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学问和智慧同步测试苏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学问和智慧同步测试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学问和智慧同步测试苏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学问和智慧同步测试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远瞻(zhn) 含蕴(x) 矻矻(k) B.烛照(zh) 大郤(x) 精髓(su)C.犀锐(x) 晦塞(si) 譬如(p) D.精澈(ch) 愈能(y) 慨然(ki) .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1)学问是寸积珠累而来的,常是各有僵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2)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谷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返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错别字改正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读这些小说,似乎拿着一面三棱镜,看
2、到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生活。B.浮光掠影中的巴黎因为那灯火辉煌、霓虹闪烁下的华美建筑而更易醉人。C.2012 年哈尔滨电业局推陈出新,本年度所有农网工程全部列为年底竣工的里程碑工程。D.这名孤儿长期接受资助,不知道赚钱的艰辛,形成了劳而无功的观念。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1)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 ( )(2)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 )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
3、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材料二: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2材料三: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1)请写出你对怀疑、学问和智慧三者之间关系的看法。_(2)为了鼓励同学们敢于怀疑,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_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最后两段,回答 69 题。6.这两段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_7.者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 ,将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 ,这在论证上有怎样的作用?_8.谈谈你对“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
4、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这句话的理解。_9.生活中常常有聪明之人学业不优、事业无成的现象,请用选文中的有关道理来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_三、美文品析(2011盐城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1013 题。眼界与读书3赵 畅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 ,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
5、。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做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11 学问 智慧 同步 测试 苏教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