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6(实验班).doc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6(实验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6(实验班).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寒假作业 16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代表了人与天、地、神灵的沟通。一画开天,二分阴阳,三为天、地、人,汉字体现的这种神圣性,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宋体,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毕昇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常清晰的传承谱系。中国汉字成千上万,它的发生与发展有
2、自身的规律性。汉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但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既表音又表义;汉字构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对称方块字。同时,作为书写性文化,汉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真、草、隶、篆、行,五体变化,气韵生动。书法家的一笔一划,结构章法,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人们的感情。然而,近一百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应该废除汉字
3、走拼音化道路。从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就有人主张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倡导文字改革,即推行简化字和推广汉语拼音方案。人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证明,这两项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中国汉字是否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笔者认为,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它主要是一种“以形表意”的文字,集形、音、义三位一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明、最形象、最丰富的一种文字体系。况且,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历来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种吸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通过翻译融入中国文化,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我们的许
4、多日常用语,如世界、平等、相对、清规戒律等都来自佛教用语。正是基于上述道理,汉2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不是谁优谁劣、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各自在保持文化个性和文化特点的同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的问题。正如论语子路中讲的“君子和而不同” 。 (节选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3 分A. 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体现了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B. 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因为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C. 在作者看来,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倡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D. 作者在结尾提及论语中的名言,意在表明汉字不必
5、走西方拼音化道路。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作者首先总述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汉字文化”为例,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B. 文章具体阐述汉字的渊源和特点,为下文同西方拼音文字进行对比做好铺垫。C. 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人们迷失文化方向的一些错误认识,矛头直指外来文化。D. 文章结尾一段与开篇相呼应,并具体阐述了汉字要走自己文化道路的原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汉字被称为世界最简明、形象、丰富的文字体系,一个主要因素是形声字占绝大部分。B. 汉字虽然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是都有一个中心,可见汉字具有对称的特点。C. 如果认清了
6、本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就定能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走自己的文化道路。D. 中国文化可以向西方文化学习、借鉴,但是要以保持本国文化个性和特点为前提。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提到“工匠精神” ,也许我们会首先想到德国、瑞士、日本这些国家。其实,在我国古代, “工匠精神”也是非常突出的。 诗经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即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玉器等一样,切了还要磋,琢了还得磨。这里体现的对工艺精细程度精益求精的追求,与西方工业精神中从 99%到 99.99%的追求不谋而合。这说明,不论区域和文化有着怎样的差别,在追求精美、卓越、典雅等这些能充分反映人类文化审美创造力的艺术特征方
7、面,东西方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它代表了人类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美学理想。基于文化的属性和发展的形态不同,东西方的“工匠精神”在具体表现样式上又存在着一定差异。西方侧重于对刚性要素的重视,要求必须确保每个部件质量上乘,无论是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以最高标准要求,并对最终的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特别是进入工业化时代后,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对产品质量提出了统一的严格标准,以打造3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如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于 1759 年完工的“哈氏 4 号”航海钟,64 天只慢了 5 秒,远比法案规定的最小误差(2 分钟)还少,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的问题。相比较而言,中国则侧重于对柔性要素
8、的重视,在设计和制造上,为追求完美和极致,多强调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揣摩,孜孜不倦。中国工匠“依天工而开物” “法自然以为师” ,把对自然的敬畏和观察体验、揣摩感悟,倾注于一双巧手,让中国制造既体现出精益求精的功能特点,也展现出典雅优美的审美特点。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中既追求实用功能,也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功效。北宋徽宗时烧制的汝瓷“似玉非玉而胜玉” ,让人顿生“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感慨。中国的“工匠精神”附着于精美绝伦的作品,世代相传。天工开物,随物赋形,是中华民族对制造业的价值取向共识。如果我们承继这种东方智慧,并学习西方对产品刚性要素的重视,应该会带来东方诗意和西方精
9、准的美妙融合,成就中国制造业的独特风韵。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心浮气躁,制造业普遍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工匠精神少有用武之地。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也正在由“生存消费”转向“品质消费” ,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工匠精神” 。周礼考工记有言:“知者创物,巧者速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对应于现代语境, “知(智)者”可以理解为产品的设计者、科技的创新者,而“巧者”便是将设计与创新转化为优质产品的工匠。对于我国正在开疆拓土、万马奔腾的制造业和文化产业而言,这二者缺一不可。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0、)3 分A. 东西方的“工匠精神”在追求“精益求精”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因为文化属性和发展形态不同,两者在具体的表现样式上又有差异。B. 中国工匠“依天工而开物” “法自然以为师”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取法于自然的思想,使中国的传统建筑既讲究实用,又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功效。C. 西方的工匠精神比较重视影响产品质量的刚性要素,其产品在设计、用材、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等各方面始终都有统一的严格标准。D. 在当下重提“工匠精神” ,一方面要吸纳我国古代工匠“天工开物,随物赋形”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要学习西方工匠追求精准的精神,如此才能成就中国制造业的独特风韵。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11、是( )3 分4A. 诗经中的“切” “磋” “琢” “磨”四字描述了当时人们对玉石等的精细加工,而周礼考工记 “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则高度评价了我国古代工匠们创造的作品。B. 东西方在区域和文化方面存在着差异,但他们都追求工艺设计和制造上的精美、卓越和典雅,这样做是为了共同提高人类文化的审美创造力。C. 改革开放以来, “工匠精神”在我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功利化的社会风气和停留在满足生存需要层面的消费理念等有一定的关系。D. 对我国的制造业和文化产业而言,要想让巧妙设计和科技创新转化为具有现实价值的优质产品,还必须依赖工匠的锤炼琢磨和精工细作。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12、的一项是( )3 分A. 中国工匠为追求完美和极致,常常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揣摩,虽说是慢工出细活,但也可能造成生产效率的低下,这与现代工业追求效率的价值取向是不太一致的。B. 在德国、瑞士、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工匠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发扬,这应该是他们的工业产品质量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C. “哈氏 4 号”航海钟以精准度高而著称,北宋徽宗时的汝瓷则以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著称,两者的差异正是西方和东方对工匠精神的不同理解造成的。D. 工匠精神在一些国家,在一定的时期内,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而缺失,但只要人类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美学理想不破灭,它就不会消失。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3、。材料一:2017 年,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上海、浙江两地的首届高中毕业生迎来高考检阅。这一轮试点改革中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六/七选三”模式下的学科失衡问题。据初步调查,2016 级高中生在 2017 年选定选考科目时,浙江省某中学近千人中只有 7个学生选考物理;某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也只有不到 50 人选考物理;某县所有中学只有不到 100 人选考物理;某市 2016 级约一万名学生,只有不到 900 名学生选考物理。这些现象虽然仍在动态变化中,但是“惧选物理”的情绪由落后地域向发达地域、由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向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
14、范学校快速蔓延,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选自搜狐网尴尬的物理:浙江新高考下的学科失衡与制度改进,2017.9.14)材料二:“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不是选考,而是新高考为了平衡不同学科的难度和分值,对选5考科目采取了赋分制。赋分制,即不以卷面实际分数为考生最后得分,而是根据考生的卷面成绩在全部成绩中的位置,给出一个相对分数。具体到本次高考,每门选考科目卷面成绩的前 1%为 100 分,2%为 97 分,以此类推,以每 3 分为一个分差档设置 21 个得分档,直至最低分 40 分。“物理学科本身偏难,选考物理的一般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因此导致许多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愿意成为分母。 ”杭州市一所普通高中
15、副校长对中国新闻周刊举例说:比如短跑比赛,一组是 10 个速度较快的高手,另一组是 10 个跑得较慢的人,两组的竞技水平并不相同,但都按同样的规则赋分,最后在两组内排名相同的人,成绩就相同了。(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新高考改革引争论“物理遇冷”是无解之题? ,2017.10.27)材料三:2017 年在上海、浙江招生的 1400 多所高校中,有 70%的高校对选考科目有要求。其中浙江高校要求选考的科目比例如下:(选自搜狐网高考改革后物理到底有多重要?,2017.7.13)材料四:怎样针对物理选科问题调整高考改革方案?其一,在目前选科制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物理科目的等级和赋分比例。这并不涉及学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安平县 安平 中学 语文 寒假 作业 16 实验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