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剩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201901220182.doc
《湖北剩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20190122018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剩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201901220182.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9 届高三第七次双周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全卷满分 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古人言:“诗道不出乎变复。变谓变古,复谓复古。”复古与变古,在中国古代都 1有很深的思想渊源。一般说来,右文之世必崇古,起码会高举尊古的旗帜。儒家观念里也始终以古为尚,表现为厚古薄今。变易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永恒的法则。“变”也是诗史发展“万世通行之法”,所谓“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变”与“复”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常道。当一种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在 2追求精工中愈来愈讲究技法,追求精工的同时也会越来越远离天然
2、;为救其弊,必有人起而倡导恢复古道,这便是复古。复古又会带来新的弊端,很容易走向模拟前人而失去生意,于是便会有人起而倡导变革。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复古与变古思潮就这样交替出现。不管“变”与“复”,弊端总是不可避免。古代的诗论家们多具有很强的历史使命意识,“复古”与“变古”,都是要为诗歌 3发展寻求出路。复古论的提出,多是感于风雅沦丧,其终极追求是复归风雅,表现为尊体、重法,多倡导古体学汉魏晋,近体宗唐。变古论者则针对拟古之风带来的陈腐无生意,强调恢复诗歌的诗性精神,恢复诗歌的清新与灵性,强调师心,强调师法自然,强调个性,强调因时变易。如上所述,“复”是人的主观追求,“变”却是天地间永恒的法
3、则。如此说,中国 4诗论史主导的思潮应该是“变”,唯变故进。但从中国诗论史上看,主导思潮却是“复”。如何看待这一矛盾现象?其实,“复”也是一种“变”,“变”中也有“复”。宋末严羽论诗宗盛唐,是复古论者,但他却大讲“变”,说“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这是复古论者以“变”论诗史。明诗以复古为特征,但复古也是变易,清初复古论者朱彝尊就以“变”述明代诗史。清人纪昀从理论上总结说:“文章格律,与世俱变者也。有一变必有一弊,弊极而变又生焉,互相激,互相救也。”“变”之初衷,是救前人之弊,旧弊除(或未除)而新弊又成,于是后人又起而变之。但每一变必有一
4、弊,不同的只是,有的是旧弊除而新弊成,有的是旧弊2未除而新弊已成。如果说“变”与“复”思潮相互消长是近古诗学发展的常态,“变”与“弊”的交替,可能更体现了诗学史发展的本真。“变”与“复”,不仅是人的主观追求,也是诗歌发展史之必然,特别是“变”, 5后之变前,往往是一种不得已。在前人的成就面前,后人不变,就没有出路。寻找出路必须变,但“变”并不必然找到出路。诗学似乎走进了一个绕不出的怪圈。袁宏道曾言:“诗之气,一代减一代,故古也厚,今也薄;诗之奇之妙之工之无所不极,一代盛一代”,这是进与退的悖反,也是“变”与“复”的辩证法。(摘编自查洪德的近古诗学的“变”与“复”)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
5、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复古与变古都有很深的思想渊源,而变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永恒的法则。B.“变”与“复”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常道,复古与变古思潮交替出现。无论“变”还是“复”,弊端都是不可避免的。C.古代的诗论家们都具有很强的历史使命意识,“复古”与“变古”,都是要为诗歌发展寻求出路。D.“变”与“复”,既是人的主观追求,也是诗歌发展史之必然。特别是“变”,后之变前,往往是一种不得已。2.下面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第 段论述了诗歌“变”与“复”产生的原因,第 段指出了古代诗论家“变古” 2 3“复古”的目标和具体表现。B.文章
6、论证了“变”和“复”是文人为诗歌发展谋求的出路,但都不能真正解决诗歌发展之弊。C.文章列举严羽和朱彝尊的观点,是为了说明“变”和“复”并不矛盾,“复”也是一种“变”,“变”中也有“复”。D.文章论述了“变”和“复”是中国诗论史上的两大思潮,有变必有弊,先有变再有弊,有弊再有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歌讲究技法,追求精工时会出现远离天然的问题,复古就是文人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倡导的。3B.中国始终以古为尚,厚古薄今,所以复古有很深的思想渊源,严羽和朱彝尊都是复古论者。C.复古论者强调恢复诗歌的诗性精神,恢复诗歌的清新与灵性,而变古者则追求风雅,强调因时变易。D.“变”
7、与“复”思潮相互消长是近古诗学发展的常态,“变”与“弊”的交替,更体现了诗学史发展的本真。(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路徐全庆徐卫东又看一眼脚下的路。路面已经有些破损,一如他的心,布满点点伤痕。徐卫东依然记得修路的情景。那时候,这是村里通往外界的唯一的路。土路。晴天坑坑洼洼,雨天泥泞不堪。乡亲们多希望这是一条水泥路呀。修路要钱,但大家没钱。徐卫东有钱。那时徐卫东在浙江打工,挣了点钱。但不够修路的。徐卫东就和乡亲们商量,能不能大家凑点钱。大家都摇头说,哪有钱呢。徐卫东说,他愿意出一半的钱,大家凑一半就行。大家还是摇头,那也出不起呀。徐卫东狠
8、了狠心,出了百分之七十的钱,路才修起来。纯粹是做好事呢。徐卫东很少回村里,那时正准备把全家带出去呢。通车那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跑到路上来。连猫呀狗呀的也都跑来了。大家在上面蹦呀跳呀,都很兴奋。见了徐卫东,都说着感激的话。有人还说,下次换届,一定要选徐卫东当村长。这话引来一片附和。离开村后,还时不时有人给徐卫东打电话。说不两句就会提到那条路,自然还是一番感激。他们说附近的村子的人羡慕死他们了,都恨自己村里没有个徐卫东呢。这条路啊!徐卫东想起来就眉开眼笑的。都是许多年前的事了。这次回来,徐卫东感到了明显的变化。周边的村子也都通上了水泥路,宽阔,平整。相比之下,他们村的这条路既旧且破了。徐卫东觉得很
9、纳闷,现在大家都有点钱了,为什么不把坑坑洼洼修补一下呢?这用不了几个钱呀。更让徐卫东纳闷的是,乡亲们见了他,明显没有了过去的热情,甚至有些敌意。我哪4儿得罪他们了吗?徐卫东一个劲地反思,却始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晚上,过去的邻居刘大爷到徐卫东住的宾馆找他(他的家早已搬到浙江,村里的房子还在,但已多年不住人了) 。刘大爷犹犹豫豫的,似乎有什么话想说又说不出口。徐卫东就说:“有什么话你尽管说。 ”“我说了你别生气。不是我要来,是他们都逼着我来找你。 ”刘大爷又犹豫了一会儿,这样开场了。徐卫东茫然地望着刘大爷。刘大爷说:“想来你也看到了,附近的村子也都修路了,又宽又好。 ”徐卫东很认真地点点头。 “
10、关键是他们的路都是政府修的,不要老百姓出一分钱。 ”徐卫东的心里就咯噔一下,盯着刘大爷看。刘大爷躲开徐卫东的目光,眼睛看着脚下,接着告诉徐卫东,村民们想让政府把他们村的路重修一下,政府说那路还能用,暂时没那么多资金,先尽更需要的村修。村民们就觉得自己吃了亏,别人的路都是政府来修,凭什么我们的路就得自己出钱?这样一想,他们就觉得是徐卫东害了他们。不是徐卫东当年坚持修路,他们现在也能有更好的路,还不要他们出一分钱!“他们逼着我来问问你,能不能把当年修路的钱退给他们?”刘大爷嗫嚅了半天说。徐卫东瞪大眼睛望着刘大爷,直到他离开,没有说一句话。第二天,徐卫东刚一起床,就发现他的门口围满了村民。都是来要钱
11、的。徐卫东把钱给了村民。然后,背起行李返程。徐卫东最后回头看一眼身后的路,心中叹道,这条路呀。他这次回来,是想带一些村民到他的工厂里打工的。他的工厂发展壮大了,他本想让村人一起致富呢。 (选自北方文学2018 年第 10 期)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刻画主人公徐卫东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方式,人物形象、生动,立体感十足。B.小说倒数第二段表明了主人公复杂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后悔当年组织修路之义举,又感慨村民的无知。C.村民对徐卫东由感激转变为冷淡乃至敌意,是因为徐卫东当年坚持修路让村民们出了钱,而在当下又得不到政府免费修路的福利。5D.小说
12、语言朴实自然,于平淡叙事中反映了当下无奈的社会现实,揭示了相对闭塞的农村需要思想改造的主题。5.文章以“路”为题,有何作用?(6 分) 6.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画蛇添足” ,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 11 月 2 日上午,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公布:据车内黑匣子监控视频显示,事发时乘客与司机发生了激烈争执互殴最终导致车辆失控。 重庆市官方通报了对此次公交车坠江事故的责任认定,认为乘客刘某和驾驶员冉某的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已触犯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之规定,涉嫌犯罪。 有网友问,司机在被乘客
13、袭击后进行反击的行为能属于正当防卫吗?专家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说,双方的行为性质都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因为公交车上有众多的乘客,另外车辆在公路上行驶也涉及其他汽车运输安全。 在网友对女乘客行为的声讨声较高的时候,专家却认为,司机的责任更大。在阮齐林看来,作为司机应该受过安全教育,具备应有的职业素养,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合理应对,以安全为主。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顾永忠分析,虽然司机和女乘客争执互殴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但是应由公交公司承担赔偿责任。从法律上讲,乘客上了公交车,购买了车票,就和公交公司建立了合同关系,在这个合同关系当中,就包括了公交公司要保证乘客在乘车过程中的安
14、全。 顾永忠教授进一步分析说,因为司机在事件发生时没有冷静处理,没有断然采取保护措施保护乘客的安全,而是意气用事,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人间悲剧,所以公交公司自然要承担对无辜乘客的赔偿责任。 (摘编自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记者孙莹)材料二 10 月 28 日,重庆公交坠江事故发生后,网上流传了很多关于事故原因的猜测和议论。网上有消息称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因为私家车的女司机穿着高跟鞋开车,而且还在桥上逆行,为了躲避私家车,公交车才会坠入江中。部分媒体也对“女司机逆行”一事进行了6报道,在网上引起了公众对私家车女司机的谴责和声讨。 10 月 28 日 17 时,重庆万州警方发布了警情通报称,公交客车在行驶中突
15、然越过中心实线,撞击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重庆警方的通报和事故视频的曝光,把女司机从指责和谩骂中解救出来。10 月 29 日,一段公交车坠江前与小轿车撞击的正面视频曝光,因为视频里公交车的不当操作,有网民爆料称“公交车司机凌晨 k 歌导致开车时睡着,引发事故” 。由此又引发了新一轮对公交司机的谴责。 11 月 2 日,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公布,此次事故系乘客刘某与公交车司机冉某在行车过程中发生激烈争执导致。 近日官方公布了公交车坠江事故的真相后,网络上开始出现关于“公交司机故意撞车”的言论。有网民说:“公交公司培训时,让司机在与乘客发生冲突时,撞向别的车辆,这样就会
16、追究乘客的刑事责任” 。然而对于此类说法,目前并不能被证实。同时,关于乘客刘某的一些个人资料也被曝光,这些无法确定的信息,仍在持续传播。 (摘编自人民网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 这些传闻你信了吗? ,记者孝金波)材料三 重庆公交车坠江原因公布之后,引起一片唏嘘。网民评论说:“2 人争执,3秒互殴,她错过了 1 站,13 个人错过了后半生” , “冲动是魔鬼,一点小事害了一车人” 。据悉,2015 年重庆万州 22 路公交车上发生两起乘客因坐过站与司机发生争执事件,最后导致交通事故。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全国其他地方因乘客与公交车司机发生争执而导致车祸的事故已经不止一次发生。 4 月 20 日,湖南
17、发生了“大巴车上一乘客抢夺方向盘,被其他乘客飞踹制服”的事件,该视频在朋友圈中被广泛流传,被赞为“这是遇到行车危险时的正确做法” 。 5 月 11 日,北京一位乘客因冒用学生卡乘车,被司机制止后产生不满与司机发生撕扯行为,严重影响公交车正常行驶,最后因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刑事拘留。9 月 28 日,浙江省义乌一男子醉酒后乘公交车,误将司机当成警察,突然抢夺司机方向盘,所幸司机反应及时,立即控制住方向盘,将车子停下,并未造成交通事故。 10 月 29 日,另有一女乘客因坐过站要求司机停车,被拒后,该女子用手提的整箱牛奶击砸司机手部,造成公交车与一小轿车发生剐蹭,该乘客也被刑拘。 (摘编
18、自新华社重庆电怎样让悲剧不再重演 ,记者钟亚楠)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7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重庆公交坠江事件” ,旨在说明这一事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B.材料一和材料三都对“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的原因做了解说,旨在呼吁大众牢记事故的惨痛教训,增强安全意识,敬畏生命。 C.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认为,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中司机的责任更大,应由公交公司承担全部赔偿责任。D.材料一侧重阐述“重庆公交坠江事件”责任的认定,材料二从网友的角度侧重阐述对事故原因的随意猜测可能会伤及无辜。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电
19、台,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实效性的特点。B.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人民网的报道就更贴近人民群众。 C.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D.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说明了社会公共安全水平与社会公德素养密不可分。9.你从“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中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睿宗景襄皇帝,讳拖雷,太祖第四子,太宗母弟也。方太祖崩时,太宗留霍
20、博之地,国事无所属,拖雷实身任之。闻燕京盗贼白昼剽掠富民财物,吏不能禁,遂遣塔察、吾图撒合里往穷治之,杀十有六人,盗始屏息。明年庚寅秋,太宗伐金,命拖雷帅师以从。攻凤翔,会前兵战不利,大会诸侯王,谓曰:“人言耗国家者,实由寇敌。今金未殄,实我敌也。诸君宁无计乎?”拖雷进曰:“臣有愚计,非众可闻。 ”太宗屏左右,亟临问之,其言秘,人莫知也。凤翔既下,拖雷总右军自凤翔渡渭水,过宝鸡,入小潼关,涉宋人之境,沿汉水而下。遣搠不罕诣宋假道,且约合兵。宋杀使者,拖雷大怒曰:“彼昔遣苟梦玉来通好,遽自食言背盟乎!”乃分兵攻宋诸城堡,长驱入汉中。拖雷既渡汉,金大将合达设伏二十余万于邓州之西,据隘待之。天大雨雪
21、,金人僵冻8无人色,几不能军,拖雷即欲击之,诸将请俟太宗至破之未晚,拖雷曰:“机不可失,彼脱入城,未易图也。况大敌在前,敢以遗君父乎!”遂 奋 击 于 三 峰 山 大 破 之 追 奔 数 十里 流 血 被 道 资 仗 委 积 金 之 精 锐 尽 于 此 矣。太宗寻至,按行战地,顾谓拖雷曰:“微汝,不能致此捷也。 ”诸侯王进曰:“诚如圣谕,然拖雷之功,著在社稷。”拖雷从容对曰:“臣何功之有,此天之威,皇帝之福也。 ”闻者服其不伐。从太宗攻钧州,拔之,获合达。攻许州,又拔之,遂从太宗收定河南诸郡。五月,太宗不豫。六月,疾甚。拖雷祷于天地,请以身代之,又取巫觋祓除涤疾之水饮焉。居数日,太宗疾愈,拖雷
22、从之北还,至阿剌合的思之地,遇疾而薨,寿四十有阙。(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二 ,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遂奋击于三峰山/大破之/追奔数十里/流血被道/资仗委积/金之精锐尽于此矣。B. 遂奋击于三峰山/大破之追奔/数十里流血/被道资仗/委积金之精锐/尽于此矣。C. 遂奋击/于三峰山大破之/追奔/数十里流血/被道资仗/委积金之精锐/尽于此矣。D.遂奋击/于三峰山大破之/追奔数十里/流血被道/资仗委积/金之精锐尽于此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旧时不敢直称帝王或尊长的名字,叫讳。古时人们说话或行文经常为了避讳, 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 中学 2019 届高三 语文 学期 第七 双周 考试题 201901220182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