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考向层层剥笋)第三周考向9鉴赏诗歌形象之物象(含解析).doc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考向层层剥笋)第三周考向9鉴赏诗歌形象之物象(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考向层层剥笋)第三周考向9鉴赏诗歌形象之物象(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考向 9 鉴赏诗歌形象之物象【重要指数】 【考点点睛】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分析诗歌的切入点,分析诗歌的意象首先注意表面的特征,然后注意经多年流传形成的固定意义,然后分析在首歌中的具体的指向意义,这几种意义往往相互关联。【2018 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 ,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分)【答案】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
2、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 ,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赏析诗歌的意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营造氛围:如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2)借景抒情 :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 ,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3)塑造背景或环境: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2(4)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
3、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对于读者而言,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5)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6)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 ,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 ,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 ,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
4、林,复照青苔上” ,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泡乔木,犹厌言兵” ,等等。(7)以景衬情:这种作用在诗歌中亦常出现,其表现为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情意的浓淡,这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相关联。如李白的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句,就是用桑草之“碧” “绿”衬托想思情浓, 。丝” “枝”分别与“思” “知”谐音。还有用悲景衬悲情,用喜景衬喜情或用喜景衬悲 情,如杜甫的 登高一诗,是用悲景衬悲情,而其(绝句江碧鸟逾白则是用喜景衬悲情)。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填空、问答题。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
5、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 “红藕香残玉簟秋”自古以来被方家厚爱,请你谈谈该句妙在何处?【答案】词的起句“ 红藕香残玉簟秋” ,领起全篇。它的上半句“ 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3感遇四首(其二)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来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2本诗中菊花这一意象
6、和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有着明显的不同。请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简述三者内涵上的不同。【答案】 感遇四首中,李白借菊花表达了对具有高沽的品 格(或超拔的才华)却无人赏识的志士(或自己)的哀叹(或者说对菊花空有兰花一样的清雅但却无人赏识的同情) 。 “三径”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混乱的尘世中对高洁品格的坚守。 “采菊”一句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和自在,是他和大自然彼此间的惬意和怡然。 (每点 2分)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比较阅读的题目,要求比较本诗中菊花这一意象和陶渊明笔下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区别,首先根据所学内容答出 “三
7、径”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混乱的尘世中对高洁品格的坚守。 “采菊”一句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和自在,是他和大自然彼此间的惬意和怡然;然后根据此诗中的“亦自有芳菲” “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分析李白借菊花表达对具有超拔的才华却无人赏识的志士的哀叹。【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绮罗香红叶张炎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长安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
8、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注】张炎,出身南宋名门世家,宋亡后不仕新朝。本词当作于元世祖 至元二十七年,其年张炎应元政府的征召而被迫北行,栖止京城大都。舣,停船靠岸。长安,借指元朝京城大都。3.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这首词中张炎借“红叶”寄托了哪些思想感情。【答案】年华迟暮。结合词句:“千林落木” “甚荒沟、一片凄凉” “羞见衰颜借酒”等。孤独飘零。结合词句:“似花绕、斜阳归路” “长安谁问倦旅” “飘零如许”等。不仕新朝,气节坚贞。结合词句:“寒艳不招春妒” “不入洛阳花谱”等。江山沦落、心念故国。结合词句:“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等。【解析】4总之,回答本题时,应结合诗句,分别答出词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19 年高 语文 必刷题 层层 第三 鉴赏 诗歌 形象 物象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