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满分:100 分 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1.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 4.3 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 3.2 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 2.5 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 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B. 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 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D. 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答案】A【解析】“天子都城十
2、二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都城七里、子男都城五里”反映出西周分封制下严格的等级制度,故 A 项正确;西周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故 B 项错误;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各国经济实力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各级贵族的的都城规模,没有涉及都城的内部结构,故 D 项错误。2.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序主要体现了A. 皇权的独尊B. 中央集权的强化C. 等级制度的森严D. 文化专制的扩展【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中“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可知,宋明姓氏排列都以皇帝姓氏摆在
3、首位,这体现了皇帝的独尊地位,A 正确;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不符合题意,排除 B;材料信息与“等级制度”无关,2排除 C;材料虽涉及文化方面,体现出文化的专制,但根本原因是皇权独尊,D 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联系所学皇帝制度的特点分析解答。3.终元一代,行省官发动叛乱或自行举兵,约有三次,此三次极少数短暂的反叛或举兵,均是以皇位争夺为中心的朝廷政治斗争的组成部分,而且多半是在皇位空虚之际,行省官各保其主所致。这表明行省的设置A. 使国家的军政大权旁落B. 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膨胀C. 容易引发皇族内
4、部纷争D. 有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元朝只发生三次叛乱,说明大多数情况下,地方都比较安定,故 D 正确;题干中“终元一代,行省发生三次叛乱” ,次数少,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很严密,故 A 错误;材料中的三次叛乱,都是“皇位空虚之际” ,即叛乱与争夺皇位有关,而非割据,故 B错误;题干中“皇位空虚”导致叛乱,而非行省引发皇族内部纷争,故 C 错误。4.唐朝科举不避时政,有价值的答卷相当于政治磋商活动中的提案。因而士人特别关心国运,比如白居易和元稹便根据时事一起作了数十篇策论,尔后在科举考试中被考官选中。这说明唐朝的科举制A. 有匡时济世的功能B. 有诗歌取士的特征C.
5、 有制约君权的职能D. 有民主议政的特点【答案】A【解析】科举制出题的方向集中于时政以及如何治理国家,体现出考试服务于政治以及匡时济世的功能,故 A 正确;材料说明是模拟考试题材,没有体现诗赋信息,故 B 错误;科举制是扩大统治基础,不会威胁皇权,故 C 错误;古代社会是专制社会,不是民主社会,故 D 错误。35.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运作,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解读下列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回答问题:从历史演变看,四幅示意图排列的顺序是。A. 图 1 图 2 图 3 图 4B. 图 2 图 4 图 1 图 3C. 图 3 图 1 图 4 图 2D. 图 4 图 2 图 3 图 1【答案
6、】D【解析】【详解】从图 1 的内容“议政处、南书房、军机处”等可知是清朝时期的;图 2 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结构示意图;图 3 应是明朝时期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图 4,从结构上及内容上看应是秦朝时期的三公九卿制。所以先后顺序是图 4 图 2 图 3 图 1,故选 D。6.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但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位置。以下关于军机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B. 机构臃肿,冗员众多4C. 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D. 所掌仅限于各种军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总揽
7、军政大权” “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位置”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的军机处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军机处机构设置状况,故 B 项排除;材料“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说明 C 项错误;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说明 D 项错误。7.伯克帕德居住在雅典卫城,今年三十岁,他有一位妻子、两个儿子(一个 5 岁一个 7 岁,未成年人) ,家里还有两名奴隶。现在伯克帕德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这个家庭可以投A. 1 票B. 2 票C. 4 票D. 6 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妇女、儿童、奴隶和外邦人没有公民权,因此这个家庭只有伯克帕德拥有投
8、票权,他的妻子、儿子和奴隶都没有公民权,故这个家庭可以投一票,所以答案选 A。8.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帝国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为有效解决这一困难,帝国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A. 十二铜表法5B. 公民法C. 万民法D. 习惯法【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帝国” ,可知当时处于罗马帝国时期,适用的法律是万民法,故选 C;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 449 年,处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 A;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 C;习惯法是在十二铜表法颁布前的罗马法,排除D。9.从下示材料可见当时A. 大英帝国衰落B. 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矛盾激化C. 英国实行君主
9、立宪制D. 英国女王没有任何特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文本框中的材料表明,英国女王也不能凌驾于英国法律之上,这就说明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英国已经由“人治”转为了“法治” ,即“法大于王” ,这就是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 C;其余三项结论都不能从题中材料得出。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0.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此观点旨在强调6A. 华盛顿没有顺应历史
10、潮流B. 欧洲尚不适宜采用近代民主体制C. 华盛顿的选择会冲击君主制度D. 华盛顿的选择有助于美国的稳定与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没有王冠然而多了一位总统”等关键信息可知,华盛顿顺应了历史潮流,采取了近代民主体制,而这一选择冲击了君主制度,所以 AB 说法有误,答案选 C。D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华盛顿【名师点睛】乔治华盛顿是 1775 年至 1783 年美国独立战争时大陆军(Continental Army)的总司令,1789 年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其同时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以“总统”为称号的国
11、家元首) ,在接连两次选举中都获得了全体选举团无异议支持,一直担任总统直到1797 年。华盛顿也是美国的首都,是为纪念美国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和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而命名的。华盛顿在行政上由联邦政府直辖,不属于任何一个州。11.学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这一章节内容后,一个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 “独辟蹊径” “借尸还魂”“循环往复” 。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A. 德、英、法、美B. 英、美、德、法C. 法、美、德、英D. 英、美、法、德【答案】B【解析】【详解】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过程中,英国是循序渐进类型,美国是完成独立站之后建
12、立了和别国不同的共和制,属于“独辟蹊径” ,德国在统一之后颁布 1871 年宪法保留了君主制,属于“借尸还魂” ,法国大革命后先后经过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帝制和共和制等过程,属于“循环往复”型,故 B 项正确,其他选项顺序不符合题意,排除。12.制约平衡原则是英美法德等国建立近代政治制度过程中的核心原则之一,下列现象中未7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A. 德国宰相与联邦议会关系B. 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C. 美国国会的议员名额分配D. 英国首相与议会下院关系【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宰相对联邦议会具有控制权,故 A 项不能体现制约平衡原则,但是符合题意;法国 1875 年宪法中规定了总统
13、和国会的制约平衡,故 B 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美国国会议员的名额分配体现了大小州的制约平衡,故 C 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英国首相与议会下院体现了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制约平衡,故 D 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 A 项。13.近代中国某一条约“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 ”签订该条约的战争A. 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B. 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C. 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D. 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
14、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符合材料意思,B 项正确。 辛丑条约签订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与材料信息强调中国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的信息不符,排除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 ”可知是关税制度遭到破坏,结合鸦片战争的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14.资政新篇的指导思想是”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 ,它给太平天国运动立8
15、下了一块新界碑,使得这场战争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这是指资政新篇A. 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新生机B. 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C. 改善太平天国的财政困难D. 开启了太平天国的新使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在以往农民运动中是没有的,这体现出了近代化的时代特征,故 B 项正确;资政新篇不是农民实践的产物,无法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新生机,排除 A;资政新篇没有得到真正实施,无法改善太平天国的财政困难,排除 C;资政新篇不是农民实践的产物,没有开启了太平天国的新使命,排除 D。15.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
16、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此表反映的共同问题不包括A. 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B. “弱国无外交”C. 各条约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D. 列强均实行炮舰外交政策【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南京条约 、 天津条约 、 北京条约 、 马关条约等都涉及割地、开埠等, 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开埠,故 C 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这些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故 A 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这些不平等条约都是在列强发动侵略战争,中国战败的情况下签订的,这说明列强实行炮舰外交政策和“弱国无外交” ,故 B、D 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C
17、项。点睛: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定正确的选项,然后排除即可。916.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挡,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这里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鸦片战争D. 甲午中日战争【答案】B【解析】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体现出了民族精神的强大,故 B 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明确和列强进行血战,故 A 项错误;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都是官兵作战,没有体现出强大的民族精神,故 C 和 D 项错误。 17.话剧艺术(当时称“文明戏
18、”或“新剧” )在我国兴起,某一时期话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秋瑾 、 徐锡麟 、 革命家庭 、 爱国血 、 东亚风云 、 共和万岁 、 黄鹤楼等剧目。这些剧目可能出自哪一时期A. 戊戌变法时期B. 辛亥革命时期C. 北伐战争时期D. “九一八”事件后【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秋瑾” 、 “徐锡麟”结合所学可知他们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先烈,结合“革命” 、 “共和万岁”等特征可知这一时期是辛亥革命时期,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戊戌变法时期是维新派建立君主立宪政治的改革时期,与材料中“革命” 、 “共和”等信息不符;C 选项错误,北伐战争时期秋瑾和徐锡麟等义士早已牺牲,资产阶级
19、革命者领导的实现共和的辛亥革命已经结束;D 选项错误,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18.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如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 19211935 年处应该填写10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 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 解放中国,建立政权【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1 年是中共成立的一年,可谓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情;而 193
20、5 年中共召开了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了成熟,所以 1921-1935 年是开天辟地,渐趋成熟的时期,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于 1919 年,不符合1921-1935 年的阶段特征;C 选项错误,国共对峙走向抗战是 1927-1937 年,不符合 1921-1935 年的阶段特征;D 选项错误,解放中国,建立政权发生于 1949 年 10 月 1 日,不符合1921-1935 年的阶段特征。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19.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在谈到某事件时曾充满敬佩地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
21、人赢得了中国。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 开展土地改革B. 进行万里长征C. 工农武装割据D. 进行抗日战争【答案】B【解析】“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 “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等信息说明,这一事11件指的是红军的万里长征,故 B 项正确;土地改革、工农武装割据和抗日战争不符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 ,故 ACD 项错误。 20.图片是鲜活的历史。下图直观地展示了A. 平津战役B. 淞沪会战C. 渡江战役D. 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百团大战相关史实。依据图片中出现的地名可知,这反映的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战争形势图,分析四个选项可知,在中国华北地区进行的战役是百团
22、大战,故 D 选项正确。平津战役主要发生在中国的平津地区,与图片中该战争发生在河北、山西两地的内容不符,故 A 选项错误;淞沪会战主要发生在中国的上海地区,与图片反映的内容不符,故 B 选项错误;渡江战役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与图片反映的内容不符,故 C 选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 D 选项。21.杨奎松在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认为:“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主要是因为抗战胜利A. 实现了民族独立B. 增强了民族意识C. 促进了民族平等D. 建立了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天水市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