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18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热点题型一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及社会影响 例 1、1.(2018 年江苏卷单科历史 7)7. 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 ,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 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 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 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
2、. 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答案】D2【变式探究】 (2017 年北京卷文综历史 15)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右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晴,其内容谜面 谜底生涯在镜中 照相处海军 浜成汤国旗 商标为他人作寄书邮 达尔文唐顺宗传位太子 立宪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答案】A【变式探究】1892 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 A.改制中易服更易
3、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 A 项表述正确,但易服不是维新派的主要目的,故 A 项错误;“易西服”服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思想的变化,有利于推行维新变法,故 B 项正确;当时中国需改变形象,但结合史实可知维新派目的是为推行变法改制,故 C 项错误;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的表述没有体现出易服的意义,故 D 项错误。 (4)从动力看:每一次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 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3(2
4、)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方法技巧】1.从社会史观角度命题。近代西方的侵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微观角度引起了中国人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等领域的变化。高考命题经常以此为切入点,考查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具体表现,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解题时一般根据材料具体分析即可。 2.从东西思想碰撞角度命题。随着西方入侵、通商口岸的开辟,西方的思想观念传入中国,冲击着中国的传统观念。高考会运用当时的文献记载、报刊文摘等材料,考查东西方新旧观念的冲突与交融,解答这类题目要注
5、意从世界发展潮流及国家的国情角度理解认识。 3.从近代婚姻习俗变革角度命题。近代婚俗的变革深受西方影响,但中国传统的婚俗仍然存在,呈现新旧并存的特点。高考命题会运用实例及记载,考查近代中国婚姻习俗的变化及其呈现的特点。解题时需结合具体情境分析。 【举一反三】 1919 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 。该事例说明(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解析】题干叙述的是新潮社个别社员的情况,不能据
6、此就判断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也不能就此认为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故 A、C 两项排除。作为新式青年的新潮社社员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仍看重八字、命书,说明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故选 B 项。 D 项表述错误,故排除。 【答案】B 热点题型二 大众传媒的变迁及其历史作用 例 2、 (2017 年北京卷文综历史 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4【答案】C【变式探究】据中 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 100 多家迅速发展到 500多家,总销量达到 4 200 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
7、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 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解析】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 年 10 月 10 日” 。题干中“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说明此时时间大概是在 1912 年 3 月份。这一时期,报纸数量的迅猛增长,反映的是国人对时事的关注,关心局势的变革,故选 A 项。 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是 1912 年 3 月,还不可能产生这么快的影响,排除 B 项。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内容,发生在 1915 年,与题干时间不吻合,排除 C 项。人们普遍赞成共和与辛亥革命后的史实不吻合,排除 D 项。 2 (2017 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29)29.
8、1913 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答案】B5【考点定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3 (2017 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29)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
9、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 30 年代上海的婚礼仪式,不能得出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故 A 项错误;“喜字纱灯” 、 “蓝袍黑褂”是中国婚俗, “演奏钢琴曲” 、 “头披白纱,手持鲜花 ”是西方婚礼仪式,说明当时的婚礼仪式具有中西习俗融合的特征,故 B 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婚礼的形式和规模,不能说明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故 C 项错误;材料中的集体婚礼虽由政府组织举办,但不能说明是由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故 D 项错误。1.(2017 年北京卷文综历史 19)下列选项
10、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答案】C2 (2017 年江苏卷单科历史 7) 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6由此推断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答案】D【解析】表格显示,关于“禁缠足、兴女学、介绍外国妇女”的文章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妇女问题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关注,故 D 项正确。 万国公报不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A 项错误;B 中“实现了言论自由”的说法与史实不符;表格中没有反
11、映 “清政府革除陋习”的信息,C 项也排除。1.(2016 年江苏单科卷历史 10)1921 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 ,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 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答案】C【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个别现象,并不是妇女的普遍选择,故 A 项错误;男女平等思想在近代并没有深入人心,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 ”说明政府在限制该行为,体现当时女性新潮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热点 题型 秘籍 专题 18 中国 现代 社会生活 变迁 教学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