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测评新人教版201901184185.docx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测评新人教版20190118418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测评新人教版201901184185.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4 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单元小卷(十四)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时间 /45 分钟 分值 /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关系的认同经历了四个阶段:19 世纪 60 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 世纪 70 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 世纪 80 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 世纪 90 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 )A.始终没有接受西方的政治思想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C.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D.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2.186
2、8 年,针对倭仁等人抨击学习西法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以“西学中源”回应,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奕的这一认识 ( )A.固化了中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C.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D.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3.康有为本来是想借孔子改制的理论为变法找到理论依据,推动政治变革,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但一般士子难以接受,还引起了整个官僚、士大夫阶层的不满,甚至原本支持变法的不少人也要求销毁孔子改制考。这表明 ( )A.儒学已经被士人和官僚抛弃B.孔子的社会影响力较小C.孔子成为人们心中的文化符号D.儒学应与历史潮流吻合4.189
3、5 年,严复在辟韩一文中指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1916 年,严复又认为自古以来只有强人政治才能统治中国,在与熊纯如书中说道:“自吾观之,则今日中国,须有秦政、魏武、管仲、商君及类乎此之政治家,庶几有济。”由此可见 ( )2A.严复从提倡民权走向反对民权B.严复的思想主张日趋保守落后C.严复的主张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D.严复的主张体现了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5.“作为流产了的共和悲剧的见证人,新文化自由主义者们被迫相信,即使最精心设计和最进步的制度,也只是纸上的计划,不能达成必须的改革目标。”为此他们 ( )A.主张建立西方民主制度B.力图从思想上改造国民C.
4、极力将中西方文化融合D.提出了人民民主新体制6.“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湮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大学的学术殿堂。”材料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混淆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界限7.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做文章“须言之有物”,即做有“情感”“思想”的文章;而对于当时青年“不思奋发有为”,但只知“发牢骚之音”的“暮气”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这说明当时 ( )A.民族危机严重B.出现尊孔复古逆流C.强调
5、文学应自由讨论D.社会亟须思想变革8.1899 年,孙中山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已,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直纳若干之租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朘削(剥削)之,则农民可以大苏。”孙中山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土地兼并B.废除土地私有制C.巩固民国政权D.减轻农民负担39.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 150 周年大会于 2016 年 11 月 11 日上午 10 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同志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本质遗产是 ( )A.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政体B.发展
6、三民主义,实行三大政策C.改组中国国民党,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D.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10.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曾说:“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 90%以上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此材料意在说明 ( )A.中国革命依靠的主要力量是农民B.农民将是中国革命的最大障碍C.中国革命必须铲除封建小农经济D.中国的革命必须依靠无产阶级11.某学者在其作品中指出:“中共在经历了十余年的武装割据之后,第一次向国民党提出中央政府权力再分配的政治要求。”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共开始将争取一个怎样的抗战结果的
7、问题提上议程(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表B.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C.论联合政府的发表D.“双十协定”的签订12.下图是邓小平在某一时期的活动轨迹。他在这一时期 ( )A.提出要建立经济特区B.论述了“一国两制”构想C.指出要“团结一致向前看”4D.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52 分)13.(32 分)近代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官方文书中,动辄出现“夷性犬羊”的说法,甚至不将这些远来的“夷狄”视作人类。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朝割地赔款,已是大失颜面,却也依旧自居“天朝”,弄得英国人在南京条约
8、内义正词严地表示要寻求双方地位的平等。1858 年,中英天津条约首次明文规定中国人在称呼英国人时不准出现“夷”这个字眼,并且依旧声明“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曹南屏“夷”与“洋”:偏远的“他者”近代中国观念与物质的双重变奏材料二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清王朝的“夷狄”观有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8 分
9、)(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认识,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16分)5(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视角分析导致近代国人由“自居天朝”到“醉心欧化”的主要因素。(8 分)14.(2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结合材料与中国近现代的史实,围绕“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14 单元 现代 中国 思想解放 重大 理论 成果 测评 新人 201901184185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70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