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必修2).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必修2).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二)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饮酒二十首(其四)陶渊明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注】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敛翮(h):收起翅膀,即停飞。1这首诗前六句描绘了一只怎样的“失群鸟”形象?请简要分析。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此诗的前六句描绘了一只孤独悲伤却不失理想的失群之鸟。暮色苍茫,孤鸟仍在独自飞翔,它形单影只、疑惧不安地在天际徘徊,始终找不到可以栖息
2、的地方。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它的啼声越来越悲凉。在它那凄厉的叫声中可以听出它对清静高远之地的向往。2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以“失群鸟”自比,以其终于找到凌寒而不凋的“孤生松”为托身之所的过程,表达了诗人高洁的人格情操及在历经坎坷之后坚定的归隐之志。 【试题分析】2本题考查的是手法和情感综合理解的考题,考生要注意先明确诗歌的手法,从整首诗歌来看是写“失群鸟” ,所以很明显是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归诗歌中情感关键词的把握,诗人以“失群鸟”自比,以其终于找到凌寒而不凋的 “孤生松”为托身之所的过程,表达了诗人高洁的人格情操及在历经坎坷之后坚定的归隐之志。2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咏荆轲陶渊明燕丹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每日 古代 诗歌 阅读 专题 解析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