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0讲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201902123191.docx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0讲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20190212319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0讲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201902123191.docx(4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0讲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纲要求1.常见非金属元素(如 H、C、N、O、Si、S、Cl 等)。(1)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应用。(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2.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学科素养1.变化观念:通过学习非金属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现象和本质,解决实际问题。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非金属性质的差异,体会运用分类思想建立思维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结合物质的制备、化学实验等,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网络构建1非金属元素及其
2、化合物2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1)碳、硅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2图中标号的化学方程式:2CSiO 2 Si2CO= = = = =高 温 SiO 22NaOH= =Na2SiO3H 2ONa 2CO3SiO 2 Na2SiO3CO 2= = = = =高 温 Na 2SiO3CO 2H 2O=H2SiO3Na 2CO3SiO 24HF= =SiF42H 2O(2)氯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标号的化学方程式:Cl 2SO 22H 2O=H2SO42HCl32Fe3Cl 2 2FeCl3或 CuCl 2 CuCl2= = = = =点 燃 = = = = =点 燃 Cl 22N
3、aOH= =NaClNaClOH 2O2Cl 22Ca(OH) 2=Ca(ClO)2CaCl 22H 2OMnO 24HCl(浓) MnCl2Cl 22H 2O= = = = = 2NaCl2H 2O 2NaOHCl 2H 2= = = = =电 解 (3)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标号的化学方程式:2SO 2O 2 2SO3催 化 剂 Cu2H 2SO4(浓) CuSO42H 2OSO 2= = = = = C2H 2SO4(浓) 2H2OCO 22SO 2= = = = = 2CaSO 3O 2=2CaSO4(4)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4图中标号的化学方程式:Ca(OH) 22NH
4、 4Cl CaCl22NH 32H 2O= = = = = 4NH 35O 2 4NO6H 2O= = = = =催 化 剂 3NO 2H 2O=2HNO3NOC4HNO 3(浓) CO24NO 22H 2O= = = = = 核心强化1区分 4个易混问题(1)非金属单质与碱液反应一般无 H2放出,但 Si能与碱反应放出 H2。(2)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是二氧化硅的特性,但二氧化硅不是两性氧化物。(3)几个反应过程中浓度变化对反应的影响:CuH 2SO4;MnO 2HCl;CuHNO 3。(4)注意区分 SO2的还原性和漂白性,如 SO2使溴水褪色体现了 SO2的还原性;而 SO2的漂白性是由
5、于它溶于水与有色物质直接化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2掌握 2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1)Cl2实验室制法,氧化剂可以为 KMnO4、MnO 2()、K 2Cr2O7、KClO 3()。(2)NH3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2NH 4ClCa(OH) 2 2NH3CaCl 22H 2O。= = = = = 实验装置:固体固体 气体。 净化措施:用碱石灰干燥。收集方法: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53两大强酸与金属反应的有关规律(1)硝酸与金属反应时存在着如下几条规律,可作为硝酸与金属反应计算的依据:规律 1:反应中生成的 NO和 NO2气体的物质
6、的量之和等于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规律 2:据元素守恒,所含氮元素的物质的量等于反应中原硝酸的物质的量。规律 3:反应所生成的氮的氧化物与 O2混合后被水恰好完全吸收时消耗的 O2的量决定于开始时金属的物质的量,定量关系可依据电子得失守恒确定。(2)硫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稀硫酸具有弱氧化性,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反应,其氧化性由溶液中的 H 表现;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绝大多数金属,其氧化性由 H2SO4分子中的6 价 S表现,是强氧化性酸。浓硫酸与足量活泼金属反应时,其还原产物除 SO2外,还有 H2。这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不断消耗,水不断生成,硫酸的浓度逐渐变
7、小,浓硫酸变成了稀硫酸,此时由 H 表现氧化性,生成 H2。浓硫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反应时,不论金属是否足量,酸均不可能消耗完,还原产物只有 SO2。考点一 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解析 A 项,Ca(ClO) 2有强氧化性,能消毒,正确;B 项,NH 3具有还原性,与 Cl2反应生成 NH4Cl产生白烟,错误;C 项,SO 2具有漂白性,用于漂白纸浆,错误;D 项,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错误。答案 A分点突破角度: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1(2018四川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检测)下列变化的实质相似的是( )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时
8、浓度均减小二氧化硫和氯气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溴水褪色6氨气和碘化氢气体均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常温下浓硫酸用铁制容器盛放、加热条件下浓硫酸能与木炭反应浓硫酸能在白纸上写字,氢氟酸能在玻璃上刻字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只有 B只有C只有 D只有解析 浓硫酸是因为其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是因为 HCl易挥发,错误;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与品红生成不稳定无色物质,氯气在水溶液中生成 HClO,因其具有强氧化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错误;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其具有漂白性,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错误;氨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是因为其具有碱性,碘化氢不能用浓硫酸
9、干燥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错误;二者都表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正确;浓硫酸能在白纸上写字是因为其具有脱水性,氢氟酸能在玻璃上刻字是因为氢氟酸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错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者都是酸性氧化物,与澄清石灰水均生成难溶盐,正确。答案 B2(2018辽宁铁岭协作体第三次联考)你认为下列说法无科学性错误的是( )铅笔芯的原料是重金属铅,儿童在使用时不可用嘴吮咬铅笔,以免引起铅中毒。一氧化碳有毒,生有煤炉的居室,可放置数盆水,这样可有效地吸收一氧化碳,以防煤气中毒。“汽水”浇灌植物有一定道理,其中二氧化碳的缓释,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硅的提纯与应用,促进了半导
10、体元件与集成芯业的发展,可以说“硅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催化剂” 。碳酸钡可做 X光透视肠胃的药剂。有机物可用无机物合成。氯元素有毒,禁止入口。A BC D解析 铅笔芯的原料是石墨,错误;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放置数盆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错误;“汽水”浇灌植物有一定道理,其中二氧化碳的缓释,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正确;硅的提纯与应用,促进了半导体元件与集成芯业的发展,可以说“硅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催化剂” ,正确;碳酸钡溶于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产生有毒的氯化钡,不能做 X光透视肠胃的药剂,错误;有机物可用无机物合成,正确;氯化钠中含有氯元素,无毒,是常用的调味品,错误;故选 B。答案 B3(2018北京海
11、淀模拟)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及现象A 检验 Na2SO3溶液是否变质 向 Na2SO3溶液中加入 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7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B 证明酸性条件下 H2O2氧化性强于 I2向淀粉KI 溶液中滴入 3滴稀硫酸,未见溶液变蓝;再加入 10%的 H2O2溶液,溶液立即变蓝色C 证明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将浓盐酸滴入碳酸钠固体中,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有水玻璃的试管中,出现浑浊D 证明 SO2具有漂白性 将 SO2通入酸性 KMnO4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解析 假如 Na2SO3溶液没有变质,加入 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a
12、SO3,再加入稀硝酸会将 BaSO3氧化成硫酸钡,沉淀也不溶解,故 A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H2O2将 KI氧化成 I2,淀粉遇 I2变蓝色,B 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将浓盐酸滴入碳酸钠固体中,浓盐酸挥发,会随着 CO2一起进入盛有水玻璃的试管中,同样能使溶液出现浑浊,C 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将 SO2通入酸性 KMnO4溶液中,体现的是 SO2的还原性,D 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 B常考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与应用光导纤维、玛瑙饰物二氧化硅石英坩埚 熔点高硅胶 干燥剂、催化剂载体 多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硅酸钠溶液 粘合剂、防火剂、防腐剂碳化硅 砂纸、砂轮磨
13、料 硬度大硅钢 变压器铁芯 具有很强的导磁性硅 制作硅芯片、制作光电池 硅是半导体氯气 杀菌消毒剂、漂白剂Cl2溶于水,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臭氧、ClO 2 杀菌消毒剂 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液NaClO溶液 杀菌消毒剂、漂白剂与空气中的 CO2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漂白粉Ca(ClO) 2、CaCl 2 杀菌消毒剂、漂白剂与空气中的 CO2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漂粉精Ca(ClO) 2 杀菌消毒剂、漂白剂与空气中的 CO2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8碘化银 人工降雨 分解吸热干冰 人工降雨 升华吸热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二氧化硫杀菌、消毒
14、 有毒气体氨气 制冷剂 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浓硫酸 干燥剂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考点二 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解析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和溴离子反应生成溴单质,向苦卤中通入 Cl2是为了提取溴,A 正确;提纯粗盐可以采用除杂、重结晶的方法,B 正确;工业常选用石灰乳作为沉淀剂,用氢氧化钠不经济,C 错误;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 SO2将其还原吸收,D 正确。答案 C分点突破角度一: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组别物质甲 乙 丙A H2SO4 NH4HCO3 Ba(OH)2B H2S NaOH S
15、O2C NH3 NO2 HNO3D FeBr3 Cl2 Cu答案 C2.X、Y、Z、W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9A若图中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W 为一元强碱,则 X可能是 NaAlO2B若图中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W 为一元强酸,则 X可能是 NH3C若图中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W 为非金属单质,则 Z可能是 CO2D若图中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W 为金属单质,则 Z可能是 FeCl3解析 由转化关系可知 X可与 W连续反应生成 Y、Z,X 也可与 Z反应生成 Y。A 项,若 X为 NaAlO2,则与 NaOH不反应,错误;B 项,若 X为 NH
16、3,与一元强酸反应生成铵盐,只生成一种产物,Y 与 W不能再反应,错误;C 项,若 Z为 CO2,W 为非金属单质,则 X可为 C,W 为 O2,Y 为 CO,正确;D 项,若 Z为 FeCl3,W 为金属单质,应为 Fe,则 X为 Cl2,但氯气与铁反应只生成 FeCl3,Y 不能为 FeCl2,错误。答案 C3(2018江西赣州十四县(市)联考)下图所示关系图中,A 是一种正盐,B 是气态氢化物,C 是单质,F 是强酸。当 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所示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 X是强碱时,过量的 B跟 Cl2反应除生成 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17、是( )A X B Cl2 C O2 D O2 E H2O FA当 X是强酸时,A、B、C、D、E、F 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 是 H2SO4B当 X是强碱时,A、B、C、D、E、F 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 是 HNO3CB 和 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当 X是强酸时,C 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解析 根据题意知,A 既可以和强酸反应又可以和强碱反应,且 A是一种正盐,则A为(NH 4)2S,若 X为强酸,则 B为 H2S,C 为 S,D 为 SO2,E 为 SO3,F 是 H2SO4,A 项正确;若 X为强碱,则 B为 NH3,C 为 N2,D 为 NO,E 为 NO2,F 为 HNO3,B 项正
18、确;B 是气态氢化物,C 是单质,B 和 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C 项正确;当 X是强酸时,C 为硫单质,硫单质常温下呈固态,D 项错误。答案 D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1)直线转化关系:10非金属单质 酸性氧化物 酸 盐 O2 H2O 碱 如 C CO2 H2CO3 Na2CO3 O2 H2O 碱 S SO2 H2SO3 Na2SO3 O2 H2O 碱 (2)多向转化关系:条件不同,转化不同。如 NH3在纯氧中燃烧生成 N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 NO。用量不同,转化不同。如少量 CO2与 NaOH反应,生成 Na2CO3,过量 CO2与 NaOH反应,生成 NaHCO3
19、。浓度不同,生成物不同。Cu 与浓硝酸反应生成 NO2,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NO。(3)连续转化关系:A B C O2 O2 如 S(或 H2S) SO2 SO3 O2 O2 N2(或 NH3) NO NO2 O2 O2 C(或 CH4) CO CO2 O2 O2 (4)三角转化关系:角度二:以资源开发利用为载体考查物质的转化4如图是工业海水提溴的部分流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11A “吹出”采用热空气而不是常温空气的原因是热空气氧化性强B碱液吸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 15C第步中“酸化”要用强氧化性的酸,如硝酸D含溴的水溶液 B中的单质溴浓度比 A中的大解析 A 项,有
20、利于液溴的挥发,而非氧化性,错误;B 项,溴与碱液反应生成溴化钠和溴酸钠,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 51,错误;C 项,BrO 氧化性很强,在酸性条件3下,能够把 Br 氧化为溴单质,加入稀硫酸即可,错误;D 项,经过溴的富集过程,含溴的水溶液 B中的单质溴浓度比 A中的大,正确。答案 D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方法(1)工艺流程(2)基本步骤及主要反应12考点三 结合实验考查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 NH3充入注射器 X中,硬质玻璃管 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 NO2(两端用夹子 K1、K 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13解析 (1)观察装置知,A
21、 装置适合加热固体制备气体,B 装置适合加热液体与固体制备气体或加热液体制备气体。实验室通过氯化铵和消石灰共热制备氨气,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备气体,可以选择 A装置作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 22NH3CaCl 22H 2O。实验室还可以通过加热浓氨水制备氨气,故也可以= = = = = 选择 B装置作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为 NH3H2O NH3H 2O。实验室用= = = = = 碱石灰干燥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用水吸收尾气中的氨气并注意防倒吸。故选择 C、D、F 装置,注意连接干燥管时应大口进气,小口出气。所以,连接顺序为a、d、c、f、e、i 或 b、d、c、
22、f、e、i。(2)NO2呈红棕色,氨气与二氧化氮发生反应:8NH 36NO 27N212H 2O,故观察到 Y管中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NH 3与 NO2反应后生成= = = = =催 化 剂 的气态水凝聚,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装置内压强减小,故打开 K2,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倒吸现象。答案 (1)A 2NH 4ClCa(OH) 2 2NH3CaCl 22H 2O(或 B = = = = = NH3H2O NH3H 2O)= = = = = d c f e i(2)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 8NH 36NO 2 7N212H 2O Z 中 NaOH= = = = =催 化 剂 溶液产生倒吸现象 反应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化学 二轮 复习 10 非金属 及其 化合物 201902123191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