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宁夏长庆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1. 将一小块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产物是A. NaOH B. Na2O C. Na2O2 D. Na2CO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Na 的性质活泼,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 Na2O,Na 2O 易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 吸收空气中的水和 CO2生成 Na2CO3xH2O,Na 2CO3xH2O 风化脱水生成 Na2CO3;答案选 D。考点:考查钠及化合物的性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硅酸可由二氧化硅与水反应制得B. Na2SiO3是硅酸盐,但不能溶于水C. 硅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单质是灰
2、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D. 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硅、二氧化硅即钴酸盐的性质与用途分析作答。【详解】A. 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直接与水反应制备硅酸,故 A 项错误;B. Na2SiO3是硅酸盐,可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故 B 项错误;C. 硅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故 C 项正确;D.二氧化硅对光具有全反射作用,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故 D 项错误;答案选 C。【点睛】本题侧重考查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其中 D 项是常考点,也是学生易混知识点。各自的用途分别是:1、硅单质常用于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与计算机芯片等;2、二氧化硅是石
3、英、水晶、玛瑙及光导纤维的成分;3、硅酸盐常用于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学生要理清这些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可混为一谈。23.Cl2用来消毒生活用水的原因是A. Cl2能杀灭细菌B. Cl2有毒C. Cl2是氧化性很强的气体D. Cl2与水反应生成 HClO 有强氧化性,可杀灭水中细菌【答案】D【解析】Cl2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原因是氯气溶于水后,与水发生反应生成 HClO,而 HClO 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漂白,可以杀毒。而干燥的氯气是不具备这种性质的,只具有较强的毒性。所以 D 选项正确。4. 下列氯化物中不能用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A. CuCl2 B. FeCl2 C. MgCl2 D
4、. KCl【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氯气是强氧化性物质,将 Fe 氧化成最高价态,所以 FeCl2不能直接由铁和氯气反应制的。答案选 B。考点:元素化合物的反应点评:变价金属与强氧化剂反应时,被氧化成高价态,变价金属与弱氧化剂反应时,被氧化成低价态。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钠保存在煤油里的原因之一是它极易与氧气反应B. 铝在空气中很容易燃烧C. 镁表面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D.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3O4【答案】A【解析】镁铝均为活泼金属,在空气中即可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继续氧化;铝需要点燃才可燃烧;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2O36.下列检验 Fe3+的方法错误的是
5、( )A. 加入 NaOH 溶液,生成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3B. 加入 NaOH 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C. 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显示红色D. 加入氨水,生成红褐色沉淀【答案】A【解析】【分析】铁离子能够与氢氧根离子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则可用碱溶液检验,如氢氧化钠、氨水等;铁离子能够与硫氰根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硫氰化铁,可用硫氰化钾检验;亚铁离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现象较为明显,据此进行解答。【详解】A. 加入 NaOH 溶液,生成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该现象为亚铁离子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不能作为检验 Fe3
6、+的方法,故 A 项错误;B. 加入 NaOH 溶液,铁离子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可作为检验Fe3+的方法,故 B 项正确;C. 加入硫氰化钾溶液,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生成硫氰化铁,溶液显示红色,据此可检验 Fe3+,故 C 正确;D. 加入氨水,铁离子与氨水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据此可检验 Fe3+的存在,故D 项正确;答案选 A。7.下列各组物质相互作用,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的是A. Na 和 O2 B. Na2CO3和 HClC. AlCl3和 NaOH D. NaOH 和 NaHCO3【答案】D【解析】【分析】A. 根据物质充分燃烧和
7、不充分燃烧的生成物不同分析;B. 根据 Na2CO3和少量 HCl 生成氯化钠、碳酸氢钠;与过量的 HCl 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C. 氯化铝和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4D. 碳酸氢盐和其对应的强碱的反应产物是碳酸盐;【详解】A. 钠和氧气反应在常温下,会生成氧化钠;而在加热时,则生成过氧化钠,反应条件改变,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故 A 项错误;B. Na2CO3和 HCl 生成反应,少量 HCl 生成氯化钠、碳酸氢钠;过量 HCl 则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用量比改变,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故 B 项错误;C. 氯化铝和少量
8、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和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氢氧化铝再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偏铝酸钠,溶液又变澄清,故 C 项错误;D. 碳酸氢钠和其对应的强碱氢氧化钠的反应产物是碳酸钠,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故 D 项正确;答案选 D。【点睛】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可能跟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有关,所以提醒学生写化学方程式时要多加留意,其中 B 选项,是学生易错点,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实质是溶液中的 CO32-与 H+的反应,其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CO 32-与少量的 H+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O32-+H+ HCO 3-,若酸过量,则
9、生成的 HCO3-会继续与 H+发生第二步反应:HCO 3-+H+ CO2+H 2O。8. 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 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 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再过滤, 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A. AlO2- B. Cu2+ C. Al3+ D. Mg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镁、铝与盐酸反应生成 Mg2+和 Al3+存在溶液中,铜不与盐酸反应被过滤出去,当加入过量烧碱溶液时,Mg 2+与烧碱溶液的 OH-生成 Mg(OH)2,且 Mg(OH)2不再与烧碱溶液的 OH-反应,Mg(OH) 2沉淀被过滤出去,Al 3+与烧碱溶液的 OH-首先生成 Al(OH)3沉淀
10、,接着Al(OH)3沉淀又与烧碱溶液的 OH-反应生成 AlO2离子存在溶液中。故选 A。考点: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点评:注意金属单质活泼性的差别,铝单质的两性,本题考查的内容全部源自课本。9.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 硬铝 B. 黄铜 C. 钢铁 D. 金箔5【答案】D【解析】A 硬铝 含 Cu、Mg、Mn、少量的硅,其余是铝,所以是铝的合金B 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C 钢铁是铁和碳的合金D 金箔是 Au,是纯净物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硅在自然界中常以单质形式存在B. SiO2是酸性氧化物, 所以不与任何酸反应C. 可用 Na2SiO3溶液和 CO2反应来制备 H2Si
11、O3D. NaOH 溶液可以盛装在带玻璃塞的磨口试剂瓶中【答案】C【解析】【分析】A. 硅化学性质较活泼,在自然界中无硅单质;B. 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C.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作答;D. 氢氧化钠能与 SO2、CO 2、SiO 2、P 2O5等酸性氧化物反应。【详解】A. 硅在自然界中都是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故 A 项错误;B. 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不与其他酸、水反应,故 B 项错误;C. 强酸与弱酸的盐反应可制备弱酸,可用 Na2SiO3溶液和 CO2反应来制备 H2SiO3,故 C 项正确;D. NaOH 溶液的存放方法是:密封保存,试剂瓶应用橡胶塞或
12、软木塞,不能用玻璃塞,因为 NaOH 能与玻璃中的 SiO2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的硅酸钠,其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Na2SiO3+H2O,故 D 项错误;答案选 C。11.除去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试剂是A. 稀盐酸溶液 B. 稀硝酸溶液 C. 稀氨水 D. 稀氢氧化钠溶液【答案】D【解析】6【分析】根据 Al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特性来分析作答。【详解】A. Mg、Al 均与稀盐酸反应,不能除去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故 A 项错误;B. 二者均与稀硝酸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达到除杂目的,故 D 不选;C. 二者均与稀氨水不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目的,故 C 项错误;D
13、. Al 与 NaOH 溶液反应,而 Mg 不能,则溶于足量 NaOH 反应后过滤可分离,故 D 项正确;答案选 D。12.为了除去 Fe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FeCl3,最好的方法是向此溶液中A. 通入氯气 B. 加入 Zn C. 加入 Fe D. 加入 Cu【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解答物质分离提纯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 1.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 ,即分离提纯后的物质应是纯净物(或纯净的溶液) ,不能有其他物质混入其中;2.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A氯气能和氯化亚
14、铁反应生成氯化铁,错误;B锌是活泼的金属,能和氯化铁、氯化亚铁反应置换出铁,错误;C氯化铁能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正确;D氯化铁能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引入了新的杂质,错误。答案选 C。考点:考查物质的除杂的方法的判断的知识。13.不能用来鉴别 Na2CO3和 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 )A. 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B. 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 CaCl2溶液C. 分别在这两种固体中,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D. 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答案】D【解析】【详解】A.Na 2CO3受热不分解,而 NaHCO3受热
15、分解,可以鉴别,故 A 不选;B.Na2CO3与 CaCl2溶液作用产生 CaCO3沉淀,而 NaHCO3则不与 CaCl2溶液反应,无沉淀产生,也可以鉴别,故 B 不选;C.向 Na2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时,先无气体产生,当盐酸加入较多时,可产生气体,而向7NaHCO3中加入同浓度盐酸,则迅速产生气体,可以通过产生气体的快慢加以鉴别,故 C 不选;D.Na2CO3和 NaHCO3均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 D 选。故选 D。14.相同质量的两份铝粉,分别放入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放出的氢气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是( )A. 1:1 B. 1:6 C. 2:3
16、D. 3:2【答案】A【解析】【分析】相同质量的两份铝,铝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铝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酸、碱足量时,铝完全反应,则铝的质量相等生成的氢气也相等,据此即可解答。【详解】由 2Al+6HCl=2AlCl3+3H2、2Al+2H 2O+2NaOH=2NaAlO2+3H2可知,酸、碱均过量,则铝完全反应,相同质量的两份铝,铝的物质的量相等,从方程式中可以看到铝与氢气的比例都是 2:3,因此产生的氢气是相等的,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 1:1,答案选 A。【点睛】铝与盐酸、氢氧化钠反应的对比计算是常考点,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审题要认真,抓住物质的用量是解题的关键,再依
17、据关系式法找出生成氢气的体积(或物质的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求解。15.在实验室里,要想使 AlCl3溶液中的 Al3+全部沉淀出来,应选用下列试剂中的A. 石灰水 B. 氢氧化钠溶液 C. 硫酸 D. 氨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于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和酸反应,也能和强碱反应,所以要想使氯化铝溶液中的 Al3+全部沉淀出来,最好选用氨水,答案选 D。考点:考查氢氧化铝制备、性质的判断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该题基础性强,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试能力。16.含有 HCl 和 AlC
18、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生成的沉淀和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关8系的大致图像为 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分析】坐标中 x 轴表示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y 轴表示沉淀的量,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含有盐酸的 AlCl3溶液中,先发生 NaOH+HClNaCl+H 2O,开始不产生沉淀,再发生AlCl3+3NaOHAl(OH) 3+3NaCl,产生沉淀,最后发生 Al(OH) 3+NaOHNaAlO 2+2H2O,根据方程式判断沉淀生成与沉淀消失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以此来解答。【详解】由信息可知,x 轴表示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y
19、轴表示沉淀的量,则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含有盐酸的 AlCl3溶液中,先发生 NaOH+HClNaCl+H 2O,所以开始一段时间内没有沉淀生成,酸反应后发生,AlCl 3+3NaOH Al(OH)3+3NaCl,产生沉淀,AlCl 3反应完毕,再发生反应 Al(OH)3+NaOH NaAlO2+2H2O,随碱的量增加沉淀又消失,且生成沉淀与溶解沉淀消耗的碱的体积之比为 3:1,图象为: ,故 D 项正确,答案选 D。【点睛】铝三角的转化关系是常考题型,要理清铝元素的存在形式。结合图像分析出每个阶段的具体反应是解题的关键,要注意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参加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17.
20、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e3O4是一种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B. Fe(OH)2为白色固体,不溶于水,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9C. Fe2(SO4)3与 KSCN 反应产生血红色沉淀D. 除去 FeCl3溶液中的 FeCl2杂质,可以向溶液中通入适量的氯气【答案】D【解析】【分析】A. 四氧化三铁俗称磁性氧化铁,是一种黑色固体;B. Fe(OH)2为白色固体,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C. 三价铁离子遇到 KSCN 显红色;D. 氯气可将 Fe2+氧化为 Fe3+。【详解】A. 四氧化三铁俗称磁性氧化铁,是一种黑色固体,三氧化二铁是一种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故 A 项错误;B.
21、 Fe(OH)2为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故 B 项错误;C. Fe2(SO4)3与 KSCN 反应发生络合反应产生血红色物质,不生成沉淀,故 C 项错误;D. 氯气具有氧化性,可将 Fe2+氧化为 Fe3+,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可以向溶液中通入适量的氯气,除去 FeCl3溶液中的 FeCl2杂质,故 D 项正确。答案选 D。18.下列各项正确的是A. 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H 2O = Na OH H 2B. 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 2+H2O 2H+Cl-+ClO-C. AlCl3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氨水:Al 3 3NH 3H2O = Al(OH)33
22、NH 4+D. 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Cu 2 = 2Na Cu【答案】C【解析】【分析】A. 原子不守恒;B. 次氯酸为弱酸,写化学式,不能拆;C. 氯水为弱碱,可以与铝盐制备氢氧化铝沉淀;D. 钠投入到盐溶液,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详解】A. 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2H 2O = 2Na 2OH H 2,故 A 项错误;B. HClO 为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书写时,应写成化学式,则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10式:Cl 2+H2O H+Cl-+HClO,故 B 项错误;C. Al(OH)3不溶于弱碱,则 AlCl3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氨水的离子方程式为:Al3
23、 3NH 3H2O = Al(OH)33NH 4+,故 C 项正确;D. 钠化学性质很活泼,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继续与溶质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其离子方程式:2NaCu 2 2H 2O= 2Na Cu(OH) 2H 2,故 D 项错误;答案选 C。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B. 在 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C. 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一定含 SO42-D. 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学年 高一化学 上学 期末考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