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一板块基础知识过关阶段检测一中国古代史新人教版.docx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一板块基础知识过关阶段检测一中国古代史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一板块基础知识过关阶段检测一中国古代史新人教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阶段检测一 中国古代史(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生活在长江流域B.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C.种植粮食作物粟D.使用磨制石器解析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一带,因此 A 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答案 A2.“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B.商纣王任用贤臣,建立商朝C.周幽王与民争利,“国人暴动”D.夏王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解析 夏王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
2、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荒淫无度,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最终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导致了商朝的灭亡;涿鹿之战是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进行的战争;公元前 841 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故选 D 项。答案 D3.下列图片中与西周分封制有关的是( )解析 A、B、C、D 四项分别反映的是甲骨文、司母戊鼎、西周分封制和四羊方尊。答案 C4.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长平之战 盘庚迁殷 牧野大战 国人暴动A. B.C. D.解析 发生在战国时期;发生在商朝中期;发生在商朝末期;
3、发生在西周后期。因此正确的顺序为,因此 C 项正确。答案 C25.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探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C.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解析 解答本题应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战国时期”,A、B、C、D 四项分别属于战国时期、秦朝、东汉、秦末汉初的史实。答案 A6.某同学整理的下边这张资料卡片,可用来研究(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B.秦始皇焚书坑儒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D.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 根据资料卡片中的“推恩分子弟”,可以确定
4、该资料卡片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有关。答案 C7.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的最突出表现是( )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C.皇帝昏庸不理朝政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答案 D8.下列人物中,哪一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A.刘备 B.孙权 C.曹丕 D.曹操解析 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标志着东汉的结束,因此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而不是三国时期。答案 D9.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楚汉之争 B.赤壁之战 C.八王
5、之乱 D.淝水之战解析 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答案 C310.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士科的录取率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A. B. C. D.解析 题干材料“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说明“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属于可以得出的信息;“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
6、士科约为六十分之一”说明“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属于可以得出的信息。“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说明属于不可得出的信息;而“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 B 项。答案 B11.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是在唐代改进而成的是( )解析 A、B、C、D 四项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东汉时期、西汉时期和唐朝时期发明的新式工具。答案 D12.“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解析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是唐朝对外交往中的重要
7、事件,它们反映了唐朝对外开放的时代特点。答案 A13.宋太祖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 )A.定期换防,控制军权 B.设置通判,分割相权C.州县长官,三年一换 D.财赋大权,收归中央解析 通判属于北宋在州府设置的牵制知州的地方官员,与分割相权无关。答案 B14.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C.三国鼎立 D.和平共处解析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是这一时期历史的阶段特征。答案 B15.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位诗人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A.赞
8、美杭州的繁华热闹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野蛮残暴C.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4解析 通过诗中的“歌舞”“暖风”“直把杭州作汴州”,可知该诗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答案 D16.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南 方 北 方朝代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 470 685 19.8%9 985 785 80.2%唐代3 920 415 43.2%5 148 529 56.8%北宋11 224 760 62.9%6 624 296 37.1%据上表可知(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B.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
9、方高D.人口迁移促进民族大交融解析 在古代,人口增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表格可以看出,西汉、唐代至北宋时期,我国北方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下降,南方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这与我国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有关。答案 B17.下列关于唐诗和宋词代表人物写作特点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李白飘逸洒脱B.杜甫淳朴厚重C.苏轼通俗易懂D.李清照委婉细腻解析 苏轼的词风是豪迈飘逸。答案 C1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两代是可以的。”文中空缺处应是( )A.秦汉 B.魏晋 C.宋元 D.明清解析 明清时期,我国的君主专制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中 历史 复习 优化 设计 第一 板块 基础知识 过关 阶段 检测 中国 古代史 新人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