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0190116250.doc
《2018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019011625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0190116250.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题 1 溶液的形成【学习目标】1.了解认识溶质溶解在溶剂里的过程中伴随着热现象;认识溶 解与乳化的本质不同。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结合生活实例来区别溶解和乳化的本质。3.感受和体会化学实验在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保持和增强学习化学的强烈欲望。【学习重点】溶液的组成及其性质。【学习难点】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乳浊液与乳化现象。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一、溶液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质是指_,可以是固体、_体或_体;溶剂指_,水是常见的溶剂,_、酒精也可以作溶剂。二、乳浊液和乳化作用3_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
2、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常用洗涤剂除去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_功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三、物质溶于水时吸热与放热4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溶液的温度会发生变化,如 NH4NO3溶解时,表现为溶液的温度_(填“升高”或“降低” ,下同),可用作“一拉凉”饮料,而当 NaOH 溶解时,正好相反,表现为溶液的温度_。答案:1均一 稳定 2.被溶解的物质 气 液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汽油 3.小液滴 乳化 4.降低 升高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二、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目标 1:溶液的定义和组成 【阅读】观察、分析实验 9-1:蔗糖、食盐溶解。
3、结合蔗糖溶解、食盐溶解的实验现象,思考下列问题。(1)如果外界条件不变,烧杯中的蔗糖与水会不会分离?不会。这体现溶液的稳定性。(2)如果把烧杯中的溶液倒出一部分,那么它的浓度、密度与原溶液相比是否一样?一样。这体现溶液的均一性。(3)如果向盛有食盐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小勺高锰酸钾。搅拌后,还能看到高锰酸钾吗?不能。这说明同一液体中可以溶解多种(填“一种”或“多种” )可溶性物质。小结: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因此,从组成上看,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阅读】溶液是溶质
4、和溶剂组成的,那么应怎样来命名溶液呢?若溶质是 A,溶剂是 B,则可把溶液命名为:A 的 B 溶液;若溶剂 B 是水时,水可省略,可命名为 A 溶液。 2例如:食盐溶于水后,形成食盐的水溶液(简称食盐溶液)。即溶液为溶质的溶剂溶液。目标 2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向三个烧杯中各加入 100ml 蒸馏水,用温度计测其温度。向烧杯中各加入 10g 固态NaCl、NH 4NO3、NaOH,并用玻璃棒搅拌至全部溶解,分别测出溶解后溶液的温度。1.2.物质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物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如 NH4NO3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溶解时出现吸热现象;NaOH 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溶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第九 单元 溶液 课题 形成 导学案 新版 新人 20190116250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