。(3)水盐平衡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神经体液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和渴觉中枢分别在何处?提示 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4)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释放及作用部位分别是什么?提示
3、 分泌:下丘脑神经细胞;释放:垂体;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5)参与水盐平衡调节的器官主要有哪些?提示 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脏水盐主要排泄器官。3命题点一 水盐平衡的过程分析1(2019丹阳模拟)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新吸收作用减弱答案 B解析 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A、C 项错误,B 项正确;抗利尿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新吸
4、收水,D 项错误。2(2018安庆第二次联考)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当人失水过多后,会在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产生渴觉B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明显减少C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D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 D解析 当人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并将刺激传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 项正确;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明显减少,B 项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另外下丘脑中还有渗透压感受器,C 项
5、正确;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D 项错误。命题点二 水盐平衡的相关图表及曲线分析3给实验用的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分别从其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动脉采集尿液和血液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如表。据此结果可以推测注射食盐水后(多选)( )尿液 血浆比较项目 体积(mL/单位时间)Na(mg/kg)K(mg/kg)Na(mg/kg)K(mg/kg)注射食盐水前 25 15 35 155 45注射食盐水后 40 12 30 135 374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C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新吸收水的能力增强D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答案 AB解析 由表格数据分析,注射大
6、量的低渗食盐水后血浆中 Na 浓度降低了,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注射食盐水后尿液多了,则抗利尿激素减少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新吸收水的能力减弱;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该过程无关。4(2016江苏,16)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 1L 清水、1L 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 c 表示饮用 1L 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C曲线 d 表示饮用 1L 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答案 B解析 生理盐水与人体体液是等渗溶液,饮用 1L 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没有明显变
7、化,曲线为 b,由于人体排出的钠盐增多,排尿量略增多,应为曲线 d,A、C 项错误;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生理盐水进入血浆,导致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 项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D 项错误。科学思维 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新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命题点三 水盐调节的实验探究题5(2018全国,31)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5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 0.5mL,记录尿量。
8、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 20%葡萄糖溶液 15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发现,与 a 相比,b 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2)c 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答案 (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新吸收水 (2)增加 葡萄糖 (3)下丘脑解析 (1)b 中实验兔用垂体提取液处理,垂体提取液中的抗利尿激素能够
9、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新吸收,使实验兔的尿量减少。(2)c 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会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重新吸收作用受阻,实验兔的尿量增加。葡萄糖等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检测能够产生砖红色沉淀,根据实验兔注射了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且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后出现砖红色,可判断尿液中含有葡萄糖。(3)在水盐平衡的调节中,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新吸收水,从而引起尿量减少。考点二 血糖平衡及调节 模拟尿糖的检测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2调节过程63模拟尿糖的检测(1)实验原理尿液中的葡萄糖是一种还原性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可与斐林试剂
10、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2)实验流程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尿液 2mL斐林试剂 2mL 蓝色 砖红色沉淀。 混 匀 1 2min 隔 水 加 热对照组:正常人尿液 2mL斐林试剂 2mL 蓝色 无变化。 混 匀 1 2min 隔 水 加 热知识拓展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 B 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降低并不明显。(3)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4)危害:往往引起多种并发症。(5)治疗: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11、。(1)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的去路,抑制血糖的来源来调节血糖的平衡( )(2)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3)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降低( )(4)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少饮、少食、少尿、消瘦( )(5)血糖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 )下图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7(1)图中激素和激素分别是什么激素?它们分别是由哪种细胞分泌的?提示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由胰岛 B 细胞分泌的。(2)胰脏属于人体中重要的腺体,它分泌的物质都是激素吗?提示 不是
12、,它还分泌多种消化酶。(3)如果胰岛 B 细胞受损则会引起哪种疾病?能否用口服胰岛素制剂的方式治疗?提示 糖尿病;不能,因为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在消化道内会被消化成氨基酸。命题点一 血糖平衡调节的基本过程分析1下图是某同学在模拟活动中建立的血糖调节模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甲是胰高血糖素B激素乙是胰岛素C激素甲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D激素乙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答案 C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激素甲是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A 项错误;胰岛 A 细胞分泌的激素乙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B 项错误;激素甲即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因而能促
13、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C 项正确;激素乙即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D 项错误。2(2018睢宁三模)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8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储存在 ATP 中BCa 2 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D该过程体现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答案 ABD解析 通过细胞呼吸,可将一些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中的比较稳定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一部分储存于 ATP 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 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Ca 2 内流后促进小泡中胰岛素的释放,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
14、式释放到细胞外,B 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时,细胞呼吸减弱,钾离子通道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钾离子外流恢复正常,细胞膜电位变化不明显,钙离子内流受阻,导致胰岛素的释放受到抑制,C 项错误;由题图信息可知:血糖浓度变化后会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变化,而胰岛素分泌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血糖浓度变化,所以此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D 项正确。命题点二 血糖平衡调节的有关曲线分析3下图是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 ab 段与曲线 ef 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B曲线 bc 段与曲线 de 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不同Cfg 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只要依靠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15、就能完成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答案 B解析 曲线 ab 段血糖浓度升高是由于消化和吸收了食物中的糖类,但 ef 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A 错误;bc 段为血糖浓度较高时的降低过程,该时期胰岛素分泌较多,但 de 段血糖浓度是在正常值下的降低过程,该阶段胰岛素分泌较少,B 正确;血糖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C 错误;胰高血糖素只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而不促进肌糖原的分解,D 错误。94如图所示为参加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生成葡萄糖B胰岛
16、素能促进肌肉细胞加速吸收和利用葡萄糖Ca、b 分别表示的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D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是由血糖浓度变化引起的答案 C解析 胰高血糖素是升血糖的激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生成葡萄糖,A 项正确;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可以促进肌肉等组织细胞加速吸收和利用葡萄糖,B 项正确;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时,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越来越少,而胰高血糖素含量越来越高,故曲线 a 表示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曲线 b 表示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C 项错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浓度的调节,图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是由血糖浓度变化引起的,D 项正确。科学思维 血糖平衡调节曲线模式图解读(1)图
17、1 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判断的依据是胰岛素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含量多且波动幅度大的 A 为正常人,B 为糖尿病患者。(2)图 2 表示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根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判断,波动范围在 0.81.2g/L(即 3.96.1 mmol/L)且起点也在该范围内的 b 为正常人,a 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 为低血糖患者。10(3)图 3 表示进食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相对含量变化曲线,根据进食后曲线的变动趋势进行判断,即进食后含量增加的 a 为胰岛素,进食后含量减少的 b 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命题点三 与血糖调节有关的实验探究题分析5
18、(2018济南二模)某研究小组欲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设计思路,说法错误的是( )A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健康小鼠,其中两组制备成患糖尿病的小鼠B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C患糖尿病小鼠既可以作为实验组又可以作为对照组D对照组除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也要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自变量为是否含有桑叶提取液,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应该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健康小鼠,其中一组小鼠正常,另外两组制备成患糖尿
19、病的小鼠,A项正确;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小鼠的血糖浓度,因此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B 项正确;患糖尿病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为实验组,同时其实验前后可以形成自身对照,即其也可以作为对照组,C 项正确;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实验组注射桑叶提取液,则对照组应该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的溶剂,D 项错误。6(2017全国,31)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 A、B、C、D 四组,A 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 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 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 A 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
20、题:(1)B、C、D 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2)B、C、D 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 B 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 C 组注射某种激素、给 D 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 C 组注射的激素是,D 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3)第二次注射后,C、D 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答案 (1)血糖低于正常水平 (2)胰高血糖素 葡萄糖(3)C 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 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解析 (1)由于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能使血糖浓度降低,所以 B、C、D 三组小鼠在腹腔11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
21、后,体内血糖浓度明显降低,从而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2)(3)由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 C 组注射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D 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葡萄糖,直接补充血糖,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1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2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感受器,也是效应器(分泌激素)。3引起水盐平衡调节的不是体内水的绝对含量的变化,而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4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机体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效刺激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用 2020 高考 生物 新导学大 一轮 复习 第八 单元 个体 稳态 25 无机盐 血糖 调节 讲义 解析 苏教版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22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