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康中学、于都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
《江西省南康中学、于都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康中学、于都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江西省南康中学、于都中学 2019 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不久前,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裘锡圭教授发表声明,称自己 2012 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可谓毫无是处,自应作废” ,此事引发一片叫好声。人们为裘先生叫好,既表达了对裘老先生自我批评精神的敬佩,也透露出对健康学术批评生态的渴盼。严于律己,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是裘先生一贯的治学态度。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很多次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拿裘锡圭学术文集来说,在此书出版前,裘先生不仅请同事、学生为自己挑错,而且通过互联网向网友
2、征求意见。该书对旧作中的错误的修订随处可见,而且都以适当的形式进行了说明,不少地方甚至措辞严厉。比如,1977 年发表的在安阳殷墟五号墓座谈会上的发言 ,他认为“当时对殷墟青铜器时代的看法是错误的,强不知以为知,很不应该” 。这次,他在自己供职的学术机构的官网发表学术论文时,加了几句话,向读者说明此前撰写的那篇论文存在错误,希望通过这篇新作“稍赎前愆” 。这称不上大张旗鼓地发布声明,只是有心的媒体把相关内容“发掘”出来,才引起众人的关注。良性的学术批评是推动学术进步的重要动力。然而, “世人皆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学者虽然推崇裘先生的严于律己、实事求是,但也只是“心向往之” ,真正能够
3、效法实践的又有几人?在各种学术著作的前言或后记中,作者大多会客气地写上一句“敬请批评指正” ,事实上却难有“闻过则喜”的大度,特别是对公开的批评心存芥蒂,更别说自我批评了。究其原因,很多学者发表学术成果,不仅是为了交流学问,也是为评职称、评项目、评奖项等诸多学术之外的现实考虑。公开的批评,有可能会成为他们达成这些目的的绊脚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正常的学术批评,往往也会被怀疑别有用心。 “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不批评” ,成了“学术共同体”的一种默契。不过,这样的一团和气,让学术界少了几分生气。除了“不批评” ,借学术批评之名行排挤打击之实的“乱批评”也不罕见。而你要挑我的错,我就挖你的“黑历史
4、” ,你来我往,相互攻讦,有时甚至拉帮结伙,将其上升为不同师承、不同学术团体间的“集体作战” 。这种变了味儿的学术批评,难免让学界乌烟瘴气。梁启超曾如此概括清代的“朴学”:“所见不合,则相辩诘,虽弟子驳难本师,亦所2不避,受之者从不以为忤。 ”“辩诘以本问题为范围,词旨务笃实温厚。虽不肯枉自己意见,同时仍尊重别人意见。有盛气凌轹,或支离牵涉,或影射讥笑者,认为不德。 ”这样健康的学术批评生态,是学界共同向往的“桃花源” 。我们希望“桃花源”从理想成为现实,希望学者多一些“为学问而学问”的纯粹,少一点“为批评而批评”的戾气,我们更希望社会环境给批评者足够的空间,对被批评者有全面准确的判断,让学术
5、回归学术,而不能让正常的学术批评堵死被批评者的学术之路。在这样的“桃花源”里,像裘先生这样的人应该更多一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裘锡圭教授在裘锡圭学术文集出版前后曾多次请同事、学生挑错,并进行多次修订。B.裘锡圭教授勇于自我批评,这是令人敬佩的,但现代学术界缺乏健康的学术批评生态。C.不少学术著作的前言或后记中都有“敬请批评指正”等文字,但真正能接受批评的人很少。D.无论是“不批评” ,还是“乱批评”都是不可取的,应该多一些“为学问而学问”的纯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 章 第 二 段 引 用 了
6、具 体 的 事 例 , 证 明 裘 锡 圭 教 授 严 于 律 己 、 实 事 求 是 , 且 虚 心 听 取 他人 意 见 。B.文章从裘锡圭教授敢于自我批评推广到所有学者,进行正反对比,指出学术界存在的问题。C.文 章 第 三 段 介 绍 当 前 学 术 批 评 情 况 , 正 面 证 明 了 良 性 的 学 术 批 评 能 推 动 学 术 进 步 的 观点 。D.文章最后一段引用了梁启超关于清代“朴学”的阐述,并且对学术界的学者提出了希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批评者不敢对学术论文进行批评,或趁机排挤打击他人,将不利于学术的健康发展。B.批评别
7、人可以,但如果被别人批评可就难以接受了,学者需要在个人涵养上多下功夫。3C.批评者不盛气凌人,不影射讥笑,被批评者尊重别人的意见,这是学术界向往的“桃花源” 。D.当学问附加上名誉和利益时,往往会被怀疑别有用心,因此学问不能与名誉和利益挂钩。(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旅伴李国文你走过夜路吗?没有旅伴,只有你一个人踽踽独行?那时,你会感到孤独。你会觉得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与社会隔绝的。人需要人,和人需要阳光、空气一样重要。假如,这时在你身后的漆黑中,有一星光亮,虽然你会忐忑,谁知后面来的是好人还是歹徒?但你将不会再有孤单
8、的那空荡荡的心悸。真正的被人为地孤独起来,是一种折磨。我先听到身后有些微弱的动静,回头看到一盏明灭不定的光亮,我能判断,那不是飞舞的流萤。我驻足,转过身去,任那还带着秋阳温暖的河水,漫上来,浸湿我的脚。我等待着,希望有一个旅伴。在记忆中的那个夜晚,我在一条人烟稀少的丹河河谷里赶路。月明星稀,秋虫啁鸣,凉风飒飒,若不是我那时的政治境遇,那秋夜实在是宜人的。灯近了些,也许影影绰绰地发现了我,那灯火,便停在原地了,那是若干年前的事了,如今回想起来,当时的辛酸,渐渐地不占很重要的位置。相反,阳光下的山,山阴里的河,河谷间人与人在劳动中的友情,倒似雾似梦的经常在心头泛起。对那些本非善类的鹰犬,当然不是麻
9、木,更不是淡忘。只是岁月悠悠,青春不再,太看重了这些丑类,倒成了对他们的抬爱。还不如在脑海里,多保留一点往日的温馨情爱。丹河到了柿子红熟的深秋,便清澈平缓地在你身边流过。路就在曲曲弯弯、高高低低的河沿上,是由放羊人走出来的。若顺盘山公路,我将赶不上明天一早的火车。等我继续赶路向前走去的时候,那并不很亮的松明,迟疑了一会儿,又随着脚步的高低,一跳一跳地走动了。如果不是厄运袭来的话,我也不会拋妻别子来到这群山深处。当然,我更不会一辆顺4路车子都搭不上。那时候,那些鹰犬作践人时,远胜于从河畔草丛里蹿出来的狼。因为狼出现的话,我手中有一根可以防身的木棒。可是对着那些变着办法折磨人的人,我却无能为力。他
10、们挥舞无形的鞭子,把所有人都驱赶得远远地躲开我。这样,我只能踽踽独行在这河边的小路上。虽然,我离开山村的时候,有一辆运料的卡车下山,那司机不敢叫我上他的车,我一点也不怪他,他有他的难处。同样,我能体谅隔着帐篷说话人的苦心,他大声地,不知在问谁:“秋后还闹狼吗?”没有回答。他又说:“我可夜里听见过狼嚎的。 ”这分明是在提醒我。这些人都是我劳动时的伙伴,他们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工人,只是在那些歹毒的眼睛不狠狠盯着的一会儿,悄悄地说上一句半句。人是感情动物,日久天长,朝夕相处,慢慢地,他们虽然害怕那无形的鞭子所代表的权力,可并不相信那鞭子就是真理。不知哪位好心朋友,有意识地扔一根白蜡杆在路口,那是一种韧
11、性很强、轻易不断的木棍。我心里谢了,俯身捡了起来,上路了。夜深露重,茕然独行,不过有了身后这位若即若离的行路人,我不再寂寞,也不担心野兽。尽管那人(我也不知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始终跟我保持距离,不过我已感激不尽了。过了山,上了公路,不远便是山下的一片平川,那星星点点的灯火闪烁处,就是火车站了。这时,我发现那辆卡车才开了过来,想不到比我这步行的人还慢,真是太奇怪了。那位师傅发现我,刹住车,从车窗里探出头来。也许在这里没有了顾忌,他甚至埋怨我:“你啊你啊,我在公路上等了你小半夜,想不到你竟敢抄近道,顺河边走,幸好没出什么事。快上车吧!”我正想告诉他这一路好歹有个伴时,那些手持松明的人,也跟了上来
12、。在模糊的光影里,我发现至少有三个人。见我往车上爬,他们也停下来。然后,我惊讶地看到,他们立刻调头,顺着来的方向往回走了。那明灭不定的松明,随着他们加快的脚步,轻捷地跳动,愈走愈远。“谁?”师傅问我。我不知道是谁。直到今天,我还是不知道那几位好心的旅伴是谁。师傅告诉我,要是只有一个两个人的话,狼敢扑上来的。听到这里,我心里感到一股热,这世界还有这样的5温馨!天还未亮,坐在驾驶室里激动不已的我,索性由那滚烫的泪水痛快地流着。从此,我深信,只要忠诚于自己,忠诚于朋友,哪怕是一条漆黑的夜路,一定会有旅伴与我一路同行,绝不会孤独,也不会寂寞的。若干年后,我回想起那似雾似梦的情景,仍忍不住要问:那是谁呢
13、?这些怕我被狼吃掉,在默默中送我一路的旅伴,成了一个永远然而温馨的谜。但对美好的世界来说,难道一定需要一个答案吗?美好,不就够了吗?赶路吧!我总是对自己鞭策着,旅伴在等待着呢!(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以 “你走过夜路吗?没有旅伴,只有你一个人踽踽独行?”开篇,既巧妙地引出下文“我”在丹河河谷里独行的描写,又引起读者的思考。B.“他们虽然害怕那无形的鞭子所代表的权力,可并不相信那鞭子就是真理”一句中,“鞭子”比喻那些歹毒的人在非常时期对人们的迫害。C.“但对美好的世界来说,难道一定需要一个答案吗?美好,不就够了吗?”这些话,意指“我
14、”不再念想当年默默送“我”一路的旅伴到底是谁了。D.文章以第一人称为主,辅以第二人称。多种人称的使用既丰富了叙事手段,又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使文章亲切,有感染力。5. 文章题目为“旅伴” ,请解释“旅伴”在文中的含义。(6 分)答:6. 本文是记事散文,但不乏精彩的议论,如文中的画线部分。请分析文中画线部分议论的作用。(6 分)答:(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势日蹙,备受列强欺凌,从曾经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跌到“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谷底,自尊心大损。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
15、大增,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及我们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从“打倒孔家店” “全盘西化”的呼喊。到重拾文化自信,我们从中可以悟出很多道理。(摘编自沈金浩文化自信、文化自省与文化自新 )6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支撑。文化自信必须要有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和特有印记,这种文化标识和特有印记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体而言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数千年连绵不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创新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作“根”和“精神命脉” ,他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深刻指出, “我们作为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
16、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并以此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政治理念,是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可以说,文化自信在古今社会每一个方面均有呈现,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原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劲动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支撑,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摘编
17、自郭加利、于钦明为文化自信注人时代内涵)材料三:互联网的普及,使青少年能接触互联网,又能够通过互联网与世界各国各种各样的文化相接触。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让他们更热爱、更好地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表示,要引导孩予来认识他们的家园,认识我们的传统,不是简单地让他们受到社会潮流的影响。“多少年前我提出来要在中小学开设中国国学系统课程,这个系统课程,可能孩子在学的时候有一点被动,没有关系,因为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民族的灵魂塑造,我们知道它的重要性,我们告诉他灵魂塑造,我们知道它的重要性,我们告诉他你是要这样的。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叫根源,知道中国文化是他的原点,是他的
18、原乡。”(摘编自关心、徐妹形两会访谈话文化 )材料四:7(资料来源于大学生文化自信调查与研究)7. 下列对材料中“文化自信”的相关理解,正确的项是(3 分) ( )A.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马上就要实现,这大大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B.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自信可能会有一些我们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标识和独特的个性。C.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表示,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引导青少年认识自己的家园和传统文化,这样就不怕他们受社会潮流的影响。D.通过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对增强文化自信的意义有着较全面的认识,他们普遍认为文化自信能增强民族自
19、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让部分人经历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否定的时期,如今,强大的综合国力让更多人对中华民族文化有了认同感,重拾文化自信。B.我们在中小学开设了中国国学系统课程,这是学生完整教育的一部分,对一个完整的民族灵魂的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C.作为中华儿女,要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精神命脉” ,我们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D.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中华民族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特有的文化自信,文化8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劲动力。9.
20、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坚守我国文化自信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6 分)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余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石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
21、”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从讨袁绍于官渡。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侯。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南康 中学 于都 2019 届高三 语文 学期 第二次 联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