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新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云南省新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新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云南省新平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 12 月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第卷(共 50 分)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
2、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 。这说明周代A. 天子具有绝对权威B. 祭祀仪式非常严格C.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 注重维护亲疏贵贱【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和“超出定制之庙” “而其宗庙则被毁弃”可知, “迁庙”这说明周代比较注重维护亲疏贵贱的等级秩序,故 D 项正确;材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说明周朝的贵族都可以确立宗庙,不能说明天子的绝对权威,故
3、 A 项错误;据材料“按照周代庙制”可知,材料涉及庙制而不是祭祀仪式,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庶人无庙”和“宗庙则被毁弃”可知宗法观念不是根深蒂固,故 C 项错误。22.隋代史官属于皇帝侍臣,通过忠实履行其职权,记录皇帝的“动作法度” ,使当代皇帝畏于死后留下臭名而有所顾忌,更使后代皇帝行为举止有所殷鉴,从而实现其存在的政治意义。这表明隋代史官A.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皇权的作用B. 因侍奉皇帝而影响记载史实的客观性C. 工作认真负责而成为后世史官的典范D. 因参与政治管理而淡化历史记录职能【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题干中隋代史官的作用可知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皇权的作用 ,故 A 项
4、正确;题干主要述及隋代史官的作用,而没有涉及其记载史实的客观性,故 B 项错误;题干主要强调隋代史官的作用,没有涉及其“成为后世史官的典范” ,故 C 项错误;通过题干中所述及的隋代史官的作用可知,其参与政治管理并没有淡化其历史记录的职能,故 D 项错误。【点睛】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类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史官刚刚出现的时候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很长时间,这两者是不大分别的,后来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历史。3.宋代规
5、定,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 ,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此规定A. 不利于充分发挥军队战斗力B. 提高了官员的军事理论水平C. 形成了军政和行政互相制衡D. 扩大了宰相对军事的监督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 ,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可知,宋朝为了防止军队成为将领的私人武装,最高军事长官都由文职官员担任,结合所学可知,宋朝过度集中军权,不利于充分发挥军队战斗力,故 A 正确;3北宋最高军事长官都由文职官员担任,并非文职官员具有军事理论水平,所以未必能提高官员的军事理论水平,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削弱军事
6、将领权力、集中兵权的措施,并非是军政和行政互相制衡,排除 C;北宋为了分割相权,设立枢密使,故 D“扩大了宰相对军事的监督权”表述错误,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 ,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 ,联系所学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分析解答。4.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表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概念 解释A 重农抑商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B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C 行省制行省是元朝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各行省有很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处理境内重大
7、民政事务D 明朝内阁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重农抑商是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限制商业活动,而不是“禁止” ,A 错误;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与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有着本质的不同,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为了实现资产阶级民主,B 错误;行省各行省有很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处理境内重大民政事务,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C 项错误;明朝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4与信任,符合史实,D 正确。5. 第二次世
8、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A. 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 B. 苏联军事、政治的力量空前增强C. 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 D. 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势均力敌。两国根据力量对比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两极格局,这是当时国际形势的最大变化。故选 D。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点评: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1949 年,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 年,建立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6.下列有关雅尔塔体系的表
9、述,不正确的是A. 依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基本原则确立B.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其取代C. 是美苏两国实力均衡而导致的结果D. 美国据此确立了在全球的霸主地位【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雅尔塔体系形成后,美国确立了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而不是全球霸主地位,故选 D;ABC 三项都是关于雅尔塔体系正确的表述,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故可排除。7.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比较,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 美苏两国划分了势力范围B. 苏联的参加C. 反对法西斯,关注民主政治D. 大国之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对比平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相关事实进行分析,A.美苏两国划分
10、了势力范围,这不属于进步性; B.苏5联的参加,也体现不出进步性;D.大国之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对比平衡,这一特点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也具备。C.反对法西斯,关注民主政治,这是不同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进步之处。故此题应选 C 项考点:雅尔塔体系点评:此题为比较型选择题。题目特点: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解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8.下列为 20 世纪上半期出现的国际会议。它们1919 年 1 月 18 日 巴黎和会1921 年 11 月
11、 12 日 华盛顿会议1941 年 8 月 14 日 罗斯福和丘吉尔大西洋会晤1942 年元旦 26 国华盛顿会议1945 年 2 月 雅尔塔会议反映了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变化都由大国操纵并损害弱国利益都体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展现了人类对和平的美好追求A. B. C. D. 【答案】A【解析】通过国际会议来解决争端体现了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变化,雅尔塔会议成立维护和平的联合国反映了人类对和平的美好追求,但上述会议并非都由大国操纵并损害弱国利益,只有626 国华盛顿会议才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所以只有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回答表格型问题的关键有三点,一是要注意表头,了解表格所
12、涉及到的内容,以便结合具体的知识点,二是注意表格的横纵向,了解表格主要展示的项目。9.美国历史学家本特利指出:当 1945 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另一场战争”始于A. 杜鲁门宣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B. 美苏两大政治集团全面对抗C. 美国推行“欧洲复兴计划”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关键信息是“始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另一场战争”是指“冷战” ,A 项发生在 1947 年,B 项发生在 1955 年,C 项发生在 1948 年,D 项发生在 1949 年。
13、故选 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杜鲁门主义10.研究马歇尔计划的学者中,不少人认为其是“美国式的慷慨” ,但更多的学者却不这样认为,他们指出“这是美国试图利用此计划来实现其地缘政治目标,绝不是什么慷慨” 。美国“地缘政治目标”的特点是A. 渗透性和控制性B. 扶持性和协调性C. 竞争性和对抗性D. 实用性和广泛性【答案】A【解析】【详解】马歇尔计划是美国通过经济援助的手段实现其对西欧进行政治渗透和控制的一项计划,这时美国正实施其全球霸权政策,所以这里的地缘政治目标是对西欧地区的渗透和控制,故选 A;B 属于对“美国式的慷慨”一说的解释,所以与地缘政治目标
14、无关,故排除B;美国的地缘政治是对西欧地区的,而这时美国需要西欧作为其阵营的一部分,所以不具有与西欧地区的竞争与对抗性,故 C 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实用性和广泛性不具有政治色彩,所以 D 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7【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对“地缘政治”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11.有学者指出:“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
15、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 ”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A. 周王“授土” “授民”B. 秦国的商鞅变法C.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D. 北魏孝文帝改革【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措施。【详解】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措施符合“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 ” 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符合材料“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 ”故选 B。周王“授土” “授民”于诸侯,属于分封制,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A。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是为解决郡国并行制而导致的地方割据的问题,与材料
16、无关,故排除 C。北魏孝文帝改革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不能体现“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 ,故排除 D。【点睛】商鞅变法的措施:1.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军事上: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3.政治上: 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制定秦律 4.文化上:焚烧诗书改革旧俗12.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 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8C. 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
17、烈D. 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吴起、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其改革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因此都被处死,这说明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结果(课标外) 。13.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北魏统一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拓跋硅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实行宗主督护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发生的条件,要全面分析,从内容上看,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一
18、场改革的发生与发展,离不开安定的社会环境,离不开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离不开改革者的开拓进取,但不属于有利条件,因此只有选 C 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同时,经营农业生产,也进入到农耕文明阶段。14.北魏太和八年(484 年)六月颁布俸禄制,诏云:“置官班禄,行之尚矣。 周礼有食禄之典,二汉著受俸之秩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未遑厘改。朕宪章(效法)旧典,始班俸禄。 ”这反映了9
19、A. 改革借鉴了汉族的官僚制度B. 旧势力阻碍改革的顺利进行C. 战乱导致典章文书大量毁坏D. 俸禄制导致官员的贪污腐败【答案】A【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周礼有食禄之典,二汉著受俸之秩” 、 “朕宪章(效法)旧典,始班俸禄”可以得出,北魏实施俸禄制是借鉴了汉族所采用的制度,故选 A;题干没有提到旧势力与改革的关系,故排除 B;题干中的“朕宪章(效法)旧典,始班俸禄”是说效法的是旧的典章制度,故 C 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实行俸禄制之前,北魏的官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而实行这一制度是为了防止贪污腐败,而题干中也没有提到相关的结果,故排除 D。15.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
20、乱旧章,误先帝任使” ,其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 。蔡京对王安石变法推崇备至, “取熙宁成法施行之” 。梁启超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 无法对王安石变法准确地评价B. 后人评价较当时更具有正确性C. 历史评价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D. 变法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提到北宋的司马光、蔡京和近代的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并不一致,这是由于三个人处在不同的时代,尽管司马光和蔡京都是北宋人,其实二人的生卒年代也不一致,而不同时代的背景不同,所以评价会有不同,故选 C;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应该放在北宋的时代去评价,是有准确
21、评价的,而不是无法做出准确的评价,所以 A 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排除;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都应该将之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评价,而不能用后人的眼光去评价,故 B 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所以排除;题干仅仅是说到了对变法的评价问题,不能据此得出 D 的结论,故排除 D。16.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一书认为:(王安石)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也都10必须接 受贷款。对此以下看法不正确的是A. 改革方法“一刀切”的做法使解困之举变成了变相剥削B. 地方吏治腐败,使真正有需要的农民无法获得低息贷款C. 地方官怕农民不能及时还款,就强制
22、富农和地主贷款D. 地方官私自提高利息,引起民众不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C 的“怕农民不能及时还款”的表述和题干不一致,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项。 “地方官就硬性摊派”表明 A 项正确。 “除了一般的农民要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也都必须接受贷款”表明 B 项正确。其他各项均能从材料中找到对应信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内容17.1904 年 1 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癸卯学制)在课程设置上,以中学课程设置为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理化、法制理财,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平一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12 考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