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5985-1995 丝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
《GB 15985-1995 丝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15985-1995 丝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B 159851995】 丝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丝虫病(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各期, 即微丝蚴血症、急性丝虫病和慢性丝虫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防治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疫区专业机构开展丝虫病防治工作和各级卫生防疫、医疗保健机构对丝虫病患者的诊治。 2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季节丝虫病流行区居住史、临床表现以及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等予以诊断。 3 诊断标准 3.1 微丝蚴血症 3.1.1 流行季节流行区居住史。 3.1.2 夜间采血检查微丝蚴阳性。 确诊病例:具备 3.
2、1.2。 3.2 急性丝虫病 3.2.1 流行季节流行区居住史。 3.2.2 有反复发作的非细菌感染性肢体(或阴囊、女性乳房)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或精索炎、睾丸炎、附睾炎),局部疼痛、触痛、肿胀、温热感,或有丹毒样皮炎,症状持续超过 3 天,伴有发热、头痛、不适等全身症状。 注:马来丝虫病急性炎症局限于肢体。 3.2.3 夜间采血检查微丝蚴阳性。 3.2.4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阳性。 疑似病例:具备 3.2.1、3.2.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 3.2.3 或疑似病例加 3.2.4。 3.3 慢性丝虫病 3.3.1 较长期流行区居住史。 3.3.2 有不对称性肢体淋巴
3、水肿、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以及阴囊或女性乳房肿大(马来丝虫病慢性体征局限于肢体淋巴水肿、象皮肿,且肿胀处限于膝、肘关节远端)。或兼有 3.2.2 的表现。 3.3.3 夜间采血检查微丝蚴阳性。 3.3.4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阳性。 3.3.5 在尿、淋巴液、鞘膜积液(或其他抽出液)内查见微丝蚴,在淋巴管、淋巴结内查见成虫,或在病理组织切片查见丝虫断面。 疑似病例:具备 3.3.1、3.3.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 3.3.5 或 3.3.3 或 3.3.4。 4 处理原则 4.1 病原治疗 4.1.1 个体治疗 4.1.1.1 班氏丝虫病 一般用海群生(乙胺嗪)总
4、剂量 4.2g7 天疗法(总量 7084mg/kg),即每次 0.2g,每天 3 次,连服 7 天(成人量,儿童用量应递减,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有严重疾患者应缓治或免予治疗,下同)为一疗程,需复治 23 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 4.1.1.2 马来丝虫病 一般用海群生总量 2g的 4 天或 2 天疗法(总量 3340mg/kg), 即0.5g顿服,连续 4 天或 0.5g,每天 2 次连续 2 天,复治 23 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对微丝蚴密度较高者,首次治疗宜用海群生 1g 10 天微量递增疗法(即第 14 天,每天 12.5mg;第 57 天,每天 25mg;第 89 天,每天 50mg;第
5、 10 天补足 1.0g顿服)。 4.1.2 群体治疗 4.1.2.1 班氏丝虫病 4.1.2.1.1 人群微丝蚴率在1020的地区, 于血检普查后,采用全民普服 0.3海群生药盐 6 个月(海群生总量约 9g), 对检出的微丝蚴血症者再用海群生 3g 5 天疗法,即每次 0.3g,每天 2 次,5天为一疗程,治疗 23 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 4.1.2.1.2 人群微丝蚴率在 510的地区,于血检整群抽样调查后,全民普服 0.3海群生药盐 6 个月。 4.1.2.1.3 人群微丝蚴率在 5以下地区,采取普查,对微丝蚴血症者用海群生 3g 5 天疗法治疗 23 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 4.1
6、.2.2 马来丝虫病 4.1.2.2.1 人群微丝蚴率在 510的地区,采取普查,对微丝蚴血症者用海群生总剂量2g的4天或2天疗法治疗34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亦可采取全民普服 0.3海群生药盐 46 个月。 4.1.2.2.2 人群微丝蚴率在 5以下地区,采取普查,对微丝蚴血症者用海群生 2g的 4 天或 2 天疗法治疗 23 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 4.1.2.2.3 群体治疗时间以冬、春季节为宜。 4.2 对症治疗(详见附录C) 4.3 媒介防治 4.3.1 结合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清除蚊媒孳生地。 4.3.2 提倡使用蚊帐、纱窗、纱门等防蚊设备和应用驱蚊剂。 4.3.3 在有嗜人按蚊
7、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可结合疟疾防治开展杀虫剂室内灭蚊。 附录A 病原学检查 (补充件) A1 血液检查 A1.1 厚血膜法 A1.1.1 血片制作:于晚 9 时至翌晨 2 时,以酒精棉球消毒耳垂(或指端)待干,用三棱针快速深刺,轻挤出血液,取血 3 大滴,约等于 60L,置于已编号的清洁载玻片上,涂成边缘整齐、厚薄均匀的椭圆形或长方形厚血膜(约长 3cm、宽 1.5cm),平放于有盖的玻片盒内,以防落灰或虫吃。 A1.1.2 血片染色:次日,将经自然干燥的血片放入清水中溶血510min,至血膜呈乳白色,取出晾干,甲醇固定,染色。大规模普查可用硼砂美蓝染色,鉴定虫种及保存宜用吉氏液或苏木素染色。
8、 A1.1.2.1 硼砂美蓝染色法:取美蓝 2g,硼砂 3g,置研钵内,边研边加水,待溶解后冲洗入瓶中,加蒸馏水 100mL配成原液,过滤后放置备用。染色时取原液 5mL加清水配成 5稀释液,染 35min,使血膜呈天蓝色,然后用清水轻轻冲洗。本法染色前可不必先溶血、固定。 A1.1.2.2 吉氏染色法:染液由吉氏粉 0.5g,中性甘油 25mL及甲醇 25mL配成。先置染粉于研钵内,加少量甘油充分研磨,边研边加,至甘油加完为止,然后倾入 100mL玻塞瓶内,用甲醇小量多次洗涤甘油染液倾入瓶内,塞紧瓶塞,充分摇匀,置于 5560温箱内24h或室温下 35 天,即为原液,放置愈久染色效果愈佳,临
9、用时稀释。将溶血后已干的血片用甲醇固定约 1min,然后滴加 10染液(原液加清水稀释配成)染 45min,用蒸馏水轻轻冲洗。 A1.1.2.3 德氏苏木素染色法;染液由A液即铵明矾饱和液(铵明钒 20g、蒸馏水 100mL);B液(苏木素结晶 1g加纯酒精 10mL);C液(甘油 25mL加甲醇 25mL)配成。将B液逐滴加入A液中,倒入一不盖紧的容器内,置于空气流通处,经 2 周至 1 个月使其充分氧化,过滤后加入C液,密封备用。血片溶血固定步骤同前。用上述染液染 1020min,用 0.050.1稀盐酸脱色片刻,流水冲洗至血膜呈蓝色。 A1.1.3 血片镜检: 将染色的血片在低倍显微镜下
10、顺序逐个视野检查微丝蚴并计数,根据微丝蚴的大小、体态、折光性、有无鞘膜、表皮是否光滑及内部结构等特征,予以识别。在高倍镜下观察微丝蚴的体核及头端空隙、神经环、排泄细胞、排泄孔、肛孔、尾核等结构。必要时需要用油镜作进一步鉴别。 A1.1.4 班氏与马来微丝蚴形态鉴别要点见表A1。 表 A1 A1.2 微丝蚴浓集法 A1.2.1 改良蒸馏水法:取静脉血 1mL(取血时间同A1.1),置于盛有 0.4mL3.8枸椽酸钠的离心管内,混匀后加蒸馏水 810mL,反复摇匀,待红细胞溶解后经每分钟 3000 转离心 35min,倾去上液,加 0.05mol/L氢氧化钠 810mL,按住管口,用力振荡数次,放
11、置 510min,使纤维蛋白凝块迅速溶解,再离心,吸除上清液,将沉渣涂片,待干、染色、镜检。 A1.2.2 微孔膜过滤法:将已编号的直径 25mm、孔径 5m的微孔薄膜经蒸馏水漂洗后装入过滤器内, 滤膜下垫一张同样大小经生理盐水润湿的滤纸。用注射器取静脉血 1mL(取血时间同A1.1),加 5构椽酸钠 0.1mL抗凝,吸入 10聚氧乙烯脂肪醇硫酸钠或可用 2吐温 80、0.1碳酸氢钠或 10聚氧乙烯脂肪醉硫酸钠(ES)溶液9mL,混匀后,去针头,直接插入过滤器,缓慢推动注射器,使已溶血的血液通过滤膜,以 10mL生理盐水洗涤滤膜 3 次。开启过滤器,取出薄膜,自然晾干后,置热苏木素中染色 5m
12、in,水洗,待干,镜检。 A2 淋巴液、鞘膜积液、乳糜尿内微丝蚴的检查 A2.1 淋巴液、鞘膜积液(或其他抽出液):直接涂片或用生理盐水稀释 10 倍离心后检查沉渣。液体蛋白含量高而呈胶状易凝者,加抗凝剂后检查。 A2.2 乳糜尿(或乳糜积液):取乳糜尿 4mL于试管中,加乙醚2mL,混合振摇,使乳糜中脂肪充分溶解,弃去上层脂肪,加水稀释10 倍后离心检查。 A3 活体组织检查 A3.1 检查淋巴管、淋巴结内成虫:将手术取出的结节,用大头针固定于木板或软木板上,分离结节周围组织,仔细将病变的淋巴管壁切开,分离内容物,取出干酪样脓样物检查。如于结节出现 2 周以后切除、解剖,则管内脓样物可能已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5985 1995 丝虫病 诊断 标准 处理 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