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先秦、秦汉精练(含解析).doc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先秦、秦汉精练(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先秦、秦汉精练(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先秦、秦汉一、选择题(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1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先秦政治的历史论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言论 出处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左丘明左传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孔子整理诗经三代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 欧阳修新五代史A. 夏商周处于分裂状态 B古代文献可靠性不足C西周时实行了分封制 D中国建立了小农经济解析:夏商周三代都有统一的政权,不是处于分裂状态,故 A项错误;古代文献是当时人的文字记载,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故 B项错误;三则材料体现的都是西周天子实行分封
2、制,将土地分封给诸侯,以拱卫王室的制度,故 C项正确;小农经济是指在土地私有制下,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经营形态,与材料中土地国有不符,故 D项错误。答案:C2(2018黄冈四校联考)据左传载:“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礼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是( )A端正民心的工具 B凝聚家族的手段C维系等级的套路 D齐家治国的方式解析:据材料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可知是有利于“齐家” ,材料中“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可知是“治国”
3、 ,故 D项正确。答案:D3(2018湖北咸宁联考)根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 )2A西周开始出现文化下移B诸侯国争霸割据的局面出现C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D分封制之中孕育着中央集权解析:文化下移是指下层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力,与材料中朝廷官员逐级向地方乡民讲授法律不符,故 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朝廷官员向地方讲授法律,与诸侯争霸割据无关,故 B项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有自治权,不受王室直接控制,故 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知,朝廷的法律可以通过乡大夫传达给
4、乡民,可知是分封制之中孕育着中央集权,故 D项正确。答案:D4某学者提出,西周末期井田制已开始瓦解,当时铁农具和牛耕还没有出现;战国中期,井田制的变革已经完成,此后铁农具开始大量使用,牛耕只在个别地方使用。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井田制的瓦解是铁犁牛耕出现的前提条件B铁犁牛耕的使用不是井田制瓦解的最初原因C土地私有制在西周末期已经确立D经济制度滞后于政治体制的变革解析:由材料“西周末期井田制已开始瓦解,当时铁农具和牛耕还没有出现;战国中期,井田制的变革已经完成,此后铁农具开始大量使用,牛耕只在个别地方使用” ,可知学者认为井田制瓦解时,铁农具和牛耕还没有出现或没有大量使用,说明铁犁牛耕的使
5、用不是井田制瓦解的最初原因,故 B项正确。答案:B5管仲认为:五谷食米,民之司命(决定民众生死)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通货)也。故善者执(掌握)其通施以御(控制)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这体现了( )A重农抑商的政策 B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C以农促商的理念 D “工商皆本”的主张解析:题目中体现的是在农业与商业中,国家扮演的角色,根据“善者执(掌握)其通施以御(控制)其司命”主张国家掌握通货,故 B项正确。答案:B6 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3的“断烂朝报” ,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 )A反映了新兴地
6、主阶级的要求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解析:孔子在当时代表的是没落的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不可能反映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故 A项错误;春秋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随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春秋的伦理教育的功能越来越明显,故 B项正确;春秋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其功能是保存史料而非维护贵族社会,故 C、D 两项错误。答案:B7 诗经 楚辞既是中华文学宝库的瑰宝,也可以作为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的第一手材料。诗经中出现了 135种植物, 楚辞中出现了 100种植物。其中“稻” “黍”等作物两者都有记录。由此可以推论出 ( )A经济重心已移至长江流域B
7、 “稻” “黍”等作物已经广泛种植C外来高产农作物大量引入D 楚辞成书时间略早于诗经解析: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故 A项错误;诗经 楚辞都提及“稻” “黍”,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这两种作物广泛种植,故 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外来作物,故 C项错误;诗经成书于春秋, 楚辞成书于战国,故 D项错误。答案:B8(2018石家庄质检)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 ,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 “端平法度,万物之纪” “以明人事,合同父子” ,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 。这反映出秦朝 ( )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D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解析:材料
8、中“以明人事,合同父子” “尊卑贵贱,不逾次行” ,体现出秦朝借法家思想4强化人伦秩序,达到社会教化的目的,故 A项正确。答案:A9春秋战国时期的“士” ,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但是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极为匮乏,他们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宗法纲常的束缚C专制制度的强化 D科举制度的僵化解析: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在思想上实行文化专制,故导致士大夫丧失了独立人格,故 C项正确。答案:C10公元前 114年,汉武帝下令实施“告缗”政策,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财产的商人,
9、告发者可以得到没收物品的一半作为奖励。结果, “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产” 。这反映出( )A汉代普遍实行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B商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政府缺乏保护个人私有财产的理念D打击偷税漏税是政府的主要职责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商业政策,不能说明汉代普遍实行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故 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商业税的问题,故 B项错误;据材料“公元前 114年,汉武帝下令实施告缗政策,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财产的商人,告发者可以得到没收物品的一半作为奖励。结果, 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产 ”可以得出政府缺乏保护个人私有财产的理念,故 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人偷税漏税,故 D项错误。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高分 二轮 复习 中华文明 起源 发展 先秦 秦汉 精练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