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一兼爱教案4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一兼爱教案4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一兼爱教案4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兼爱一、教材分析本文出自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第六单元墨子选读,本单元节选三篇。单元教学目标分为三点:讲授选文,积累文言文词汇及文章写作等方面;了解墨子及墨子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从中得到立身处世的借鉴。针对选修课,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2、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3、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针对课标的要求,在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了解墨子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二、学情分析1、高二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文言阅读能力,能够结合课文的注释阅读文章。 但是要深
2、入一步,理解墨子在本文中表达的思想,还是有一定的难度。2、学生从小学就接触了儒家文化的仁爱思想,比较儒墨关于“爱“的思想,深刻了解并体会墨子”兼爱“思想的独特之处。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积累相关文言实词,读懂选文大意。2、过程与方法:梳理文脉,探究主旨,体会墨子的基本思想,并比较儒墨关于“爱“的思想,深刻了解并体会墨子”兼爱“思想的独特之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拓展延伸,联系现实,思考“兼爱“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体会“兼爱”的内涵,深入了解墨子文化思想的独特之处。2 墨子思想在现代社会具有的价值和意义。2教学难点1 通过比较,深入了解墨子“兼爱“思
3、想的独特之处。2 探究墨子“兼爱“思想在历史中没落的原因。五、教法学法作为经典名篇,本文拟从“文言” (词汇和语法) “文章” (文本内容) “文化” (“兼爱”思想)三个角度入手,使用阅读法、启发法展开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选修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的学法主要是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课前自主预习,培养习惯,课堂上合作探究,活跃思维。六、教学过程(一) 设疑激趣引话题:课件呈现诸子百家图片,由先秦两大显学引出墨子,进入文本在中国文化史上,我们提到中国文化主流的时候,往往“儒道”并称,但是在战国时期,却没有这样的并称,而当时最显著的两个学派是“儒墨”或“孔墨”,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4、”这说明在先秦时期,墨家是非常显赫的。然而在后代,一直到清代以前,研究墨子的人却非常少,墨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样一个影响巨大的人物,为何后来却销声匿迹了呢?墨子的思想到底有哪些?为何他的学术后来淹没了呢?我们现在学习墨子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呢?今天,带着这些疑问和思考,让我们一起走进墨子。【教学设想】通过似懂非懂的话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 一读文本理思路(学生读文思考,教师适时引导)1、学文字,解疑惑准确认读下列红字的字音,并理解其意义:(1)是以不惮举其身(2 )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3)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4 )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翻译】(1)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
5、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3(2)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2、晓文意,理文脉以墨子的话为线,梳理文章内容。全文层次清晰,条理井然,可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如:第一段:此则天下之害也。第二段:然则察此害何用生哉?第三段: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第四段:“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政也。 ”(三) 二读文本思内涵(小组合作研讨,教师点拨)1、兼爱思想的独特在于哪个字?是什么意思?补充象形字知识,兼手持二禾,并也。有兼顾、全部之意。兼爱就是全都爱。明确:手握两禾,有全部,都的意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第六 单元 兼爱 教案 新人 选修 先秦 诸子 选读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