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蟋蟀教案2冀教版20190115162.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蟋蟀教案2冀教版2019011516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蟋蟀教案2冀教版20190115162.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蟋蟀一、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认识蟋蟀的外形特征,了解蟋蟀的一些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吃食、鸣叫、争斗等情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致、有顺序地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把整体分为部分)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准备演示用具:蟋蟀身体结构组合模型、蟋蟀的生活习性挂图(生活环境、吃食、放大的咀嚼式口器、跳跃、鸣叫等) 、投影仪。分组用具:活蟋蟀(雄雌各一只) 、试管胶塞、放大镜、 (或昆虫盒) 、塑料水槽、蟋蟀草、喂蟋蟀吃的食物。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前捉蟋蟀, (二尾、 “三尾”各一只)把捉到的蟋蟀养在瓶里、罐里。此外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护建筑物的教育。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为
2、本课教学提供观察材料,并使学生了解蟋蟀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1.让学生把带来的雌雄蟋蟀装进试管,盖好胶塞(或放进昆虫盒内) 。2.谈话:你带来的蟋蟀在什么地方捉到的?蟋蟀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3.分小组相互交流寻找、捕捉、保管蟋蟀的方法。4.请 23 名学生介绍经验。5.讲述:我们上节课学习认识了蚂蚁,这节自然课,我们用观察蚂蚁的方法来观察蟋蟀。(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观察蟋蟀身体的外形特征(1)提问:我们捉到了蟋蟀,谁能说一说它长的什么样子?它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认识蟋蟀的外形特征,为学习昆虫知识打基础。(2)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可能不全面、不具体。 )(3)谈话:要想全面地、准确地知
3、道蟋蟀的身体是什么样的,我们也像观察蚂蚁那样,先看一看蟋蟀的身体分几部分,然后再从前往后按顺序观察它的各部分是什么样的。在观察蟋蟀身体的细小部位时,可以使用放大镜。(4)学生分组观察。 (学生观察时,教师分组巡视,及时提示观察的内容。 )培养学生按顺序、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2蟋蟀的身体分成几部分?蟋蟀的头部是什么样的?头上长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蟋蟀的身体还长有什么?长在什么部位?什么样子的?(5)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蟋蟀身体分成几部分、各部分长有什么,是什么样的,观察时还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使每个学生充分发表意见。(6)汇报观察讨论结果。汇报时,教师领着学生按照观察提示的内容一部一部地汇报
4、,并及时出示蟋蟀身体结构组合模型。板书:头一对触角胸三对足 翅膀腹(7)小结:蟋蟀一般生活在草丛或砖头瓦片的下面,它的身体是深褐色的,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一对细而长的触角,它的口里有一对像镰刀一样的“大牙” 。它的脚部也长有三对足和翅膀。腹部肥大一节一节的。有两根尾须的是雄蟋蟀,雌蟋蟀尾须中间是一根产卵用的管子。(8)教儿歌:让学生根据蟋蟀的身体特征编儿歌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谈话:上节课我们给蚂蚁编了一只儿歌,谁能根据蟋蟀身体特点也编一只儿歌。学生小组里编完后汇报儿歌内容。教师根据各组编的,进行适当修改,然后教学生拍手说唱。例如:蟋蟀身体分三部头部、胸部和腹部,头上触
5、角细又长,胸部长有三对足。2.指导学生观察蟋蟀的生活(1)观察蟋蟀吃食观察蟋蟀如何用“牙”吃食物,激发学习兴趣。提问:蟋蟀吃什么食物?是怎样吃食物的?学生分组观察。 (组织学生先把带来的食物放到塑料水槽中,再把蟋蟀放进去。 )汇报观察结果。(2)观察蟋蟀的运动(出示挂图)提问:蟋蟀怎样运动?为什么能跳得很远?汇报观察结果。3(3)观察蟋蟀鸣叫大多数学生认为蟋蟀用嘴发声,这时可以利用投影 让学生观察蟋蟀的争斗场面和鸣叫时的姿态。让学生学一学蟋蟀的叫声。提问:蟋蟀靠什么发出声音?(学生可能回答:靠嘴发声,靠翅膀发声。 )谈话:刚才你们说的对吗,下面我们让蟋蟀叫起来。利用投影观察蟋蟀争斗和鸣叫。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四 单元 13 蟋蟀 教案 冀教版 20190115162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