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昆明黄冈实验学校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二年级历史【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选择题(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A. 禅让制 B. 井田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立七十一国”等字眼意在强调周公通过分封制立国,即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周公时代已经不是禅让制,选项
2、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井田制,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周公时代尚未出现郡县制,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2.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他赞扬的是中国古代的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严格“考试”等字眼意在表明是科举制度,即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世官制是不需“考试”的,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察举制也是不需“考试”的,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科举制而非三省六部制,选项 D 不符合
3、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3.以下是某位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到的图片,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2A. 近代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B. 近代中国的制度革新C.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D. 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刘永福领导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张自忠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这三位历史人物都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抗争,因此选 A.考点:列强的侵略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点评:复习本专题时,应注意渗透社会现实热点。注意近代中华民族独立与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内在联系。4.揭露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证据是A. 大屠杀幸存者口述的材料 B. 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C.
4、历史教科书中的记载 D.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属于第一手史料,是最有力的证据,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口述的材料属于第二手史料,不是最有力的证据,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回忆录属于第二手史料,不是最有力的证据,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历史教科书中的记载也属于第二手史料,也不是最有力的证据,选项 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5.有首诗写道:“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与此诗相关会议是3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洛川会议 D. 中共七大【
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挽救了红军,是生死攸关转折点,即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遵义会议而非八七会议,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洛川会议不是生死攸关转折点,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共七大是抗战即将胜利时召开的会议,也不是生死攸关转折点,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与材料相对应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
6、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几个党好”意在强调中国要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是改革开放之后才有的制度,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7.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A. 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B. 采取“另
7、起炉灶”的外交方针C. 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 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新中国不能跪着办外交而要独立自主的办外交,即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不涉及“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倒向苏联,材料未体现,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4选 C。8.中国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的一份资料显示,从 1990 年到 2004 年,中国已先后向联合国 10 个维和任务区派出了 1450 多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这反映了新
8、时期我国外交的特点是A. 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 积极推行新型区域合作C. 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D. 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向“联合国”10 个维和任务区派出了 1450 多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意在强调新时期我国外交是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即选 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不结盟”的信息,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新型区域合作的信息,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不是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点,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9.十二铜表法规定,受伤者在某些情况
9、下有权对肇事者给予同样的伤害。这一规定说明十二铜表法A. 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习俗B. 切实保证了公民的合法权益C. 真诚服务希腊公民D. 有利于贵族曲解法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给予同样的伤害”是以暴制暴、以牙还牙,这是古老而原始的习俗,这是十二铜表法的不足之处,即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一规定并不能切实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只能造成更多的伤害,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而非希腊的,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不利于贵族曲解法律,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10.19 世纪 70 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
10、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中德国的政体是A. 总统制 B. 君主专制 C. 共和制 D. 君主立宪制【答案】D【解析】5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保留了皇帝也有议会,属于君主立宪制,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德国不是总统制,美国才是,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19 世纪 70 年代德国不再是君主专制,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德国不是共和制,法国是共和制,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11.列宁曾精辟地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材料中列宁所指的“革命”是A. 二月革命B. 十月革命C. 巴黎公社革命D. 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
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对资本家的革命”指的是无产阶级革命,而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革命,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巴黎公社革命是法国的而非俄国的,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是革命的成果而非革命,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12.有学者曾经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最准确的表述是A. 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B. 单极世界形成
12、C. 多极化趋势下的“一超多强”格局 D. 中美两极格局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表现为多极化趋势下的“一超多强” ,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单极世界未形成,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多极化成为趋势而非两极格局形成,选项 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13.“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高一年级某班学生以“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为探寻其历史发展的渊源,他们首先应着手研究6A. 商鞅 B. 秦始皇 C. 汉武帝 D. 康熙帝【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
13、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始于商鞅变法,所以首先应着手研究商鞅,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重农抑商”始于商鞅而非秦始皇,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重农抑商”始于商鞅而非汉武帝,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重农抑商”始于商鞅而非康熙帝,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14.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 ,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在甲午战争后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此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 废除科举 B. 农业衰退 C. 实业救国 D. 重利轻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投身于近代工商业反映了实业救国的社会现象,选 C 是符
14、合题意的,正确;张謇和废除科举无关,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而非农业衰退,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重利轻义的信息,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15.下表反映了新中国A. 土地改革的完成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 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D. 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反映了 1956 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土地改革的完成是在 1952 年,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人民公社化是 1958 年,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农村推行家庭联
15、产承包责任制是7在 1978 年,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16.“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突破这一思想羁绊的历史事件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形成;邓小平南方谈话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是利用市场,均是突破这一思想羁绊的历史事件,、均否定市场,均未突破这一思想羁绊,含、均是错误的,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 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 含、,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17.1912 年 9 月,上海申报载文称
16、:“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 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 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C. 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 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反映了服饰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故选 D 项。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8.道德经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诚信机制作用的是A. 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
17、. 以工代赈,缓解失业问题C. 政府担保,恢复银行信用 D. 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担保,恢复银行信用正是诚信的典型体现,选 C 是8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未体现诚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 也未体现诚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 和诚信也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19.下图漫画形象地反映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突出特征是A. 农轻重比例失调 B. 农轻重协调发展 C. 优先发展农业 D.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之下农轻重比例失
18、调,即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农轻重比例失调而非协调,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优先发展的是重工业而非农业,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大力发展重工业而非第三产业,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20.1851 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以下不可能出现在博览会上的是A. 珍妮纺纱机 B. 水力织布机 C. 蒸汽机车 D. 汽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展示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而汽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 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符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昆明市 黄冈 实验学校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