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 2、掌握文言基础知识(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 3、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向学生讲授选文,其间涉及词汇、写作以及思想内容等各个方面。 5、学习本文在表达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即大量运用了排比,节奏鲜明,气势磅礴,说理缜密,富有感染力。 方法与过程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了解有关荀子的基本常识和有关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讨论学生明确并深刻理解荀子错天思人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人通过一定努力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一味地迷信上天、屈从于命运不可取。 2、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身处
2、世的借鉴荀子(约前 313-前 230)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 ,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国游学,在稷下(今山东临淄北)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三次担任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席) 。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晚年在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著书立说,直到逝世。 乱世哲人荀子荀子现存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3、,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 荀子:集百家之长, 论君子之道 1、天道观:荀子认为, “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2、认识论:荀子指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3、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 25、教育观: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功能,这实际是他“天人相分”天道观及“化性起伪”人性论的逻辑延伸。 传世名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论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
4、俱黑。劝学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哀公 )整体感知天论作为荀子思想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长文。在文章中,荀子提出了“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鲜明观点,大胆反对当时流行的迷信天命、拜倒在自然面前的看法。本文节选是属于文章的后半部,主要阐述“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充分体现他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上天伟大并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并且控制它呢。表现了人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并力图掌握规律,以更好地让自然为我所用的理想追求。第 1 段:荀子用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三 单元 教案 新人 选修 先秦 诸子 选读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47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