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考向层层剥笋)第二周考向05文言断句(含解析).doc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考向层层剥笋)第二周考向05文言断句(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考向层层剥笋)第二周考向05文言断句(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考向 05 文言断句【重要指数】 【考点点睛】文言断句主要考核文句的理解能力,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均选择断句正确的一项,考生必须弄懂断句的文言文段的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结构、话语标志、虚词等断句。文言断句题是近几年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必考点。【2018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下列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本题属于文言断句,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
3、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 第一步找到常用语句首的副词“遂、俄而”,前面断开;第二步找到主语“芝、宣帝”,前面断开;第三部,根据结构,转折关系“而”前面断开,根据对仗句式“口不讼直”和“志不苟免”中间断开。【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参考译文】2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又率领他的手下攻打城门,竭力保护曹爽,并劝曹爽说:“先生您处在伊周的高位,一旦获罪被罢免,即使想拉一条狗都不可以了(更不要说统领人),如果挟天子保住许昌,依仗帝王的威仪,号令天下征讨天下,谁敢不听从您呢!如果放弃这个决策而束手待毙,那不是想去东市被杀头,难道不令人痛
4、心吗?”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因而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鲁芝也受到牵连而被下狱,论理当死,但他始终凛然不阿,始终不改坚贞的气节。宣帝很喜欢他,于是赦免了他。不久做了并州刺史。(1)注意句子结构。特殊句式。平时要注意积累。整齐句式。文言文讲完修辞,对偶、排比、反复是常用的修辞手法,同时讲究句式整齐,四六句居多。了解文言文的这两大特点,有助于断句。(2)注意语法。抓住句子的核心谓语,分析谓语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谓语前是主语,谓语后是宾语,主语、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由动词或形容充当。同时要注意句子中词语的搭配,如谓语动词能不能带宾语以及动宾是否搭配。(3)积累并掌握有规律性的
5、文言虚词。句首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可在其前断开;句末语气词“者、也、矣、耶、兮、耳、而已”等,可以在其后新开;“有、纵、是、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关联词,多可在其前断开;“于、为、而、以”等等通常作句中连词,前后不能断开;叹词“嘻、嗟夫、鸣呼”等会成独立词句,前后都可断开;句首时间词“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前后也可以都断开。(4)关注专有名词和熟语。古文中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字号、地名、年号名、朝代名、事物名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发现句段中有熟语,要思考其意义和用法。(5)广泛积累常见文言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构成的语句往往是
6、独立成句的,建议考生读完文本,答题前试着寻找文本中是否有文言固定句式,若有的话,要“瞻前顾后”地思考,从而确定是何种固定句式。断句或翻译的时候要按照固定句式的理解去处理。常考固定句式有:“如何) ”(拿怎么办) ;“何之有” (有什么) ;“亦哉” (也吧) ;“不乎” (不也吗) ;“直耳” (只不过要了)“孰与” (与比,)等。(6)加强对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明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如判断句、被动句、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丞相董槐召还,帝问江东廉吏槐首以梦观对帝说乃迁司农少卿兼资善堂赞读轮对谓今内外之臣恃陛下以各遂其私而陛下独一无可恃可为寒
7、心次论:“郡国当为斯民计,朝廷当为郡国计。乞命大臣应自前主计之臣夺州县之利而归版曹者,复归所属,庶几郡国蒙一分之宽,则斯民亦受一分之赐。 ”帝善其言。召为起居郎,兼国子祭酒,权吏部侍郎。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帝问江东廉吏/槐首以梦观对帝说/乃迁司农少卿兼资善堂赞读/轮对/谓/今内外之臣/恃陛下以各遂其私/而陛下独一无可恃可为/寒心/B 帝问江东廉吏/槐首以梦观对/帝说/乃迁司农少卿兼资善堂赞读/轮对/谓/今内外之臣/恃陛下以各遂其私/而陛下独一无可恃/可为寒心/C 帝问江东廉吏/槐首以梦观对帝说/乃迁司农少卿兼资善堂赞读/轮对/谓/今内外之臣/恃陛下以各遂其私/而陛下
8、独一无可恃/可为寒心/D 帝问江东廉吏/槐首以梦观对/帝说/乃迁司农少卿兼资善堂赞读/轮对/谓/今内外之臣/恃陛下以各遂其私/而陛下独一无可恃可为/寒心/【答案】B【解析】【参考译文】丞相董槐召回,皇帝问起江东的廉洁官吏,董槐首先就拿孙梦观作答,皇帝高兴,便提升孙梦观司农少卿兼资善堂赞读。轮流应对,说:“如今内外的臣子,倚仗陛下各自满足他们的私欲,可是陛下没有一个人能够依靠,真让人寒心!”其次论说:“州县应当替百姓考虑,朝廷应当替州县考虑。请求命令大臣将从前主管财政时剥夺州县之利收归户部的,重新归还给州县,州县受一分宽松,百姓也能受到一分恩惠。 ”皇帝认为他说得好。召任起居郎,兼国子祭酒,权吏
9、部侍郎。4【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郑余庆,字居业。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蕃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又岁旱饥,朝廷议赈禁卫十军,为中书史漏言。叠二忤,故贬郴州司马。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B 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C 余庆少普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D 余庆少善属文擢
10、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答案】D【解析】【参考译文】郑余庆,字居业人。余庆年轻时擅长写文章,考中进士科。严震任山南西道节帅,上奏留他在幕府任职。贞元十四年,被授予中书侍郎。每当上奏对答,多陈述经义。他向来与度支使于邳交好,于邳凡是有所陈述,郑余庆一定会帮助他,于邳因事被贬官。又逢干旱饥荒,朝廷商议赈济禁卫十军,被中书史泄漏消息。叠加这两次过错,所以被贬为郴州司马。【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5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悬之象魏 徒流死罪俱有等
11、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B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C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D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
12、足【答案】D【解析】【参考译文】当时的有个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为误砍了太宗昭陵上的柏树,狄仁杰上奏,认为权善才应该被免职,但高宗却下令要马上处死权善才。狄仁杰说:“陛下制定法律,公之于众,无论徒刑、流放刑、死刑,都得按照罪行的大小轻重来判处等级,哪有所犯并非死罪,就判处死刑的?”法律既然已经不按常规办,那么老百姓又按什么规则办事呢?现在陛下为了昭陵的一棵柏树杀掉一位将军。那千年以后,人们将把陛下看成是什么样的皇帝呢?这就是我不敢听从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的原因,是害怕陷陛下于无道啊!”高宗的态度缓和一些了,权善才因此得以免死。【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6阅读下面的文字,
13、完成下列小题。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C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
14、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D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答案】A【解析】【参考译文】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议论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许翰也被罢贬。【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玉珍之攻重庆也,道泸,部将刘泽民荐刘桢。玉珍往见,与语大悦,
15、即日延至舟中,尊礼备至。次年,桢屏人说曰:“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玉珍善之,乃谋于众,以二十二年春僭即皇帝位于重庆,国号夏,建元天统。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B 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C 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
16、国乎D 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答案】A【解析】【参考译文】明玉珍进攻重庆,经过泸州时,部将刘泽明向他推荐刘桢。明玉珍前去会见刘祯,与刘桢交谈之后,十分高兴,当日就将刘桢迎接到船中,尊敬礼待十分周到。次年,刘桢避开众人劝说明玉珍:“西蜀地势优越,大王如果占据了它,休养伤残将士,起用贤人统率军队,便可以建立不世功业。而如果不在此时称帝来维系人心,一旦将士思念乡土,军队就会像瓦一样破碎,像星星一样离散,到那时大王靠什么去建立国家呢?”明玉珍觉得他说的有理,便与部众商议,于二十二年春在重庆即皇帝位,国号夏,建元天统
17、。仿效周制,设立六卿。将蜀地分为八路,更改府州县的官名。【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8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祜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B 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18、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C 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D 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答案】C【解析】【参考译文】辛弃疾擅长作词,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在鸣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一直不停。枋得拿着蜡烛写文章,准备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德祜初年,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19 年高 语文 必刷题 层层 第二 05 文言 断句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