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新人教版.doc
《广东省深圳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新人教版.doc(4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文言文阅读1.(2018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
2、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7.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舜发于畎亩之中(_)(2)困于心,衡于虑(_)(3)王数封我矣(_)(4)而子辞(_)8. 翻译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9. 问答题:写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答案】27.(1). 发:起,指被任用 (2). 衡:通“横” ,梗塞、不顺 (3). 数:多次 (4). 辞:推辞,谢绝 8. (1)这样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
3、力。 (2)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 9. 接受肥沃的土地,一定会是兵家必争,没办法长期占有,而寝之丘是一块不吉利的土地,楚人和越人都很忌讳,所以能够长期占有,孙叔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懂得甲文中的居安思危的精神,不仅在位之时不倨傲,多次拒绝大王的封赏,在将死之时也告诫儿子只能接受不吉利的土地。【解析】7.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发”:起,指被任用。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辞”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推辞”的意思,所以说理
4、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8. 试题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所以” “动” “曾益” “以” “恶”等字词的翻译。9. 试题分析:比较阅读。要求结合甲文来解释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属于文言文要点的提取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孙叔敖在将死之时也告诫儿子接受不吉利的土地。其原因是楚人和越人都很忌讳,所以这样他的儿子才能长期占有。而肥沃富饶的土地
6、会招致战争。(一)翻译: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3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
7、,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二)翻译:孙叔敖患了(重)病,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楚人長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 ”孙叔数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
8、有智慧的人不同于世俗的人的原因。2.(2017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陋室铭 )【乙】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选自世说新语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斯是陋室:_(2)惟吾德馨:_4(3)谈笑有鸿儒:_(4)无案牍之劳形:_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孔子云:何陋之
9、有?(2)何可一日无此君!9.刘禹锡居陋室不觉其陋,王子猷寄居不可无竹,两人所处的环境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答案】7. (1). 斯:这 (2).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 鸿儒:博学的人 (4). 案牍:官府的公文。 8. (1)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2)怎么一天可以没有这位先生! 9. 共同点:所居的屋宇都很简陋,但所居之人志向高远、品性高洁,故而陋室不陋,空房不空,因所住之人而显得幽静雅致。看法:与广厦华服等外物相比,更重要的是对高尚的情操与高洁的志趣的追求。【解析】7. 试题分析:本题文言文阅读,一篇选自八年级上册刘禹锡的陋室铭 ,篇
10、幅短,主旨也很明确,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及高洁傲岸的节操,题中的词语释义都在课本的注释中给出,难度较低。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斯”:这。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关键。8. 试题分析:第一句句子翻译在课本的注释中给出,难度较低,第二句根据文章内容也不难作出翻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何” “君”等字的翻译。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的翻译。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5结合,
11、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9. 试题分析:世说新语故事的内涵只要抓住一个细节,即寄居不可无竹,而“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向来被尊为君子的象征。代表这高洁的操行,那么文段的深刻含意就出来了。所以他们的共同点:所居的屋宇都很简陋,但所居之人高尚品质都“不陋” ,空房因所住之人而显得幽静雅致。可以联想当前的生活实际谈看法,也就是两人品质的现实意义。3.(20
12、16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12 分)【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己,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隆中对)【乙】蜀赵云,字子龙,身长八尺,姿容雄伟。居刘备前锋,为曹公所围,乃大开门,偃旗鼓。
13、曹公引去,疑有伏兵。云于后射之,公军大骇,死者甚多。备明日自来,视昨日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选自赵云别传)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1)时人莫之许也 许: (2)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 6(3)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4)曹公引去 去: 8.把文申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2)公军大骇,死者甚多。9.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回答问题。(4 分) (1)从乙文中,你可以看出赵云的什么性格特点?(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自己的朋友圈,却没有关系特别好的朋友。甲文中徐庶对诸葛亮的评价为我们维系朋友关系提供了怎样的启示?(2 分)【
14、答案】:7.(l)承认,同意 (2)拜访 (3)通“伸” ,伸张 (4)离开8.(1)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2)曹操的军队受到大的惊吓,死的人有很多。9.(1)胆大,多谋。(2)略。(从对待朋友要真诚、信任等角度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乙】蜀国的赵云,字子龙,身高八尺,外貌雄健魁伟。任刘备军队的前锋,(有一次)被曹操(的军队)包围, (他)就大开城门,偃旗息鼓。曹操怀疑有伏兵就率领军队撤离。赵云在(曹操的军队)后边射箭,曹操的军队受到大的惊吓,死的人有很多。刘备第二天来了,视察前一天的战场,说;“子龙一身都是胆啊。 ”7文言文阅读为深圳市中考必考题。深
15、圳市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大纲对文言文考查要求指出: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考试范围为初中六册课本上的课内文言文和课外短小精悍、浅显易懂的文言文。文言文阅读为深圳市中考必考之阅读题,历年中考试卷必有此类题型。深圳市中考考查形式为课内课外文言短文对比阅读。常见考点如下。考点一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点二 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考点三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考点四 翻译、理解文言句子考点五 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考点六 分析人物形象考点七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考点八 对比分析,
16、拓展迁移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答题方法。1.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即我们平常说的“根据上下文” 。理解实词含义的方法:(1)迁移法。课文迁移法。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意义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言阅读。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可以通过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8(2)推断法。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对句判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句现象很多,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
17、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此来判断。2.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虚词意义和用法五推断法:语境推断法。文言虚词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要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可结合文意进行。代入检验法。文言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将其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句位分析法。即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如“其”字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在句中的动词后一般作代词。语法切入法。如果某个虚词在两个语法结构一致的句子中所处位置相同,其用法一般也相同。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词就能迅速
18、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方法。(一)五借助:(1)借助“曰” “云” “谓”断句,这些表示“说”的词语后往往要断开。(2)借助名词断句。名词作主语要在其前断开,作宾语要在其后断开。(3)借助虚词断句。一些虚词往往用于句首(如“夫” “至若” “盖” “若夫”等)或句尾(如“也” “乎” “耳” “焉”等)。(4)借助句式断句。如对偶句、排比句等。(5)按文言句式特点断句。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断句时要注意古代语言的特点和意义的完整。(二)要注意以下规律:主谓之间要停顿;9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句首发语词之后或关联词之前要停顿,如句首有“夫、盖、且、
19、维”等词,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如“其一犬坐于前” ;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也” “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现在是一个双音节词,要分开读,如“可以一战” 。上述只是朗读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要结合句子进行分析。5.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文言语句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从整体理解句意入手,不要拿到题目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抠。第二步,踩点得分,洞悉关键。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要翻译准
20、确;二是特殊句要理清句式、调整语序。第三步,翻译时要注意增、删、调、留、换,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6. 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思路;其次,理解文章的主旨;最后,提取信息,组织语言概括。7. 分析人物形象(1)人物性格分析法。把握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具体事件,事件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正面描写,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分析侧10面描写,通过写他人或他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从文章整体内容上感知作者对人物所持的态度。(2)人物形象表现概括法。这类题就是考查人物的某个形象特点在文中
21、的具体表现。紧扣人物的形象特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段;寻找与之相对应的事件,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归纳。8.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1)文言文启示答题法。读原文,通过具体事件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作判断,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我们应该如何改正或抵制。(2)文言文作者情感、观点态度归纳“四借助”法。借助整体阅读。从整体上解读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思想,力求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最想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读者阅读后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从而推知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借助文体特征。史传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寄托在人物形象上;咏物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寄
22、托在所咏的事物上;说理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为文章的中心论点。借助关键信息。文章的关键信息有:标题、开头、结尾和注解;文眼、中心句、过渡句等。通过提取这些关键信息归纳分析出作者的情感与观点态度。借助知人论世。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等是我们解读文言文要义的一把钥匙。 (3)文言文评价答题法。读懂作者的观点态度,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联系实际,客观分析。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观点态度作出客观的剖析、评价,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即不能随意地拔高或贬低作者的观点。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9. 对比分析,拓展迁移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 “异中求同”是
23、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11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找出各自的个性。答题时可以分三步进行:认真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明确文中“人、事、物、情、理” 。认真分析题目要求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比较, “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 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项的相互联系,寻找突破口。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1.给甲段文字中画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1. (2017 深圳南山二外中学部九年级下学期模拟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 79 题。(10 分)马 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
24、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千里之马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深圳市 2019 年中 语文 专题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