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河南省南阳市201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201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 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终质量评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二、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钍的半衰期为 24 天,1g 针经过 120 天后还剩 0.2gB. 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C. 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发射到核外,就是 粒子D. 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氢原子从 n=5 的激发态跃迁到 n=2 的激发态时,核外电子动能减小【答案】C【解析】【分析】半衰期是大量原子衰变时所表现出的统计规律,根据 m=m0 计算剩余的质量;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k=h-W; 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由原子核内中子转化成质子后释放出的电子;
2、氢原子向低能级跃时,半径减小,库仑力做正功,电子运动的动能增大。【详解】A. 氡的半衰期为 3.8 天,1 克氡经过 7.6 天即经过 2 个半衰期,还剩m=m0 =m0 =1 = 克氡未衰变,故 A 错误;B.入射光子能量 E=h,某种材料的逸出功是 W,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k=h-W,入射光频率越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故 B 错误; C. 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由原子核内中子转化成质子后释放出的电子,故 C 正确;D.一个处于 n=5 能级的氢原子从 n=5 的激发态跃迁到 n=2 的激发态时,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做正功,核外电子动能增加,故 D 错误。故选:C2.一长木板静止在倾角为
3、 的斜面上,长木板上一人用力推长木板上物块,使物块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刚好为零,已知人、物块、长木板的质量均为 m,人、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长木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 -A. 斜面对长木板的摩擦力为 mgsinB. 斜面对长木板的摩擦力为 3 2mgcosC. 长木板对人的摩擦力为 2 1mgcosD. 长木板对人的摩擦力为 2mgsin【答案】D【解析】AB、对人,物块,长木板三者整体研究,斜面对它们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其大小为,故 AB 错误;CD、对人,物块整体研究,由于物块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刚好为零,因此长木板对人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
4、故 C 错误,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掌握平衡条件的运用方法,注意正确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一般情况可以先整体后隔离进行分析。3.如图甲所示,边长为 L=0.1m 的 10 匝正方形线框 abcd 处在变化的磁场中,在线框 d 端点处开有一个小口,d、e 用导线连接到一个定值电阻上,线框中的磁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规定垂直纸面向外为磁场的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3s 时线框中的磁通量为 0.03WbB. t=4s 时线框中的感应电流大小为零C. t=5s 时通过线框中的电流将反向D. t=8s 时通过线框中电流沿逆时针方向【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磁
5、通量公式可计算出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计算出线框中产生- 3 -的感应电动势,再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是否为零;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详解】A.由磁通量的定义可知 t=3s 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 =B 0L2=0.003Wb,故 A 错误;B.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 E= V=0.03V,所以线框中的感应电流为I=E/R,故 B 错误;C.由楞次定律 3s 到 5s,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5s 到 11s,感应电流为顺时针方向,t=5s时通过线框中的电流将反向,故 C 正确,D 错误;故选:C4.如图所示,用长为 L 的绝缘轻线把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
6、(q0)的小球悬挂于天花板上 O 点,小球静止于 O 点正下方。如果在天花板下方空间,加上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小球向右运动,悬线偏转的最大角度为 60,则所加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为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带电小球摆动最大角度 60,末速度为零,此过程中电场力对小球做正功,重力做负功,细线拉力不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即可求解;【详解】带电小球受到电场力向右摆动的最大角度为 60,末速度为零,此过程中电场力 Eq对小球做正功,重力 G 做负功,细线拉力 T 不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则有:qElsinmgl(1cos)=0,解得:E= .故 ACD 错误,B 正确;故选:B5.如
7、图甲为理想变压器的示意图,其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4:1,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R 2为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热敏电阻,R 1为定值电阻,若发电机向原线圈输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 -A. 输入变压器原线圈的交流电压的表达式为 u=36 sin100t(V)B. 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之比为 4:1C. t=0.01s 时,穿过发电机线圈的磁通量为 0D. R2处温度升高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变小【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乙可知交流电压最大值,周期 T=0.02s,可由周期求出角速度的值,则可得交流电压 u的表达式、由变压器原理可得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之
8、比,Rt 处温度升高时,阻值减小,根据负载电阻的变化,输出功率等于输入功率,可知输入功率的变化。【详解】A. 由图乙可知交流电压最大值 Um=36 ,周期 T=0.02s,可由周期求出角速度的值为 2/0.02=100,则可得交流电压 u 的表达式 U=36 sin100t(V) ,故 A 正确;B.由于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U 1I1=U2I2,I 1:I 2=U2:U 1=n2:n 1=1:4,故 B 错误;C.t=0.01s 时,电动势瞬时值为零,发电机的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磁通量最大,故 C错误;D.t 处温度升高时,阻值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根据 P=UI 可知,变压器输出功率
9、变大,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变大,故 D 错误;故选:A6.A、B、C 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CB 为直角,点电荷 qA和 qB分别位于三角形斜边的两端,已知 qA0)的点电荷从 C 点移到无穷远处,电场力做的功为 q【答案】BD【解析】【分析】根据点电荷电场强度的公式及矢量合成法则分析;根据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进行判断;根据电场强度的矢量合成法则解得;根据电场力做功公式解得。【详解】A. 由于 qAqB,根据 ,在 AB 连线 A 点的左侧,存在一点,两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等大反向,该点右边电场线方向向左,该点左边电场线方向向右,故 A 错误;B.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
10、止。存在从 A 点出发,经无穷远到 B 点终止的电场线,沿电场线电势降低。所以线段 AB 上有一个电势为零的点,故 B 正确;C. 电荷 B 在 C 点产生的电场场强大小为 ,故 C 错误;D.根据电场力做功 W=qUC0=q ,故 D 正确。故选:BD7.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夹角为 90的人造卫星被称为极地轨道卫星,它运行时经过南北极的上空,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等都采用这种轨道。如图所示,若某颗极地卫星,从北纬 45的正上方,按图示方向第一次运行到南纬 45的正上方用时 45min,则A. 该卫星的轨道半径与同步卫星轨道半径之比为 1:4B. 该卫星的加速度与同步卫星加速度之比为 16:1C.
11、该卫星的加速度与赤道上的人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之比为 16:1D. 该卫星从一次经过赤道上的某点正上方,到再次经过该点正上方所用时间为 24 小时【答案】ABD- 6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求出卫星的周期,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应用万有引力公式与牛顿第二定律求出轨道半径、加速度,然后分析答题;求该卫星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最小公倍数,即再次经过该点正上方所用时间。【详解】由题意可知,卫星的周期:T= 45min=180min=3h;A.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该卫星轨道半径与同步卫星轨道半径之比:r:r 同步 = =1:4,故 A 正确;B. 万有
12、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a= ,该卫星加速度与同步卫星加速度之比:a:a 同步 = =16:1,故 B 正确;C. 根据加速度 a= 2r,赤道上的人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比同步卫星的加速度小,所以该卫星的加速度与赤道上的人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之比大于 16:1,故 C 错误;D.地球的自转周期为 24h,从卫星经过赤道上的某点正上方开始,24h 内该卫星刚好转了 8圈,又经过赤道上的该点正上方,故 D 正确。故选:ABD8.如图甲所示,倾角为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 v0沿逆时针方向运行。t=0 时,将质量 m=1kg的炭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上,炭块相对地面的 v-t 图象
13、如图乙所示,整个过程炭块未滑离传送带。设沿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取重力加速度 g=10m/s2。则A. 传送带两轮间的距离为 20mB. 02.0s 内摩擦力对炭块做功24JC. 02.0s 内炭块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24J- 7 -D. 炭块在传送带上的痕迹长度为 4m【答案】BC【解析】【分析】由图象可以得出物体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后,由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于摩擦力,物块继续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加速度的大小求出动摩擦因数和倾角的大小,分别求出物体两次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结合摩擦力的大小求出摩擦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分别求出两个阶段的相对位
14、移,根据 Q=fx,即可求出产生的热量;划痕即相对位移的长度,但第二阶段的划痕与第一阶段重合。【详解】A. 由图象可以得出炭块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后,继续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整个过程炭块未滑离传送带,所以传送带两轮间的距离应足够长,故A 错误;B.由图象可知,在 01s 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a1=(mgsin+mgcos)/m=10m/s2;在 12s 内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a 2=mgsin mgcosm=2m/s 2;联立两式解得:=0.5,=37.第一段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x 1= ,摩擦力做功为:W f1=mgcosx 1=0.5100.85J
15、=20J,第二段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x 2= =11m,摩擦力做功为:W f2=mgcosx 2=0.5100.811J=44J,所以有:W f=Wf1+Wf2=2044=24J.故 B 正确;C. 第一段匀加速直线运动炭块和传送带间的相对位移为:x 1=v0t1-x1=101-5=5m,产生的热量为:Q 1=mgcosx 1=0.5100.85J=20J;第二段匀加速直线运动炭块和传送带间的相对位移为:x 2=x2-v0t2=11-101=1m,产生的热量为:Q 2=mgcosx 2=0.5100.81J=4J;02.0s 内炭块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Q=Q1+Q2=20J+4J=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南阳市 2019 届高三 物理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