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课件.ppt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2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考纲考情分析,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主干知识整合,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抗日战争 1.日本侵华 (1)局部侵华 1931年 后,日本占领东北。 1935年,制造 ,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2)全面侵华 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成为 的开端。 扩大:先后占领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全民族抗战,(3)侵华罪行 1937年12月制造了 。 1941年初制造了 。 在东北成立专门
2、研究细菌战的“ ”。 2.全民族的抗战 (1)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 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 。 敌后战场:193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即 路线。八路军、新四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 。 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了 、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抗日战争进入 。,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战,抗日根据地,淞沪会战,相持阶段,(2)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3年12月) 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 指挥八路军在华北拔掉敌人据点近三
3、千个。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入缅作战:为了确保 这条国际交通线,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 (3)反攻阶段(1944年1月1945年8月):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3.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 斗争的完全胜利。,彭德怀,滇缅公路,外来侵略,(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4)中国的 得到提高
4、。 二、解放战争 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时间:1945年810月。 结果:国共双方达成“ ”,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际地位,双十协定,(2)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地点:1946年初、重庆。 成果: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结果: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2.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解放区。,中原,(2)过程,大别山,辽沈,(3)意义 对
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对世界:改变了世界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 的胜利。,国内和平协定,南京,政治格局,毛泽东思想,重理解,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 (1)“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2)“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
6、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 (3)“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2.全民族抗战的具体表现 (1)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地域: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军民抗日,后方全国救亡。 (3)参战: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 (4)团结:全国各党派均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分裂对抗,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5)合作: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
7、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 (6)基础: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使抗日战争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3.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的高校内迁 1937年平津沦陷后,国民政府教育部采取紧急措施,命令平津两地六所大学分别迁往长沙和西安,迁往长沙的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它们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2月又奉教育部的命令,迁往云南,到昆明后,学校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校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在研究工作和培养人才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迁往西安的是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它们组成西安临时大学,后改成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后来
8、,教育部命令各个学院独立,分别成立了西北医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工学院和西北大学。随后东南沿海地区的许多高校也陆续内迁。这些内迁的院校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陕西、贵州四省,这些内迁学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作出许多成绩,并且对于推动西南、西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4.抗战时期中国与美、英、苏、德等国的外交关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制定并推行了“外求友,少树敌”的务实外交政策,谨慎处理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搁置分歧,求同存异,积极寻求国际援助,争取国际社会援华制日。 中国利用与德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立起来的关系,使德国维持了半年多的中立;同时中国极力发展与苏联的关系,
9、使苏联从1938年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成为中国军火的主要供应者,中国也努力推动美、英(尤其是美国)政策发生积极转变,反对两国对日妥协的倾向,使两国逐步确立起制日援华政策,为以后的盟国关系奠定了基础。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然袭击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大损失。8日,美、英向日本宣战。美国参战后,重庆政府以美为主的外交方针收到了成效,美国成为援华抗日的主要国家。,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主题一,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材料一 下表汇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
10、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国共两党对抗日战争的贡献。,【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邮票所反映的国共两党抗战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分别论证国共两党为中国抗战胜利所做的贡献,再从整体上论证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做的贡献。,【参考答案】 (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
11、砥柱的作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向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胜利的途径和前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人民战争的抗战路线;敌后战场从战略防御阶段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到相持阶段后成为抗战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始终从中华民族利益出发,倡导和维护统一战线,最终使抗日战争赢得了胜利。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的防御阶段,抗日是比较积极的,挫败了日寇速战速决的迷梦。1942年派出远征军入缅作战,有力地支援了太平洋战场。 总之,国共两党同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援助也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问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
12、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解析】第(2)问考查抗日战争的历史影响,从抗日战争的积极影响作答。,【参考答案】 (2)说明: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捍卫了民族尊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深化拓展,一、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来看,它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
13、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4.以弱胜强: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5.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十四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较早、结束最晚的战场。,二、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1)工业化进程: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前的十年里,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推动下,中国现代化工业高速发展,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彻底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工业化进程。 (2)民主化进程:抗战时期建立起来的战时体制使国民党加紧建立国民党一党独裁专制,排斥其他民主力量,增加了在中国推行民主的难度。 2.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 (1)政治民主化层面:抗
14、日战争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 在民族生存受到日本侵略严重威胁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治派别先后发出了开放民主的声音,尽管南京国民政府开放的民主十分有限,但是前所未有的。 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逐步发展壮大,在其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普遍选举制和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表明了中国社会出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积累了经验。,(2)国家统一层面:各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日成为国内统一的基础。人民在战争中自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领导者,为随后统一全国积攒了力量。 (3)经济层面 国民政府在战时建立起了战时体制,在工业结构的调整等
15、方面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尤其是沿海工业的内迁,改变了中国西部工业落后的状况。 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阶级构成的比例也由此发生变化,为后来的土地改革准备了条件。 (4)民族精神层面:唤醒了全体中华民族的觉醒。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中华民族焕发出强大民族精神,支撑抗战取得最终胜利。 (5)国家主权层面:为中国赢得国际地位和大国声望,收回并明确了台湾的领土主权。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1943年,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了中国对东北、台湾全岛
16、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领土的主权,中国政府于战后收回了这些领土的主权。,主题二,人心决定的国运之争解放战争,材料一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 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 肯定。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道:“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八 单元 近代中国 民主革命 27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课件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10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