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36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认为,像贾谊这样的政治人才要想站稳脚跟,就要有极大的耐心,与掌权者虚与委(wi)蛇,交往酬酢(zu) ,使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然后才有可能挤进那个圈子,捞到权柄。B 时至今日,竟然还有人企图篡改甚至抹煞(sh)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而一年一度的公祭,正是为了诅(z)咒杀勠,提醒人们应以史为鉴,珍惜和平。C.俄罗斯与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共同研制出一种像钉书机一样的新型医用缝合器,由镍
2、钛合金制造,可快速缝合血(xu)管,也能有效避免交叉(ch)感染,很受临床外科医生的青睐和推崇。D.寺院经堂和僧舍四周,格桑花争奇斗艳。寺庙喇嘛“收养”的灰色盘羊,脖颈(jng)戴着小铃铛,在草坝上觅食。手持转(zhun)经筒的信徒,有的不停地转经,有的双手合十默默祈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彷徨在古城阙上,倚栏杆处,任那杨花柳絮纷纷扬扬随意拂面,静听春的韵律,萦绕故国女墙,袅袅余音,不绝如缕;【甲】漫步在灞桥两岸,俯仰之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落叶,寒鸦数点,预报着这又将是一个摇落情思的悲凉季节。许多年来,踏在半裸着秦砖汉瓦的黄土地上,遥望着西风残照中隐约的城墙映入水面,【乙】我
3、一直在苦苦思索:为什么脚下的这片黄土能孕育出中国历史上最强悍雄盛的几个帝国周秦汉唐?【丙】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洲(杜甫秋兴八首 ) ”,为什么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屡屡选中这一块风水宝地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经过历史的风吹雨打,故国的流风余韵在何处还可以寻觅得到?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彷徨 B一直 C孕育 D流风余韵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A当睁只眼闭只眼的“差不多先生” ,还是做敢于亮剑的“啄木鸟先生” ,不仅关乎党性原则,更关乎个人作风,那 些 “
4、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 想 法 可 以 休 矣 。B我市挂牌“新三板”的电商企业“温都猫” ,先后与中国石化、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国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产品销售、平台建设、用户开发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C谁也无法否认,今天我们人类已经再度处于能源革命的前夜,这将是一场以煤炭和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减量革命,同时,也会是一场化石能源本身的绿色革命。D作为一名干部,为人情所困,为利益所惑,怕结怨树敌,怕引火烧身,都是私心杂念在作怪所致,其实质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一种不作为、不担当的官僚主义。5、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为政以德 何以文为 B既富矣,又何加焉 既来之,则安之
5、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谨而信D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6、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不能死,又相之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予之不仁也 夫君子之居丧A同,同 B不同,不同C同,不同 D不同,同7、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A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B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 C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D民到于今受其赐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使子路反见之 B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C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D吾其被发左衽矣9、下列加点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今之从政者殆而 B
6、子钓而不纲C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D君子之德风10、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仁以为己任 B无乃尔是过与3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1、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B.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2佛系,百度词条中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是一种怎样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近来,随着“佛系青年”的走红,引申出了各个领域的“佛系 ”。
7、请你仿照例句中“佛系买家”的句式,另选一类人物进行个性化解读。要求句式基本一致。 (3 分)例句:佛系买家:不咨询,不议价,不差评,买货看中就下单,不好懒得退,货到自动评。佛系: . 2、现代文阅读。 (29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至 15 题。 (9 分,每小题 3 分)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 。(周书君陈 )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 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第十六章)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 ,进而臻于
8、“王” ,臻于“天” ,臻于“道” ,臻于“久” 。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
9、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4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 “杨朱、墨翟之言
10、盈天下”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 ,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 、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13. 下列与“中华文明中统治者的包容性”没有关系的一项
11、是( )A. 尚书中的“有容,徳乃大” , 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都是告诫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B. 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C. 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比较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建立功业。D. 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14. 下列对“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
12、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文化遗存除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布在全国各地。B. 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C. 中华文明的演进是多种文明因素按照“以华夏文明为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相互作用”的模式进行整合的过程。5D. 契丹族建立的山西应县木塔,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新罗的崔致远曾在唐朝任职,这些证明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以及外国人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15.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因为
13、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B. 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而且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C. 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D. 作者认为,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唯有包容文明才能不断壮大。由此可见,华夏文明发展史上所有鼎盛阶段都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20 分)书桌冯骥才我有张小小的书桌。它又窄又矮,破旧极了。在外人眼里简直不成样子。上边的漆成片地剥落下来,残余的漆色变
14、得晦黯发黑,连我自己都认不准它最新是什么颜色。别看它这副模样,三十年来,却一直放在我的窗前,我房间透进光来的地方。我搬过几次家,换过几件家具,但从来没有想到处理掉它我无法想起,究竟是什么时候,我开始使用这小桌的。我只模模糊糊记得,最初,我是站在它前面写写画画,而不是坐着。待我要坐下时,屁股下边必须垫上书包、枕头或一大叠画报,才能够得上桌面桌面上净是些小瘪抗。有的抗儿挺深,像个洞眼,蚂蚁爬到那儿,得停一下,迟疑片刻,最后绕过去细细瞧吧,还满是划痕呢横竖歪斜,有的深,如一道沟:有的轻浅,还有的比蛛丝还细。这细细的印痕,是不是当初刮铅笔尖留下的?那一条条长长的道道儿,是不是随意用指甲划上去的?那儿黑
15、糊糊的一块,是不是过年做灯笼,考弯竹条时碰倒了蜡烛烧的?分辨不清了,原因不明了,全搅在一起了;这中间还混着许多字迹。钢笔的、铅笔的、墨笔的,还有用什么硬东西刻上去的。也有画上去的形象,有的完整,有的破碎一只靴子啦,枪啦,一张侧面脸啦,这是不是我的自画像?年深日久,早都给磨得模糊一片。痕迹斑驳的桌面,有如一块风化得相当厉害、漫漶不清的碑石。但我从中细心查辨,也能认出某些痕迹的来由,想起这里边包含着的、只有我才知道的故事,并联想到与此有关或无关的、早已融进往昔岁月中的生活。6为此,我很少用湿布去拭抹它。只有一次例外。那是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前排坐着一个女同学,十分瘦弱。她年龄与我一般大,个子却比我
16、矮一头。两条短短的黄辫儿,简直是两根麻绳头。一天,上语文课,我没听讲,却悄悄把眼前的两条黄辫子拴在这女同学的椅子背儿上。正巧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一起身,拴住的辫子扯得她痛得大叫。我的语文老师姓李,瘦削的脸满是黑胡茬,连脸颊上都是。一副黑边的近视镜遮住他的眼神,使我头次见到他时以为他挺凶,其实他温和极了。他对我们调皮的忍耐限度比别的老师都大。但不知为什么,那天他好厉害,把我一把拉到课堂前,叫我伸出双手,狠狠打了十多板子。他真生气呢!气呼呼地直喘,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只指着门瞪圆眼对我吼道:“走!快走!”我离开了课堂,一路跑回家。我手疼倒没什么,但当众挨打受罚,我的自尊心受不了。于是,我眼泪汪汪地
17、在桌上写了“李老师是狗!”几个字。我写得那么痛快和解气,好像这几个字给我报了什么“仇”似的。这几个字就相当威风地在我桌上保留了好长时间。后来,我带着一种说不清是对李老师,还是对长大后再也遇不到那个瘦弱的女同学的愧疚心情,用手巾尖儿蘸些水使劲把这几个字抹下去。真奇怪!字儿抹掉了,好像心里干净了一些。桌上惟有一处大硬伤。那是那天,一群穿绿服装、臂套红色袖章的男女孩子们闯进我家来。每人拿一把斧头,说要“砸烂旧世界” ,我被迫站在门口表示欢迎,并木然地瞅着他们在顷刻间,把我房间里的一切胡乱砸一通。其中有个姑娘,模样挺端正,但她的眼神叫我害怕。她不吵不闹,砸起东西来异乎寻常地细致。她在屋里转来转去,把尚
18、且完整的东西翻出来,一件件、有条不紊地敲得粉碎。然后,她翻出我一本相册,把里面的照片一张张抽出来,全都撕成两半。她做这些事时,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最后,她临去时,一眼瞥见我的书桌。大约这书桌过于破旧,开始时并没引起他们的兴趣。此刻在一堆碎物中间,反而惹眼了。她撇向一边的薄薄的唇缝里含着一种讥讽:“你还有这么个破玩意儿!”随手一斧子,正砍在桌角上。掉下一块挺大的木茬。就这样,我过去生活的一切,无论是快乐和幸福的,还是忧愁和不幸的,都留在桌上了。哪怕我忘了,它会无声地提醒我。我终于失去了它。在地震中,塌落下来的屋顶把它压垮。我的孩子正好躲在桌下,给它保护住了生命。它才是真正地为我献出了一切呢!等我从
19、废墟中把它找出来,只是一堆碎木板、木条和木块了。我请来个能干的木匠,想把它复原。木匠师傅瞅着它,抽着烟,最后摇了摇头。并且莫名其妙地瞧了我一眼,显然他不明白我何以有此意图又不是复原一件破损的稀世古物。它就这样在我的生活中没了。7我需要书桌,只得另买一张。新买的桌子宽大、实用、漆得锃亮,高矮也挺合适。我每每坐在崭新却陌生的大书桌前,就觉得过去的一切像那不能再生的书桌一样,烟消云散,虚无飘渺,再也无从抓住似的我因此感到隐隐的忧伤。不由得想起几句话,却想不起是谁说的了:“啊,生活,你真迷人哪怕是久已过去的,也叫人割舍不得;哪怕是不幸的,也渐渐能化为深沉的诗。”(有删节)1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6
20、分)17文中说“桌上惟有一处大硬伤” ,简析“大硬伤”的含义。 (4 分)18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两段是画蛇添足,删去会更好,对此你怎么看?为什么?(4 分)19探究本文中“书桌”的作用和内涵。 (6 分)3、古代诗文阅读。 (25 分)(一)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20-23 题(12 分)叶嘉传 苏轼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 ”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慈溪市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