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1.奕訢驳斥顽固派反对增设天文算学馆,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性情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学如此,其余亦无不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 ”因此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借以减少变法改革的阻力B. 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C. 西学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D. 有力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答案】A【解析】材料“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表明借以减少变法改革的阻力,故 A 项正确,BC 项
2、错误;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没有改变政治制度,故 D 项错误。点睛:材料“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是解题的关键。2.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 世纪 40 年代、60 年代和 90 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一变革的三个历史环节的主要事件是A.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B. 南京条约资政新编马关条约C.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扶清灭洋D. 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开眼看世界开始了中国人民学习西方的进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维新变法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这个过程符合材料中
3、的“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 ,D 正确。A 项中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都是农民运动,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中的资政新篇没有实行过,且条约也无法显示主题,排除。C 项中的“扶清灭洋”不- 2 -符合题意,排除。3.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认为,古文经是西汉刘歆为帮助王莽篡汉而伪造出来的,非孔子之经,是“伪经” 。它是王莽新朝之学,故称“新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考证有理有据,观点可信B. 减少了变法改革的阻力C.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D. 成为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古文经是西汉刘歆为帮助王莽篡汉而伪造出来的,非孔子之经,是“伪经” ”,“伪经”表明了动摇
4、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C 正确。 新学伪经考只是康有为个人的观点,不能说观点可信,A 错误。B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是应招统筹全局折 ,D 错误。4.孟子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B.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答案】B【解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故 A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含义是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故 B 项符合材料信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含义是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故 C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是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故 D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5.老子说“郅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
6、服,安其俗,乐其- 3 -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体现出老子A. 认同社会发展进步 B. 对小农经济生活方式的向往C. 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D. “无为而治”的理想政治主张【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了老子消极避世的心态,这是对社会现状不满的反映,故 C 项正确;消极避世不是社会发展进步,故 A 项错误;小农经济出现于战国时期,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故 D 项错误。6.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董仲舒主张A. 天人感应 B. 君权神授 C. 伦理纲常 D. 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体现的是君权神授思想,故 B 项正
7、确;天人感应指的是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故 A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伦理纲常指的是三纲五常,故 C 项错误;君主专制指的是国家最高权在实际上掌握在君主个人手中,君主终身任职并且实行世袭的政权组织形式,故 D 项错误。7.1839 年以前,清政府禁止外国人在中国办报,到 19 世纪 50、60 年代,不仅外国人,中国自己也不断创办报刊。18951898 年,更出现近代报刊事业的第一个高峰,期间公开发行的报纸多达 60 余种,范围包括上海、汉口、长沙、桂林、重庆、西安等城市。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A. 与社会时政紧密相关B. 存在明显地区差异性C. 多依靠知识分子推动D. 取决于西方侵略影
8、响【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从 1839 年以前禁止外国人在中国办报,到 19 世纪 50、60 年代外国人,中国自己也不断创办报刊,再到 1895-1898 年,出现近代报刊事业的第一个高峰,结合所学可知,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报刊不断发展,体现出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时政紧密相关的特点,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区域性报刊发- 4 -展情况,无法推断出近代报刊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创办报刊的主体,无法推断出多依靠知识分子推动,C 项项错误。D 项说法过于绝对化,错误,排除。8.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说:“理智主宰着一
9、切有灵魂的东西一切将要存在的、一切过去存在但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的、一切现在存在而且将来也要存在的东西,都为理智所安排。 ”对材料中“理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 理性主义B. 人文主义C. 宗教思想D. 自然法则【答案】D【解析】【详解】理解材料中对“理智”的解释,一言以蔽之, “理智”就是永恒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普遍性原则,故最合理的解释就是自然法则,故 D 正确;A 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B 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宗教思想,排除 C。9.亚里士多德在评价雅典民主政治时指出:“似乎把治权寄托于少数好人(贤良) ,毋宁交给多数平民其中也包含着某些真理,看来这是比较
10、可取的制度。就多数而论,其中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智能。”据此,亚里士多德A. 认为多数人民主也存在着弊端B. 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有借鉴意义C. 主张贤良政治与民主政治结合D. 认为贤良政治是最可取的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就多数而论,其中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智能”可知,这是对雅典民主政治中的可取之处给于肯定,故排除 A 而选 B;题干中的“似乎把治权寄托于少数好人(贤良) ,毋宁交给多数平民,其中也包含着某些真理,看来这是比较可取的制度”一句中的“似乎”说明亚里士
11、多德的观点不是肯定贤良政治,也没有将之与民主政治结合,故排除 CD。10.1689 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国国王时,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 5 -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 。这一新誓词反映出A. 议会至上原则B. 先王法律被废弃C. 国王统而不治D. 内阁专横局面出现【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说明了国王的权利来自议会,反映了议会至上原则,故选 A;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先王法律被废弃,所以 B 的说法与材料不符,故可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时,是拥有行政权的,并不是“国王统而不治” ,在内阁出现后
12、,国王才“国王统而不治” ,故可排除 C;内阁出现在 1721,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而且英国的内阁也不是专横的,故排除 D。11.二月革命是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短短的 8 天之内瓦解了统治俄国几个世纪的沙皇政权。促成这一“奇述”的因素主要是A. 列宁的英明领导B. “一战”激化了各类矛盾C. 四月提纲的提出D.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在 1917 年 4 月才回到国内,他没有直接领导二月革命,故排除A;“一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类社会矛盾,俄国已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场革命不可避免,所以二月革命很快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选 B;四月提纲的提
13、出是在二月革命后,故排除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是在推翻沙皇统治后,故排除 D。12.1958 年,法、德、意等六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经济迅速发展。英国由起初拒绝加入到后来主动申请加入,被拒后于 1960 年联合瑞典、挪威等国建立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这一过程反映出英国A. 不满法、德主宰欧洲事务B. 激烈反对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C. 综合国力已无力影响欧洲- 6 -D. 面对国际地位衰落的矛盾心态【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法、德主宰欧洲事务”的结论,故排除 A;依据材料中的“后来主动申请加入”这一信息可知,B 的说法与材料意思不符合,故可排除;依据材料中的“1
14、960 年联合瑞典、挪威等国建立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这一内容可知,英国对欧洲还是有些影响的,所以 C 的说法与材料意思不符合,故可排除;二战使英国的国际地位严重衰落,面对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一开始表现出拒绝,说明英国不甘心国际地位的衰落,后来又要加入,说明英国为了国家利益不得已而为之,整体上反映了英国面对国际地位衰落的矛盾心态,故选 D。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主义之阶段者,不得谓之为国。譬诸人然,民族主义者,自胚胎以至成童所必不可缺少之材料也;由民族主义而变为帝国主义,则成人以后谋生建业所当事也。吾尤恐乎他日之所谓政治学者,耳食新说,不审地位,贸然以十九世纪末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宜宾市 第四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末 模拟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