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末难点加餐练第一周论述类文本阅读(1)(含解析).doc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末难点加餐练第一周论述类文本阅读(1)(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末难点加餐练第一周论述类文本阅读(1)(含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论述类文本阅读(1)时间:60 分钟 满分:36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 “我”之别:孔、孟认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事实确乎如此。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
2、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 “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
3、明理学的核心理念。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 ,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 ,视之轻如浮云。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所谓“不忧” ,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为此,儒家士人也就有了“居朝廷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之论。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为了“养民” “爱民” ,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于是,士人
4、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随之而来者,则是官员为官意识、习气的三大转变:一是从“养德”转变为“养态” ,士大夫不再为可怒、可行之事而显现出刚正、果毅的德容,而是追求宽厚浑涵,不再任事敢言、忧国济时的俗状;二是从“策名委质”转变为“营营于富贵身家” ,士大夫不再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是营营于富贵身家,将社稷苍生委质于自己,不再认真做事;三是“功名”观念的转变,也就是从做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转而变为追求2衣锦还乡、富贵宏达。(选自中国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 ,有所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5、的一项是(3 分)( )A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周游列国,谋政于诸侯,完全是因为天下有垂死欲生之民,而孔孟又怀抱起死回生之力,希望借此行道。B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士人出仕是为了兼善天下的理想,士人和史书中记载的隐士、逸民都希望或者说曾希望通过做官来实践这一公共理想。C因为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所以做官由为了“养民” “爱民” ,异化为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D士人的“功名”观念转变,是指士人从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转变为将天下国家之事委命于自己。解析:A 以偏概全,原因还有“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 ;C 项强加因果;D 项论述的是从“策名委质”转变为
6、“营营于富贵身家” ,张冠李戴。答案:B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二段从文化源头说起,指出“仕”与“隐”分歧的根本是“人” “我”之别,引出文章讨论重点“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 。B第三、四段从原始儒家的观点分析“士人必须出仕做官”的原因,并强调士人阶级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不完全是为了个人利益。C第五段着重剖析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异化的情况,即士人做官目的、士人依附国家体系的性质、官员为官意识与习气的转变。D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对士人出仕和公共理想异化的原因都进行了深刻探寻。解析:没有探寻公共理想异化的原因。答案:D3根据原文内容,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 分)( )A原始儒家的看法中,为了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想,积极入仕成为士人的必然选择。B原始儒家所推崇的士人,常常怀抱“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和“仁者不忧”的精神境界。C如果想从根本上纠正官僚寄生意识、重塑士人公共理想,就应该转变官员为官的意识、习气。D按照原始儒家的论断,范仲淹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仁者不忧” ,他正是一位抱有淑世理想的士人。3解析:第五段的三种变化是表现,纠正表现不意味着解决了根源。答案:C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中华文明复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复兴的前提是传承,但传承不等于复古。东西方文明兴
8、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是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人类历史上,成功的文明复兴都是优化或革新传统文明而结出的甜美果实。中华文明的复兴也不例外。所谓“梦回唐朝” ,为再现昔日荣光而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既不可能也不必要。没有优秀文明传统的复现也不是复兴。一种文明的复兴不能变成对当下强势文明的简单模仿。舍弃自身文明的优秀传统,复制外来文明,只能让自己成为其他文明的附庸而丧失复兴的可能。虽然理论上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但实践中却极易陷入这一泥潭而不自知。近代以来,面对西方
9、的挑战,改良者不仅以西方文明为圭臬,而且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不知不觉中消解了中国文明的主体性。一味以当下的优势文明作为模板追赶,而不加以批判性反思和超越,根本无法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因此,中华文明复兴也意味着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重建中华文明自信。在新时代条件下,对西方文明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文明的复兴是复现与新兴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复兴。但相比之下,后者是文明复兴更为本质的方面。没有文明的自我创新,中华民族就不能浴火重生。中华文明的复兴,是以文明的创新作为基本内涵的。无论是对传统文明的再造,还是对西方文明的扬弃,指向的都是文明
10、的创新,都是在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基础上建构新的文明。中华文明复兴,不只是经济总量这种硬实力的复兴,也不只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甚至也不只是文明名次跃居榜首,而更在于创造出较之现今主导文明更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只有牢固持守并切实践履这一核心理念,华夏文明在当代的复兴才是高标准的。反过来说,缺失这种核心取向的文明复兴只能是虚假的复兴。中华民族有能力也有条件超越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局限,构建更新的文明形态,展现出当代与未来中华文明博大的格局。逐步创生新的文明后,积极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新元素,对人类文明给予具有历史高度的引领,同样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100 年
11、前,罗素曾说过:“如果中国在国力足以自卫时,放弃征服异族,把全副精力投入于科学与艺术,开创一种比现在更好的文明,那么,中国对世界尽了最恰当的义务,给了人类全新的希望。 ”这些话仍然给人4启迪。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不应局限于一时一处的得失计较,而应将自己的复兴同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使自我发展和人类进步相互促进。(摘编自郭湛、刘志洪中华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这是已经被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兴衰规律证明了的史实。B照搬外来文明不能复兴本民族文明的道理人人皆知,实践中却可能唯外来文明是瞻。C于文明复兴而
12、言,复现与新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但新兴是其更为本质的一个方面。D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应该具有世界眼光,对人类文明发挥具有历史高度的引领作用。解析:“人人皆知”错,原文是说“理论上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 。答案:B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宗明义,点明了本文的论述对象“中华文明复兴”及作者的主要观点。B为阐明观点,文章首先点明传承与复古的差异,然后点明复现与复兴的差异。C坚持了核心理念的复兴是高标准的,反之则是虚假的:正反对比,说服力强。D文章引用罗素的话有力论证了 100 多年前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人自豪的文明。解析:引用罗素的话是从反面论证复兴的中华文明对
13、世界文明应具有引领作用。答案:D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实现中华文明复兴,既要继承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明。B近代以来,改良者复兴中华文明时常常陷入理论和实践不能相结合的误区而不自知。C把中华文明复兴等同于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主要是因为时势不同。D复兴了的中华文明会成为世界文明的模式,其他文明都会按照这种模式建构和发展。解析:B 项, “陷入理论和实践不能相结合的误区而不自知”错,原文只是说,理论上很容易明白完全复制外来文明是不能实现本民族文明复兴的,但在实践中却又不自觉地完全复制外来文明,文中的理论并非指改良者的“理论”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周末 难点 加餐 一周 论述 文本 阅读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