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4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演变与成熟精练(含解析).docx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4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演变与成熟精练(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4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演变与成熟精练(含解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4 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演变与成熟一、选择题1.(2019 四川成都模拟)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主要居住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胡商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此举旨在( )A.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B.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C.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D.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 从材料中北魏政权为外族使节设置 “四夷馆”“四夷里”“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定名”可知,北魏政权以华夏正统自居,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北魏
2、政权的文化心理,没有体现出对经济的影响,A 项错误;材料中北魏政权将南朝人士等外族使节称为“夷”,不能体现出民族政策开明和缓和南北政权矛盾,B、D 两项错误。2.(2019 山东临沂模拟)魏晋时代,尚有很多人反对九品中正制,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已经很少有人反对这一制度。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B.世家大族逐渐走向没落C.士庶阶层已经基本固化D.考试选官制度初露端倪答案 C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 ,故 A 项错误;B 项明显错误;九品中正制使官吏的选拔权把持在门阀之家的手上,据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期已经很少有人反对这一制度,说明士庶阶层已经基本固化,故 C 项正确;考
3、试选官制度初露端倪是在隋朝,故 D 项错误。3.(2017 课标)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答案 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官修史书的特点。材料表明,魏晋以后官修史书由专门的史官负责,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参与,官修史书体现了朝廷的意志,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故 C 项正确。4.(2019 辽宁沈阳模拟)赵翼廿二史札记中提到:“(南朝)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仆三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人主遂不
4、能藉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由此推断( )A.九品中正制被彻底抛弃B.统治者实行了新的选官制度C.士族门第不再是选官标准D.统治者被迫重用庶族地主答案 D 九品中正制被彻底抛弃是在隋朝 ,故 A 项错误 ;南朝时期没有实行新的选官制度,故 B 项错误;南朝时仍以门第作为选官标准,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于是不得不用寒人”可得出统治者被迫重用庶族地主,故 D 项正确。5.(2018 湖北八市 3 月考试)郑樵通志记载,“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者也。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
5、学不传”。这一变化( )A.显示了“公天下”的趋向B.反映了文官政治的形成C.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D.表明了封建等级秩序的重构答案 C 从材料信息可知 ,隋唐以前,选官、通婚须注重 “簿状”“谱系”,这说明当时门阀士族势力的强大。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说明当时门阀士族的瓦解,这一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也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故选 C 项。A、B、D 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6.(2019 江西九江模拟)唐太宗说:“尚书省,天下纲维,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受其弊者。”材料反映了唐代尚书省( )A.组织整齐严密,是各机构的典范B.在中枢行政机构中位高权重C.掌
6、侍进奏、参议表章3D.经常根据皇帝的意旨草拟圣旨答案 B 材料中并未论述唐代尚书省的组织架构 ,故 A 项错误;材料“尚书省,天下纲维,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受其弊者”,说明唐代尚书省位高权重,对国家的发展影响深重,故 B 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尚书省的职能问题,故 C、D 两项错误。7.(2017 课标)记述 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记述 出处“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
7、书太宗本纪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四则史料都记述了唐朝军队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唐军战败的事实,故 C 项符合题意。旧唐书高祖本纪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均称李世民为“秦王”而非“皇帝”,故 A 项错误;新唐书高祖本纪中记述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将领而非主帅,故 B 项错误;李世民患病只在新唐书太宗本纪中有记载,孤证不立,故 D 项错误。8.(2018 安徽“江南十校”3 月考试)贞观年间有个铁的规定,“任何官员向皇
8、帝奏事,必须史官相随在旁,不管发表什么言论都记录在案;如果要弹劾某官员,必须对着皇帝的仪仗朗读弹劾内容,并对此负责”。此材料可以表明唐朝( )A.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 B.官员奏事、弹劾的渠道受阻4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史官的地位有很大的提高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官员向皇帝奏事须有史官记录在案,“弹劾某官员,必须对着皇帝的仪仗朗读弹劾内容,并对此负责”,这种规定有利于监督君臣的言行,表明唐朝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故选 A 项。材料信息反映了对官员奏事、弹劾有了严格的要求,并未体现官员奏事、弹劾的渠道受阻,故 B 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君主专制加强,故 C 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史官的地
9、位提高,排除 D 项。9.(2018 河南郑州质检一)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A.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C.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答案 A 根据材料“中书门下两省 ,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 ”可知,三省分权造成一定程度的隔阂和过分牵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根据材料“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可知,三省长官合并办公有利于三省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故 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魏晋 隋唐 时期 政治 演变 成熟 精练 解析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093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