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9春高中语文第十一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
《(新课标)2019春高中语文第十一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9春高中语文第十一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十一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内双基1全文的整体结构是怎样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导 学 号 16502304A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做是引论。B中间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C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D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做是结语。【解析】 没有“洋为中用”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2、中的哪几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导 学 号 16502305A(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B(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C(五)举折,举架以及它们的作用D屋顶及色彩。【解析】 (五)不是重点,重点除 A、B、D 之外还有(四)斗拱。二、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5 题。 导 学 号 16502307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节选)梁培宽“反右”的时候父亲“幸免于难” ,可他早成了“反面教材” ,在政协大会小会上常成为批斗的对象。父亲从不为这些事情苦恼,仍专心从事自己的著述工作。但这毕竟不是一件令人舒心的事,有时他也会因此失眠。此时,他责备自己修养
3、不够,不该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1973 年 10 月开始的“批林批孔”运动又将父亲卷入了一场巨大的政治漩涡。在政协学习会上,人人要“表态” ,唯有父亲一直沉默不语。可是“不表态”就是一种“表态” ,沉默是不允许的。会议主持人三番五次“动员” ,要他亮明自己的观点。因要求保留意见不被允许,从 1974 年 1 月开始,父亲动手写文章阐述自己对孔子的看法。1974 年 2 月,父亲作了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的长篇发言。在那“批孔”的狂潮下,他仍然捍卫孔子,替儒家思想辩护,无疑是件触犯众怒之事。父亲公开讲过“我的态度是不批孔只批林 ”,这引起了对他的大会小会不断的批判。1974 年 9 月 232
4、日,历时半年多的批判告一段落,主持人问他有何感想,父亲回答:“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主持人勒令他解释。父亲说:“匹夫就是独人一个,无权无势。他的最后一招只是坚信他自己的志 。什么都可以夺掉,但这个志没法夺掉,就是把他这个人消灭掉,也无法夺掉。 ”我知道,在父亲内心深处,一直以“不容自昧”作为自律的底线。所以即便面临当时的政治高压,他依然具有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结果。父亲能在这么多年的政治风浪中泰然坚持下来,一直活到 95 岁,这让很多人觉得不好理解。1979 年,他写信给朋友:“一切祸福、荣辱、得失之来完全接受,不疑讶、不骇异、不怨不尤。 ”这都是他多
5、年来对佛学和儒学“践履实修”的结果。对佛学的道理,父亲是“老而弥笃” 。我们小时候跟他去寺院,从不见父亲拜佛、烧香,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破我执” 、 “忘我” ,如果一个人能“忘我” ,不考虑个人利害得失,人的精神面貌就会有根本不同,很多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1942 年,父亲自日军的炮火下逃生之后写过一篇香港脱险寄宽恕两儿的文章,说“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 ”因为这句话,他遭到了许多人的讥评,说他狂妄、口气大。我理解他还是出于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发此感慨的,他曾说:“假如我所作所为,只求一个人享乐,那么我的安危只是我一人之事而已” 。他认为自己对整个中国文化甚至于中国
6、前途,都有所见,甚至有责任。他的任务没有完成,所以不能死。父亲信奉孔子的“仁者不忧” ,因此他“乐天知命” 。抗战期间,有朋友在桂林七星岩请他吃素席,饭后在一株小树下聊天,恰好敌机在头上盘旋下“蛋” ,朋友吓得大惊失色,父亲却镇定自若地聊天。1976 年唐山大地震时,北京人都逃到户外,父亲却安居不动在居委会的再三劝告下,最后才有几个晚上到寓所后山的草地上露宿。1988 年,父亲因肾衰竭住院。他认为佛家对生命的态度是“不求生,不求死” ,顺其自然。6 月 11 日,他把我叫到床侧,示意有话要说。他说:“人的寿命有限。医生治得了病,治不了命。我的命已经完了,寿数就这样了。 ”我问他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7、。他只坦然说“火化” 。1988 年 6 月 23 日,父亲的人生大幕徐徐垂下,享年 95 岁。他弥留之际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累了,我要休息”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A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父亲一直“沉默不语” ,因为“沉默不语”就是一种表态。B父亲多年来对佛学和儒学“践履实修” ,这也是他能在多年的政治风浪中泰然坚持下来,一直活到 95 岁的重要原因。C作者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忘我” ,精神面貌就会有根本不同,很多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比如生和死,而父亲正是一个“忘我”的人。D父亲所言所行深受儒家和佛家思想影响,体现在对待生命的态度方面就是“乐天知3命” “不求生,不求
8、死” 。【解析】 从原文“从 1974 年 1 月开始,父亲动手写文章阐述自己对孔子的看法。1974 年 2 月,父亲作了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的长篇发言”可以看出,父亲并非“一直沉默不语”4作者称父亲为“逝去的儒者” ,请简要概括父亲身上所具有的“儒者”特征。【答案】 重视内在修养,推崇儒家思想,勇者无惧,淡泊名利,当仁不让(或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仁者不忧,乐天安命5梁漱溟说“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 ,许多人认为他“狂妄” “口气大” ,你是否认同他们的看法?为什么?【答案】 不认同。理由:梁漱溟之所以发此感慨,是出于对整个中国文化以至中国前途的责任感
9、和使命感;体现儒家“当仁不让”的精神;是建立在他对于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不认同“狂妄”之说。也可以认同。理由可从传统礼俗、人际交往或民族心理等方面思考和判断。(言之成理即可)三、最新高考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0 题。 导 学 号 165024772018 年 7 月下旬,习总书记访问非洲,塞内加尔成为非洲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2013 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 )。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 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_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
10、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_,其影响可见一斑。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沿途国家正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_。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_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2019 高中语文 第十一 中国建筑 特征 解析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