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江西省崇义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量:100 分钟 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2018.12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殷人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都求之于神,以测吉凶祸福。周人认为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春秋时期, “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这些变化表明春秋时期A. 政治制度中的神权色彩消失B. 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C. 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D. 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的
2、意思是说商人注重神,天人关系实际上是神人关系,人屈从于神;周人认为天人相通,基本平等;春秋时期注重人,天人关系的重心开始下移,人的份量加重,说明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重大转移,故 C 项正确。商朝时期是神权和王权的结合,材料说明的是天人关系的转移,不是消失,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天人关系,并不是儒家的天命观,故 B 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天人关系,并不是人伦关系,故 D 项错误。2.罗马法规定,某人未经同意将尸体埋在别人的土地上,但因为死者属于低级的神,所以不经大祭司或皇帝发布挖掘令,土地所有人不得擅自将尸体掘走。材料表明古罗马A. 宗教凌驾于罗马法之上B. 体现了人文主义关怀C. 财产所有权是受限
3、制的D. 法律解释具有不确定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说明虽然侵犯了土地所有人的权利, “但因为死者属于低级的神,所以不经大祭司或皇帝发布挖掘令,土地所有人不得擅自将尸体掘走”可知,古罗马保护私有财产是受到限制的,故 C 项正确。根据“因为死者属于低级的神” ,表明尊重死者,B 项无法体现材料- 2 -主旨“对私有财产的有关规定” 。由“以不经大祭司或皇帝发布挖掘令,土地所有人不得擅自将尸体掘走”可知宗教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无法说明宗教凌驾于罗马法之上,排除A。材料对于私有财产罗马法有明确规定,排除 D。3.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
4、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 。可见当时A. 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B. 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C. 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D. 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面对民族危机,义和团运动、改良派、革命派、东南地区的洋务派有不同的态度和应对方式,这说明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故 A 正确;“东南互保”并不能说明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故 B 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故 C 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故 D 错
5、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全面提取材料关键信息“义和团运动、改良派、革命派、东南地区的洋务派”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各阶级派别应对民族危机的方式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4.“13 个新兴的州都刻不容缓地为自己制定了成文宪法。所有的宪法都遵循伟大的独立宣言所陈述的思想:一旦政府妨害这种人民的权利,人民就有权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幸福而建立新的政府 。 ”这表明独立之初的美国A. 邦联体制遭到各州的普遍抵制B. 迫切需要确立三权分立的行政机制C. 邦联国家的存在缺乏法律依据D. 亟待强化中央集权以摆脱政治危机【答案】D【解析】根据“一旦政府妨害这种人民的权利,人民就有权为了自己
6、的安全和幸福而建立新的政- 3 -府 ”可知,独立之初的美国迫切期待强化中央集权,维护革命成果,摆脱政治危机,故 D正确;AB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3 个新兴的州都刻不容缓地为自己制定了成文宪法”表明“缺乏法律依据”说法错误,排除 C。5.(2017 年江苏卷)1917 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7 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 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 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 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 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
7、的可能【答案】C【解析】“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指的是当时的俄国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指明了革命的斗争方式,故 C 项正确。A 项应发生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B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说明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了,故 D 项错误。【考点定位】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点睛: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1)政权:沙皇专制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
8、会主义革命。(3)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夺权。(4)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6.从政治实践来看,新中国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如果有先后,那么是协商在前,选举或票决在后。从选举实践来看,候选人都要经过协商提名、讨论之后再行选举。这说明在中国A. 协商民主是民主的主要形式B. 协商民主的地位高于选举民主C. 政协制度是根本的政治制度D. 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辅相成【答案】D- 4 -【解析】【详解】材料“协商在前,选举或票决在后” “候选人都要经过协商提名、讨论之后再行选举”说明两种民主是相辅相成的,故选 D;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都是是民主的重要形式,排除A;材料不能说明协商民主的地位高于选举民主,
9、排除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排除 C。7.1954 年 10 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 ”“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 ”这反映了中国A. 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B. 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C. 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D. 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54 年 10 月” “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 ”“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 ”结合所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知周恩来主张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联系。结合所学“一
10、边倒”的外交政策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中国的外交思想从强调意识形态的“革命外交”转向了注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外交。故 B 项正确。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表明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与题干无关,故 A 项排除。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表明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包围封锁政策,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中国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故 D 项错误。点睛:所谓革命外交,其实就是阶级斗争观念的产物。其最简单的逻辑,就是按阶级关系来将世界一分为二,即一方面是代表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与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或人民民主国家;另一方面就是代表资产阶级和封建反动势力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帝国主义国家,非此即
11、彼。8.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发展”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7 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权”的概念;1986 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 ,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当时A.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B.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5 -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D. 国家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答案】A【解析】发展和发展权的提出,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要求。从材料反映的联合国采取的措施来看,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壮大、地位上升,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故答案为A 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排除 B 项;材料没
12、有涉及“和平”的主题,排除 C 项;D项说法错误,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形成,排除。9.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说明洋务企业管理极为不完善,故 A 项错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洋务企业过渡依赖
13、西方技术,故 B 项正确;洋务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的近代企业,故C 项错误;“有些洋匠不懂技术”不代表所有洋匠都为外行,故 D 项错误。点睛:2018 年 4 月 16 日美国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 年,无疑会重挫中兴的发展。中兴事件对中国企业是个镜鉴,中国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创新,尽快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本题隐性契合民族工业的热点问题,强调民族工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不能受制于人。本题涉及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10.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 ,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A. 商品经济
14、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 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6 -D. 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悔作商人妇” ,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变化直接反应的是观念的变化,而观念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变化源于经济基础,所以 A 正确;B 传统社会结构解体,错误;C 平等观念深入人心错误;D 不是外部原因的结果。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影响11.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
15、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A. 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B. 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C. 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D. 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答案】B【解析】近代的机器“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 ,故 A 项错误;“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说明技术革新是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迫切的问题,故 B 项正确;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 C 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 D 项错误。1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出现“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的
16、现象,反映了A. 列强侵略使中国社会动荡物价上涨 B. 市场饱和米价下跌农民生活艰难C. 白银外流银贵钱贱使农民生活艰难 D. 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市场不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略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这是由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 7 -济逐渐解体,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现象更加严重,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从而使农民生活艰难,C 项正确;A 项是现象,不是反映的问题,排除;B 项
17、市场饱和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无法看出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D 项排除。故选C。13.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我国粮食统购价格高于统销价格,农民生产积极性高,但政府财政补贴负担重,最后出现了粮食统购“提价补贴压价减产提价”的怪圈。为此,我国政府A. 鼓励发展乡镇企业B. 提出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C. 实行对外开放战略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解析】粮食统购价格高于统销价格,这违背了市场规律,导致“提价补贴压价减产提价”的怪圈,其解决办法是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故 B 正确;乡镇企业与粮食生产无关,故 A 错误;1980 年已经开始实行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且对外开放战略与粮食生产
18、没有直接联系,故 C 错误;1978 年底已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材料无关,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时间: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据此即可排除不符合时间的选项,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统购价格高于统销价格违背市场规律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其它错误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4.1986 年 7 月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题目为北京流行黄裙子的文章,反映了北京服装市场的一些情况,结果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性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说明A. 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B. 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C. 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D. 大
19、众传媒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主要陈述了中国纺织报- 8 -报道北京流行黄裙子 ,而后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都穿起了黄裙子, “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 ,体现了大众传媒信息的重要影响力,因此 D 符合题意。故选 D。A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妇女的地位是否提高;B 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媒体对时尚的影响,并非改革开放这一主题;C 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大众传媒的影响,不是作用。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大众传媒信息的重要影响力。15.有历史学家认为,近 500 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 3 个
20、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 3 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其中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主要表现在A. 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B. 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C. 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D. 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经济政策的是荷兰,故 A 项错误;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的也是荷兰人,故 B 项错误;工业革命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实力,他们追求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和自由贸易,故 C 项正确;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是美国,故 D 项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
21、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经济模式【名师点睛】近代以来西方经济政策有着下列形式的演变过程:1重商主义(16 至 18 世纪)认为金银就是货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金银货币。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其基本原则是“少买多卖” 。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活动,利用行政措施和立法手段,使金银尽可能多地流入国内。2自由放任主义(18 世纪20 世纪 30 年代)(1)诞生:与工业革命同步,1776 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提出“劳动价值论” ,创立自由主义经济理论。1852 年,自由贸易被认为是英国的国策。(2)内容: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 9 -和其他
22、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3凯恩斯主义(20 世纪 30 年代20 世纪 70 年代)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主要是因为人们消费能力不足而使整个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所致,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进行进行积极干预。4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20 世纪 80 年代)内容:反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国家实行赤字预算,提供就业来干预经济;供给学派强调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于扩大供给而非创造需求。因此主张政府减少对经济的管制,加强市场的作用;主张减税,刺激人们投资与工作的积极性。16.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 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对于让他产生“幸
23、福感”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A. 建立起集体农庄,使苏联快速实现了工业化B. 取消义务交售制,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 实行实物配给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 允许私有制存在,使国家完成经济恢复工作【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22 年”结合所学可知列宁在 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根据这一报告,大会一致通过了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的决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因此在 1922 年农民产生幸福感。故D 项正确。A 项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排
24、除。取消义务交售制是二战后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的史实,故 C 项错误。C 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排除。17.1980 年以来,有学者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部分成员国深受经济危机打击时才伸手援助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但也有调查显示,超过 60%的亚洲人和 70%的非洲人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他们国家的经济平稳发展有着正面的影响。这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A. 打破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关税壁垒B. 成功防止了世界经济危机C. 致力于缓解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10 -D. 延缓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促进成员国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崇义 中学 2019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四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