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0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0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0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01 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B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C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D教育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答案】C2战国时期,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这种局面带来的效果是A维护了社会新秩序,倡导了个性解放B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C各派势均力敌,社会得以安定
2、D实行法治,建立起理性社会【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战国时期仍然处于古代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更谈不上“维护” ,A 项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战国时期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可知“文化下移”现象扩大了文化传播的社会层面,促进了“士”阶层的兴起,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人才基础,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B 项正确;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兼并战争不断, “社会得以安定”的表述不符合史实,C 项排除;实行法治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与材料中的“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2派
3、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不符,D 项排除。3儒学的核心体现是“仁”和“礼” 。历史上,儒学常常被视为“周孔之道” ,后者的实质内容即“仁”和“礼” ;“周”即周公,其文化层面的历史活动主要与制礼作乐相涉;“孔”则是孔子,其思想与“仁”的观念无法分离。这表明“周孔之道”A是历史传统文化与春秋现实相结合的产物B开创者强调用礼维护周朝秩序C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期不为统治阶级所重视D就是对周公思想的完全的继承【答案】A4 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材料表明A诸侯可以在本
4、国多次实行分封B孔子主张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C “假人器名”会危及君主专制D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儒学思想。由材料“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孔子“礼”的思想,表明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故选D。A、B 两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春秋时期政治体制不可能涉及君主专制的问题,故 C 项错误。5孟子说:“善政不如答教之得民也。善政,民威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这表明他A肯定道德教化对统治的重要B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3C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主张D主张以礼法思想来治国【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孟子的思
5、想主张。题干大意为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育能够赢得民心。好的政令,使百姓畏服;好的教育,百姓喜爱。好的政令能得到百姓的财富,好的教育得到民心。故孟子强调的是道德教化的作用。故本题选 A 项。6荀子在荣辱篇中指出:“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尧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为,待尽而后备者也。 ”在此荀子A认为“人之性恶”B倡导“为民生利 C提出“君舟民水”D强调“仁义”和“王道”【答案】A7在治国思想方面,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而荀子则认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 ”材料主要反映了A荀子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从德治
6、角度完整论述君民关系C体现以德治国以礼育民的思想D儒家思想法治充实礼治的转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思想。材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反映了孔子儒学的以德、礼治国的思想;而荀子提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 ,表明战国时期儒学发展出礼法结合的思想,上述材料体现儒家思想法治充实礼治思想的转折,故选 D。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继承发展了儒学思想,故 A 项错误;B、C 两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8庄子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口授) ,可得而不可见;自本4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庄子意在说明A “道”是万物本原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单元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01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形成 课时 同步 试题 新人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54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