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
《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3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 3 月月考试题(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共 48 分)1. 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 )A. 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 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 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 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2.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 宗法血缘关系 B. 家
2、国同构观念 C. 中央集权意识 D. 安土重迁理念3.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 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 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C. 颁布细密严苛的法律 D.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4.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 地方无选官权 B.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 察举制的弊端 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5.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
3、、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A. B. C. D. - 2 -6.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 1000 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 50 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 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7. 中国古代锁孔设计特别讲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钥匙孔的锁:如用“一”字锁者为普通百姓,用“土”字锁者为文人士大夫,再复杂些的“上、古、山”字锁
4、为商人常用,最复杂的是皇室和高官所使用的“吉、正、尚、王”字锁。这说明( )A. 礼乐制度已经深入百姓日常生活 B. 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森严C. 商品设计着眼于不同阶层的需求 D.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8. 1933 年到 1937 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 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 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 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 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9.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
5、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A. 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 B. 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C. 促进了社会移风易俗 D.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10.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中写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对此,唐德刚在袁氏当国中评价:“誓词虽然很短,但它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以下最能体现“它是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的是A.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完成了反封建的革命任务C.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
6、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11. 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 中共一大(1921 年) 中共二大(1922 年) - 3 -中国社会性质 未阐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最低纲领: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革命对象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革命力量 工人、农民和士兵 无产阶级、农民、其他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A. 从幼
7、稚走向了成熟 B. 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C. 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 D. 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2. 1927 年 11 月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的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是“无间断的性质”;民族资产阶级叛变革命后,已经成了绝对的反革命势力,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因此中国革命的前程,要“急转直下的进入社会主义道路”;“现在全国的状况是直接革命的形势”,提出党的总策略是发动城市工人和农民举行总暴动。这种决议案A. 正确判断了大革命后的形势 B. 表明右倾思想在党内有所抬头C. 是八七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 D. 可能会给革命带来一定的危害13.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8、国共关系的演变可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A. 黄埔军校成立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B. 国民大革命长征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C. 中共三大召开南昌起义北平谈判D. 四一二政变七七事变淮海战役- 4 -14. “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文中所述“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标志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新中国的成立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1954 年宪法的颁布15.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
9、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B.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C.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D.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16. 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 1949 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 共同纲领的颁布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10、中国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17. 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B. 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C.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 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18. 1949 年到 1959 年,国庆阅兵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从 1949 年的“万国造”到 1954 年“全苏式”,再到 1959 年受阅部队的最新式武器装备由我国自行制造。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国家经济建设日新月异 B. 中国承担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C. 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D. 外交“一
11、边倒”局面日益巩固19. 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 5 -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 )A. 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B. 设定香港自治底线C. 肯定“港人治港”方针 D. 消除香港分裂势力20. 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 12 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某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 20 世纪 70 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 “扬眉
12、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C.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21. 1969 年 6 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 月底 8 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反映出()A. 美苏冷战重点转向亚洲 B. 中国崛起影响美苏外交战略C. 国际关系格局面临重大转变 D.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已出现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始终致力在外交领域的突破和发展,通过不断努力,20 世纪70 年代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其关键是()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3、 B.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 中日两国正式建交23. “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这里的“它”是指A.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 “求同存异”方针的制定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24. 以下是 20102011 年我国开展的一些重大外交活动,其中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A. 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并于 2010 年 5 月 6 日胜利归国B. 2011 年 3 月 13 日,中国国际救援
14、队赴日本地震海啸灾区实施救援C. 2010 年 11 月 11 日,胡锦涛出席在韩国首尔举行的 G20 峰会- 6 -D. 2010 年 9 月 9 日至 25 日,中国参加“和平使命-2010”上海合作组织成员联合反恐军演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0 分)25.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近五年来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全面加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阅读下列两幅有关秦朝和古希腊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示意图(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分别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近代西方产生的影
15、响。材料二阅读下列两幅有关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示意图(2)中美两国所创造的政治制度“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据材料二指出这两种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各是什么?材料三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自由、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 7 -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3)材料三出自哪部法律文件?材料三反映了该文件的哪些核心内容?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
16、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2008 年 2 月 7 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中国新闻网(4)依据材料四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最突出成就?26. 阅读下列材料: 27. 材料一 1943 年 12 月 1 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
17、还中国。”1945 年 7 月 26 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8 -材料二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晚年羁留台湾,在 1962 年 1 月 24 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之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 2005 年 3 月 14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
18、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 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你所掌握的课内外知识,简单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主要认识。- 9 -28. 中美分别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还对世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国际上,中
19、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材料二 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 年 10 月 15 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
20、。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 22 年互不往来的状态。-以上材料均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 10 -29.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朝鲜停战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以主动地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
21、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 10 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风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材料二 1955 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材料三中美两国
22、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材料四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列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11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23、,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 20 世纪 50 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最终接受周恩来建议的原因。“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了怎样的新发展?(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 12 -高一历史 3 月月考试题(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题号 一 二 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共 24.0 分)30. 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
24、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 )A. 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 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 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 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获悉,西周经过灭商和东征,控制了广大地区,为了对广大疆域进行有效控制,巩固国家统治,统治者采取了分封制,故 D 项符合; 西周采取分封制不是实行政治权力的重构,而是巩固统治。故 A 不符合题题意,排除; 分封制在周朝以前就已存在,故 B 排除; 西周政治基本政治原则是宗法制,故 C 项错误。 故选:D。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了解分封制的内容和目的。本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黄梅 国际 育才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月月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