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古诗词鉴赏(含解析).doc
《(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古诗词鉴赏(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古诗词鉴赏(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古诗词鉴赏一、 【2019 届江苏徐州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昨日访子上不遇,徘徊庭砌,观木犀 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杨万里昨携儿辈叩云关,绕遍岩花恣意看。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 粟堆盘。寄诗北院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坼破碧团栾。【注】木犀,桂花。水沉蒸透,香气浓郁。10中间两联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1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涵义。【答案】10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木犀的色泽形态;借代, (以秋色代指木犀花)引人联想,增添了语言韵味。11以“小朵出丛须折却”为借口,巧妙提出“乞数枝”的要求;表达了诗人对木犀花的喜爱(或体现了诗人和子上的关系亲密) 。
2、【解析】【10 题详解】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题干中给出要求分析修辞手法, “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粟堆盘”运用比喻的手法, “金布地”“粟堆盘”形象地表现了木犀的色泽形态;“秋色”代指木犀花,运用借代的手法,增添了语言韵味。【11 题详解】【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
3、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二、 【2019 届江苏师大附属实验校高三 19 月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宋 辛弃疾柳边飞鞚 ,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2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注: 博山:位于今江西永丰县,作者闲居上饶时,曾多次游览此山。 鞚(kng):马勒。10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写得饶有趣味,请简要分析。1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是如何表现的?(【答案】10 (6 分)运用拟人和想象,描摹细腻,生动有趣:白鹭栖宿,窥
4、视沙滩,孤影轻轻晃动,用拟人写出动态;应该是有鱼虾进入它的梦境,想象合理有趣。 (总说 2 分,分说 3 分) 11 (5 分)表达了词人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和淳朴和乐生活的喜爱之情。 (2 分,意思对即可)通过写景来表现的,这首词全篇写景,没有一句抒情,但处处融情于景,寄意言外。 (3 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应从表现手法、表达效果或表达情感的角度分析。以“窥”写白鹭,运用的是拟人手法, “鱼虾入梦”很明显是运用想象的手法,作者运用这两种手法,将白鹭和鱼虾写的生动有趣,给人以画面感。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
5、价 D。【11 题详解】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分析。本题题目是“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 ,这是一首边塞诗,一般的边
6、塞诗总是着重写激烈的战斗,充斥着烟尘烽火和刀光剑影,给人以苍凉、悲壮甚至恐惧之感。这首诗却迥然而异,前四句用“晚虹” 、 “斜日” 、 “青草” 、 “残烟” 、 “绿杨”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艳丽,但秾丽中又有清新之感;风光宛如旖旎江南,但旖旎中又有北国的雄浑,讴歌了边塞初秋时节雨后新晴的明丽风光,使人感到清新、宁静和安谧,洋溢着十个人对草原风光的喜爱之情。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北方游牧民族常向南扩展势力,故“南牧”实含有侵略的意味。“汉将”即指唐将,此是唐诗中的惯用法。 “北门” ,即北方门户, 旧唐书郭子仪传:“朔方,国之北门
7、。 ”这两句是警戒北方游牧民族,休得南下侵略,因为强大的唐军正驻守在北方,是卫国的长城。最后两句“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 猎秋原”前一句是紧承第三联,如果说上一联中还 隐含着作者对战争3的戒备心理的话,那么,经过打听,证实此时确乎停止战争了,作者的戒备心理也就随之消失,不禁欣然于怀了。一个“喜”字,生动地传达出了作者此时的高兴情怀。于是,他悠然地看着三三两两的游骑在草原上打猎,往来驰逐,心情轻松愉快。一个“闲”字,与上句“喜”字相对应,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的愉快心情。 “秋原”二字,又将读者的想象引回到前四句,那雨后初晴的美景,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在前四句静景的描写上,又增加了动态的游
8、骑。动静结合,使整个草原更富有生气,把景色装点得更加美好,表达诗人对暂无战事的欣喜之情,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
9、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此题的主要情感是“喜闻无战伐” ,答题时注意联系一下前面的手法,即借景抒情的方式,以及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其所表达的情感。五、 【2019 届江苏常州武进区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 大监辛弃疾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 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注】司马汉章:司马倬,字汉章。司马朴长子也。二年:指淳熙三年到四年。(1)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这三句写景精妙,请简要赏析。(2
10、) 全词以一“别”字贯穿,请简要分析。【答案】 (1)比喻,用“绿带”形容流水,不仅写出了河水的颜色之碧绿,也写出了河水蜿蜒流动之动态。用“青钱”状写荷叶之貌,将荷叶的清圆之态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点面结合、远近结合,写出了东湖广阔无边、澄澈碧绿、水天一色而又富有生机的优美景象;优美的东湖之景反衬离别的忧伤。(2)上片起首二句,借聚散兴感,直接抒写分别时的感慨(吐露自己对于被频繁调动的牢骚小满情绪) ;下两句,描写饯别宴会场景,写作者只愿意和朋友一起为了美丽的风光而畅饮,而不愿让离别的歌曲深化作者的别离之愁;下片起句,承上文的“酬风月” ,写饯别处的东湖美景如画,实是表达对于豫章的依依眷恋之情;
11、结尾两句,诗人想象别后殷切思念朋友的情境,妙在情景交融。【解析】【详解】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结合诗句内容来分析。此题要求分析写景的手法,注意从顺序、着眼点以及手法的角度分析。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 ,内容上来看,写江河里的水像绿色的带子萦回弯曲;荷花叶子圆圆点点的像青钱,布满了池塘;东湖里的春水碧绿清澈,与湛兰的青天连一起。从手法上来看 , “萦绿带,点青钱”运用了比喻的4修辞手法,水像绿色的带子,突出了水是“绿”色的,而且蜿蜒曲折;荷叶像青钱,说明荷叶是圆的,突出了荷叶的形状,生动形象。绿水、荷叶都是近景,是局部,而“春水
12、碧连天”则是远景,全景,描绘出东湖广阔无边、水天一色的优美壮阔景观,所以三句诗写景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结合下文“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可知诗人最终要抒发的离别的哀愁,所以在这里是借乐景来抒哀情,以优美的东湖景色反衬离别之情。(2)此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题干要求分析“别”字是如何贯穿全篇的,需要结合全篇内容分析。 “别”是诗歌标题中的一个字,也是诗歌的主要内容,还是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起首二句“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 ,写诗人与朋友的团聚与分散太匆促了,但这不是偶然的,诗人在这两年里调动了四次,
13、几乎走遍了楚地的山山水水。借聚散兴感,吐露自己对于被频繁调动的牢骚不满情绪。 “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写饯别的宴会,诗人要开怀喝个痛快,借酒来酬谢这里的风月景色和友人们的关怀,表示不要把离别的歌曲谱在管弦里唱出来,免得听见伤心。表明作者只愿意和朋友一起为了美丽的风光而畅饮,而不愿深化别离之愁。下片“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写饯别处的东湖美景,承上文的“酬风月”而来,表达对于豫章的眷恋之情。结尾两句“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意思是诗人明天早晨就要东归了,后夜月光满船的时候,正是孤独的一个人在思念友人的时候,写诗人想象别后殷切思念朋友的情景。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别”字
14、贯穿全篇。过渡、照应等) 。六、 【2019 届江苏海安高中高三 12 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白田 马上闻莺李白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注】白田:古地名,位于今扬州境内。缫(so)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9赏析首联的写景特色。10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5【答案】9选取乡村典型景物黄鹂、紫椹、桑枝等;视听结合, “黄鹂啄紫椹”写视觉, “鸣”写听觉;色彩明丽,富有画面感。 (答其它特色合理亦可。 ) 10 (1)对白田夏日美好景象的欣喜之情:黄鹂“啄紫椹” ,鸣桑枝,美景可喜。
15、 (2)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蚕老”而“客未归” ,其情可见。 (3)长期漂泊、思乡而不能归、前途迷茫的悲伤之情:“驱马又前去” ,欲归而不能;“空自悲” ,直抒其情。【解析】【9 题详解】此题考查诗歌的写景特色,也就是考查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抒情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来考虑。抒情方式分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一类叫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结句写景又叫以景结情。表现手法,包括动静相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结合,以虚衬实,想象,联想,用典,对比,烘托,细节描写,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手法。先点手法,然后结
16、合诗句分析。本题要求赏析首联的写景特色。首联“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选取黄鹂、紫椹、桑枝等乡村典型景物;“黄鹂啄紫椹”写视觉, “鸣”写听觉,视听结合;“黄” “紫” ,色彩明丽,富有画面感。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由“碧霄知己在”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鼓励,由下句月中折桂可知,诗人对友人能够折桂高中的期盼和祝愿。九、 【2019 届江苏南京、镇江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释:“篠”即“筱” ;“裛”即“浥”10
17、这首诗的颔联在写景上有何特色?1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构思脉络。【答案】10选词精当:动词细腻生动:“含”有小心呵护之意,运用了拟人手法;“裛”是滋润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然风雨的微细、轻柔;形容词“净” 、 “香”巧妙地营造了微风中有细雨、细雨中夹微风的清新朗润的美妙意境。叠词“娟娟净”秀美光洁, “冉冉香” ,阵阵清香,既生动地点出了竹子和荷花的美好形态,又平添音韵之美。色彩清新明丽。 “翠竹” 、 “红蕖” 。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 11先写居住环境、暗寓疏放之意:诗的前四句描写眼前幽美清静的草堂环境,表达诗人饱经丧乱之后的舒展愉悦乃至旷放的心情;五六两句笔锋调转,写出世态炎凉和生活
18、艰辛,点出诗人现实处境之艰难为下文抒发心志做铺垫;七八句表明心志:即使生活如颈联所述那般残酷,诗人并未被打倒,而是愈发“疏放”、 “老更狂” ,可见诗人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6【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侧重对诗歌写景手法的赏析。解答该题时,应在理解诗句含意的基础上分析其写景手法。诗歌常见的写景手法主要有白描、虚实结合、动静关系、对比、衬托、烘托、渲染、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用典、通感等等。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意思是:风吹着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 “含”为动词,
19、是人的动作,作者用来描写风,可见是拟人,而拟人的表达作用一般为生动形象,可结合诗句分析;“裛”通“浥” ,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翠竹净” 、 “红蕖香”又运用视觉、嗅觉等角度来描写景物。据此组织答案即可。【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具体指向“对诗歌层次的把握能力” 。 题干为“概括构思脉络” , 即分析诗歌的行文思路。要在整体把握诗歌的基础上,考虑诗作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使得诗歌呈现系统性,有中心有层次,同时,答案中一定出现体现行文思路的关联词语。本诗可分为三层,前四句为写景,寄寓饱经丧乱之后的舒展愉悦的心情
20、;五六两句描写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最后两句直接抒情,表达自己的乐观狂放的生活态度。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 “构思”是指写诗歌时,在下笔之前对诗的主旨、结构、材料、语言、方法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脉络”是指诗中清楚的布局和条理。分析诗歌的构思脉络,也就是行文的思路。解答这类题目要从划分层次入手,先概括出每一句的内容,再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合并归类,切分出层次。同时,掌握律诗的常见结构模式,把握诗歌结构的规律,对分析诗歌的行文思路也有很大帮助。 十、 【2019 届江苏南京金陵中学高三 10 月调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下面小题。东鲁门泛舟李白【其一】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轻舟泛
21、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其二】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注:山阴:今浙江绍兴。山阴雪,指晋王子猷雪夜访戴逵之事。剡溪:王子猷雪夜访戴之事即发生于此地。10请具体分析第一首诗是如何紧扣题中的“泛舟”二字展开的。11试分析第二首诗首句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2两首诗中的主人公形象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答案】10首句以“天倒开”写天在水中的倒影,暗写泛舟之事;第二句以水流、波摇,让人产生石动7的幻觉,来写人在舟中;第三句直写轻舟泛月;结句以东晋王徽之(字子猷)雪夜乘舟访戴的故事写自己泛舟访友。由写景到叙事,紧扣“泛舟”二字展开,妙趣横生。 11比喻,
22、写河水像青龙一样环绕着石堤,写出了作者泛舟访友途中的愉悦心情。 12诗人月夜泛舟,满怀兴致地欣赏水上夜景,自比为古代名士。两首诗共同刻画了一位豪迈洒脱、闲适恬淡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解析】【10 题详解】【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仔细阅读诗歌,分析指定诗句,先明确手法,再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首诗的首句为“水作青龙盘石堤” ,意思是水似青龙盘绕着石堤,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水” ,喻体是“青龙” ,用青龙比喻流水,既形象地写出了水流的曲折宛转,又赋予无生命物象以生气,使诗中景物充满生机。此句是诗人访友途中所见之景,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12
2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这在题目解答时首先要仔细审题,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鉴赏主人公的形象,并答出两首诗中主人公形象的共同点,解答时可逐一分析,然后总结。第一首诗中,主人公月夜泛舟访友,先写景,后叙事,访友途中不忘赏景,可见诗人兴致极高,并且借用晋王子猷雪夜访戴逵来写自己访友之事,把自己比为古代名士。第二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所写景物充满生机,美丽怡人,表达出诗人乘舟剡溪的兴致;最后两句抒情也是运用了“王子猷雪后访戴”的典故,自比名士。所以两首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是一致的,都突出了豪迈洒脱、恬淡闲适的特点。【点睛】第 2 小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
24、物形象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以下角度:抓住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的角度分析;抓住环境的烘托渲染、他人他物的对比衬托等侧面描写塑造人物的角度分析;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积累常见的形象及特征,如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等。一般的答题步骤为:明确形象;(性格特征+身份) ;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形象的意义。十一、 【2019 届江苏南京金陵中学高三 12 月检测】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各题。浣溪沙 8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2019 届高三 语文 名校 速递 解析 汇编 专题 08 古诗词 鉴赏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