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4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岳麓版.pptx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4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岳麓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4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岳麓版.pptx(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24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2-,命题规律,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近几年,本讲内容属于低频考点,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近代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今后高考命题可能会在此立意,如从社会史观的视角,展示不同时期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变迁的片段,分析变迁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从社会热点看,可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变迁考查改革开放周年纪念。 3.从预测角度看,重点考查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巨变,关注用社会史观分析社会生活变迁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3-,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一 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原因及特点 1.(2017课标全国,29)20世纪30年代,上
2、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解析,-4-,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衣食住行”是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一个侧面,透过“衣食住行”的变化,挖掘其背后隐含的历史信息,调动和迁移所学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是高考的命题点所在。,-5-,命题规律,考题扫描,2.(2014课标全国,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
3、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答案,解析,-6-,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二 大众传媒的影响因素 3.(2014课标全国,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答案,解析,
4、-7-,一、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1.服装 (1)鸦片战争前后: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2)民国时期:出现中西合璧的服饰中山装和旗袍。 2.习俗 (1)“断发”运动 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 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革除陋习。 (2)不缠足 清政府下令禁止缠足,但屡禁不止。 维新派倡导以不缠足为内容的女权运动。,-8-,3.传媒 (1)报刊 1872年,创立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申报。 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政治斗争的武器。 (2)电影 传入中国:1896年。 第一部自制影片:1905年,定军山。 第一部故事片: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导演的难夫难妻。 第
5、一部有声片:1931年摄制的歌女红牡丹。,-9-,4.礼仪 (1)日常礼仪: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 (2)近代婚姻: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 (3)丧葬礼仪:19世纪中期,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了国人注目。 5.影响 (1)反映了社会物质文明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标志。 (2)发展不平衡,广大内地农村变化相对较小。,-10-,图示解史“膝盖的平等”:近代以来礼节的变迁,-11-,这一组图片体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礼节上的重大变化,即晚清时的跪拜礼(图1)民国初期的鞠躬礼(图2)1922年的握手礼(图3),这
6、反映了中国社会由封建等级森严到社会地位平等,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12-,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交通的变化 (1)铁路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 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通车。 (2)水运: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3)航空:1918年,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水上飞机。,-13-,2.通讯的发展 (1)邮政 清朝后期:1896年,清政府设大清邮政局,后设邮传部。 民国时期:1913年,北洋政府裁撤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后撤销外国在华的“客邮”。 (2)电报电信 清朝后期:1877年,在台湾架
7、设第一条电报线。 民国时期: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有改观。 3.意义 (1)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14-,主题一,主题二,时髦的转身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材料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突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会审公廨、中西邮局、海关、银行、领事馆、电报局、巡捕房、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番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
8、,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摘编自李维清上海乡土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文明对上海产生的影响,并简要分析上海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15-,主题一,主题二,【思路指导】,-16-,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变化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地域:由于受到列强侵略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最早出现于各通商口岸和沿海。 过程:由西方引进,具有较强的殖民色彩,中西方社会习俗经历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近代,中西方文化、新旧文化并存,相互影响和渗透。 水平:断发易服运动较为迅速和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地区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较快,但广大农村仍处于封
9、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17-,主题一,主题二,动力:每一次社会习俗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影响息息相关;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也起到了一定的社会示范作用;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向中国的渗透是主要的外部因素。 (2)影响 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开展,促进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顺应时代变革。,-18-,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1.(2018四川资阳一模,30)在江西兴国县,过去一桩亲事须费200银元左
10、右,相当于中农的全部家产,为了讨亲而欠债的很多。1931年当地政府规定婚姻自由,结婚不许定聘金,已定聘金一律禁收。当地政府这一举措( ) A.废除了农村落后的婚姻陋习 B.否定了宗法血缘的传统观念 C.摧毁了买卖婚姻的社会基础 D.促使当地社会习俗有所改变,答案,解析,-19-,主题一,主题二,雨后的春笋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材料 若和世界各先进国相较(中国)距现代式的规模之形成,尚相去甚远。中国政府之力尚不能完全控制国境内的一切交通事业中国自办的交通机关尚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因循浮惰营私的情形尚不能真正铲除中国尚无能力在交通事业的建设上,作全部分的甚至一极小部分之材料上的及机械上的自给,一根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 专用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工业 文明 崛起 中国 冲击 24 新潮 社会生活 交通 通讯 变化 课件 岳麓版 PPT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44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