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
《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C中可能有微生物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答案】A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 息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不仅来自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以来自于无机环境,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A 错误;生态系统的
2、信息传递,它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的,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个体的体内,B 错误;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如孔雀开屏等,C 正确;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也有利于草的更新与分蘖,D 错误。故选:C。3沙漠中 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偏爱小粒种子。在该生态系统中,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科研人员在 1974 年1977 年间,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了啮齿动物的有无对蚂蚁数量影响的相关研究。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之间没有竞争关系2B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
3、物分别属于第二、三营养级C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蚂蚁的数量会先增加然后维持相对稳定D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答案】D4近几年,我国北方的雾霾天气越来越多,雾霾中含有大量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灰尘、细菌及病毒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下列对雾霾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雾霾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雾霾能降低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C雾霾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防治雾霾的根本措施是禁止化学燃料的利用【答案】B【解析】雾霾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 错误;雾霾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B 正确;雾霾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 错误;防治雾霾的根
4、本措施是保护植被,减少化学燃料的利用,D 错误。故选:B。5如图表示生活在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A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 10%20%C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D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老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答案】D36由于高铁的修建,一座山林被分为两个区域,恰好导致山林中的野猪隔离成了两个数量相等的种群,若干年后( )A两个野猪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B两个野猪种群的数量一定相等C高铁的修建破坏了该山林的物质循环D该山林的水平结构不会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可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的影响等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因此两个野
5、猪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A 正确;开始时两个野猪种群的数量相等,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若干年后这两个野猪种群的数量不一定相等,B 错误;高铁的修建并没有破坏该山林的 物质循环,C 错误;该山林的水平结构会不断发生改变,D 错误。故选:A。7科学家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能量数值(kJm2 a1 )动物种类摄取量(I)同化量(A)呼吸量(R)生产量(P)收割蚁(植食) 34.50 31.00 30.90 0.10小蜘蛛(肉食) 12.60 11.90 10.00 1.90盐沼蝗(植食) 3.71 1.37 0.86 0.51黄鼠(植食) 5.
6、60 3.80 3.69 0.11A收割蚁只有不到 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B占盐沼蝗摄入食物 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收割蚁同化量为 31.00,而呼吸量为 30.90,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 0.10,0.103100100%0.32%;盐沼蝗的摄入量为 3.71,同化量为 1.37,因而盐沼蝗摄4入食物未同化量为 3.711.372.34,占盐沼蝗摄入量2.343.71100%63%,该部分能量可被分解者所
7、利用;黄鼠的同化量为 3.80,而呼吸量为 3.69,因此用于生长的能量就很少;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与食性等有关而与能量传递效率无关。8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种群密度B建立高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C建立某沿海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D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作为肥料还田,可加速物质的循环利用【答案】C9下列关于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B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C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
8、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制作的生态缸应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答案】B【解析】蚜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不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而宜采用样方法,蚯蚓是土壤中小动物,宜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田鼠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可以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采集土壤小动物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制作的生态缸应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和光线良好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射,以免温度过高,影响生物的生存。10在圣露西亚岛有两种植物靠一种蜂鸟传粉。一种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另一种则弯而深。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
9、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内斗争B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因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5D蜂鸟的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会影响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答案】C11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入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B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C温室效应是由于地球生物对 CO2的代谢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导致的D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是解决非洲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答案】B【
10、解析】A外来物种若导致生态入侵则会破坏本地生态平衡,降低了本地生物多样性,A 错误;B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B 正确;C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得 CO2的大量增加,C 错误;D不断的开垦草原,发展粮食生产,会破坏生存的环境,D 错误。故选:B。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定的生态系统若没有物质的输入也能维持稳定B除去农田中的杂草可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C生态系统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适当增加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B【解析】长期保持稳定的生态系统没
11、有物质的输入也能维持稳定,如热带雨林;除去农田中的杂草减少了生物种类,农田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数和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故适当增加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13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 。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6A小鱼吃的小虾B泥巴中的藻类C吃小鱼的大鱼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答案】B【解析】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藻类),小虾为第二营养级,小鱼为第三营养级,大鱼为第四营养级。1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
12、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D无机环境中的 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答案】A15图 1 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北方某地 20 年间 CO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图 17图 2A图 1 中成分 A 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 CO2B图 1 中缺少 ACO 2的过程,其中 D 为分解者C每年的冬季 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 1 中过程大大减少,并且过程增加D每年夏季 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 比下降
13、,而每年的 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 CO2的吸收量【答案】B16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a 为抵抗力稳定性,b 为恢复力稳定性B a 为恢复力稳定性,b 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答案】B【解析】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因此,一般情况下, 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且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也呈负相关。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
14、强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C不同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D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答案】D818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C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甲生物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小于乙生物群落,所以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低于乙生物群落的,A 错误;甲
15、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部分生物种类可能相同,B 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正确;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强,还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D 错误。 19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负反馈的是( )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B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更迅速的萌发生长D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
16、差解析:选 D 负反馈调节作用的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引起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稳定。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属于生态系统负反馈;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属于生态系统负反馈;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更迅速地萌发生长,属于生态系统负反馈;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属于生态系统的正反馈。20为了控制甘蔗害虫,有人将蔗蟾带入澳大利亚。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起初袋鼬等蔗蟾的9捕食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但现在,袋鼬学会了只吃
17、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蔗蟾和袋鼬之间肯定不存在( )A物质循环 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 D共同进化2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都属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级B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没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也能维持稳定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 食者来说都是有利的D一个越不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后恢复起来越容易解析:选 A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点,处于第一营养级,都处于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属于同一营养级;稳定的生态系统需要有能量的输入,才能维持稳定;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对所有捕食者来说不一定都是有利的;一个越不容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生物 解读 热点 难点 突破 专题 13 生态系统 环境保护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