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方山子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ppt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方山子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方山子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ppt(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四单元,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推荐作品 方山子传,学 习 目 标,1诵读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写人的方法。,课 前 预 习,1走近作者 苏轼见第二单元“推荐作品”作者介绍。 2了解背景 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与陈慥不期而遇。发现这位当年“使酒好剑”、有五陵年少作风的豪侠,如今竟成了“庵居蔬食”的隐士,苏轼“耸然异之”之余,乃为之作传。文中借方山子有才而“终不遇”,来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既把陈慥写得形神俱出,更有“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旨意。,(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表并列关系,不译,表转折关系,然而,表修饰关系,旧,缘故,形容词的意动用
2、法, 以为异,奇特,独特,不同,奇特本领,恰好,正巧,刚才,适合,到去,出嫁,进 入 课 堂,1第段介绍了什么内容? _ 答:(1)方山子的生平: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2)方山子的晚年生活:生活极为清苦庵居蔬食、徒步往来山中;不与外界交往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穿戴奇特所著帽,方耸而高。 总的来说第段简介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2第段在介绍方山子的生平时侧重介绍了他的哪个时期?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_ 答:侧重介绍了他的晚年时期。 方山子的晚年生活和行为习惯与众不同。作者一开头就推出这样一个奇特的人,自
3、然能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同时,方山子的晚年生活也是最能代表他的性格与志趣的,而且与作者的遭遇和心境相符。,3第段用妻子、孩子和奴婢的神态来写方山子的生活,运用了什么手法? _ 答:烘托,从侧面写出方山子的生活看似萧条,却很怡然自得。 4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 _ 答: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官场倾轧之黑暗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1作者为何“耸然异之”,继而独念少年方山子意气风发之状? 方山子的表现不似常人,有点超乎寻常,因而作者“耸然异之”;又
4、因在其家看到“环堵萧然”的景象,这使作者自然联想到少年方山子,使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了当下方山子淡泊的心态个性。,(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2第、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现在的方山子和此前的方山子判若两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方山子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 以前的方山子:“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现在的方山子:“遁于光、黄间”;“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这种巨大的转变的原因是:“终不遇”。一个豪杰之士却生不逢时,无人赏识,英雄无用武之地,与苏轼同是天涯沦落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单元 方山 课件 新人 选修 中国古代 散文 欣赏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