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3概括主旨或情感(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3概括主旨或情感(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3概括主旨或情感(含解析)新人教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13 概括主旨或情感知识点讲解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概括主旨是要求归纳某一段落的段意或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主旨,就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在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审题 示例题干中往往有“概括” “分析”等作答动词和“主旨” “启示” “思想感情” “观点态度”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概括全文主旨。 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作
2、简要分析。概括主旨或情感1.解读标题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主题,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标题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2.分析首尾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题。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的主题和情感。4.联系背景 一般文章主旨有显隐直曲之分。对于主旨比较隐曲的文章,只有了解它创作的背景,才有可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中心思想。除了对作者和作品的写作年代予以关注外,我
3、们还要特别注意在文后出现的注释等说明性文字。5.依照文体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2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更深广,更富于理趣;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的揭示或率直的评价。典例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粮 食学 群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
4、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至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
5、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庭中的地位。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为它梳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一头猪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儿大了就得出门,女儿大了就得出嫁一样。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潲里多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着它吃。看它吃得那样开心,两位老人都有些于心不忍: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后晚餐。送猪用的独轮车已经备好,奶奶特意在上头垫了一只麻袋,这是她能够为她的猪做的
6、最后一件事情了。独轮车转动起来,一路上的坎坷,全都通过那只上了辐条的木轮来到猪身上,在它腹部和臀部的肥膘上颤动、晃荡。猪跟着颠簸一路哼哼唧唧,起伏大叫得也响,叫得响肥膘也荡得汹涌一些。那不是一般的肥膘,那是春荒时的粮食,一家人的命根,路的一端传来奶奶的呼唤:“猪娃子耶,回来哟!”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着粮食。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大米、面粉和肉食。甚至连3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就是一包包袋装的食品。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在流水线上,就那么“嗞”的一下,顷刻被一分为二,分别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为食品流向市场。轰鸣
7、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狂妄。机器颠覆了粮食,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暇,成了友谊,成了角力场,成了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化肥和激素应运而生,改写了季节,改写了雨水,改写了大地和太阳的行期,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通往食物的路变得简单快捷,变得容易。农药又恰好可以代表人类的贪婪与凶恶在这个世界上出席,删改本属于上天的事情。人对于食物不再怀有敬意,有的只是贪婪的占有,只是吞噬撕咬带来的快感。饥饿已经远去,食物因多而贱,没有了饥饿,我们拿什么去尊敬食物呢?对食物的敬意没有了,我们拿什么去尊敬自己呢?小的时候,看到我的老祖父拾掇撒落的饭粒
8、放进嘴里,一粒,两粒,缓缓地咀嚼,仿佛在从事一项极其庄严、极其神圣的事业。是啊,这是我们一生都要从事的事业。我们一生中的哪一天停了下来,生命也会随之停顿。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晚餐的情景:整个屋子只为这样一件事情而存在,油灯因为它而照耀,地球为了它从白天转到了夜晚!那时候,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红薯;那时候,我们讨厌红薯。但恰恰是这些红薯,还有少量稻米把我们喂养成人。红薯、麦子和稻米,正是它们决定了我后来的人生。后来我们看事物想问题,都带上它们的痕迹。从一粒稻米身上,我听到一条江的流声,听到雪山在冬眠,又听到阳光在催它上路,听到云在飘,风在吹,雨水和泥土在窃窃私语。由此我知道,世间万
9、事,人心的重量,全都可以用一颗麦子或是一粒稻米来称量。我知道,粮食不但进入血肉,也成了我们的灵魂。(选自散文 ,2013 年第 10 期。有删节)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 分)【答案】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粮食与人的血肉联系,并以之与大机器时代粮食生产、消费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了粮食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和全部,表达了应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们应该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在黄土上,烈日下,风雨中,农民播种、拔草、收割,一年又一年,腰弯了,背驼了。那一粒粒饱满的粮食里,流淌着农民的汗水、农民的心血。爱惜粮食,是对农民的尊重,对劳动的尊重,更
10、是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敬畏。惜食惜福,从我做起。4主旨概括“5 方法”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如 2013 年高考四川卷中负重的河流 。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2分析首尾法。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4因文而异法。(1)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
11、问题的感悟和认识。(2)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3)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社会、生活的揭示或评价。5借助背景法。借助注解,了解相关时代背景,由此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主旨概括的答题模板概括主旨的格式一般为:概述文章内容(本文通过记叙,塑造了形象)写作意图(表达了,抒发了情感愿望)。典例二: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小题。寂静的童年赵霞5时值清明,我照例赶回老家去祭扫外祖父的坟茔。四月初的白马湖畔,正是江南草长的好时节。往返茔地的山路间,新翠与旧绿史相叠映,低处夹以几枝朱红笑靥的野杜鹃。白色的覆盒子花稀疏开在山脚田头,不做声地酝酿着五月里莓果累累的时光
12、。这个时节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久违而又熟悉的气息。可是山坡上、田畈间,只是一片悄然。路过童年时清明前后最热闹的一座山坡,灌木和瓜畦的分布还依稀如昨,却见不到半个游戏的人影。过去每到这时候因孩子们呼朋引伴地上坡嬉游而错落踏出的一径路痕,早已淹没在杂沓草间,不知所终。我想起那时候,乡下孩子从不会轻易放过这一年里最好的季节。放学回到家,将书包一扔,便去田间地头疯玩。傍晚时分,最受青昧的娱乐便是到坡头上放风筝。游戏的料作都是自己动手备齐。各人扎的简陋风筝,只是将裁成方块的旧报纸糊在从竹枝上劈下做成弓形的篾骨上,再垂以长长的两带纸尾,依其形似,名曰“豆腐风筝” 。此时从山下望去,只见坡头纸鸢冉冉摇曳,也是
13、春时一景。有一年,外祖父用乡下轻薄罕见的桃花纸为我扎了一个蝴蝶风筝。和“豆腐风筝”相比,它有着清奇的相貌和精致的骨架,翅翼处更染上了若干淡彩。这是为我不久后参加班上的风筝比赛预备的。比赛那天,我兴冲冲地将风筝带上了比赛的山顶。不料到了高处,轻薄的桃花纸竟怎么也吃不住忽忽的大风,只是徒劳地扇动着双翼。几次试飞都失败了,我举着蝴蝶面风而立,几乎落下泪来。童年的假日,有满满一天的时间可以恣意挥霍,不受日光向晚的约束。邀几个伙伴,各挎一只竹篮,从山脚的乌梢竹篷开始翻觅,拔取新生的笋芽。我最喜欢听笋节拔断时清脆的“毕剁”一响,有时玩得狠了,这欢愉的响声会一直延续到夜梦里被唤醒的还有另一些特殊的声音:登上
14、山顶,望见远处一阵猛风打着卷翻过山脊时那种惊心动魄的波浪;从伙伴间彼此较劲的跋涉中抬起头来,忽然看到对面漫山遍野的杜鹃一片殷红的热闹;穿林越涧地走出树丛的迷宫,迎面撞上一个开满紫色无名花的小小山谷这些无声的场景收藏在童年的回忆里,随着年龄的增长酝酿出了一些更奇妙的声音。那是自然以某种方式发出的生命的秘语。今天,当我回头去温习童年的生活时,这些声音似乎把某些自然的密码、对生命最朴素的认识永远地织进了我的心灵深处。多年来,尽管长久地远离山野,但春天里不经意间听到轻风拂动下一小阵枝叶的窸窣声,就可以把我带回到关于这个季节的一切生动的回忆里,让我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有的时候,在迷蒙的城市街角的一棵行道树
15、下想起那一大片灿烂的红,心里也会升起无边的温暖和欣慰。我由衷的感激那些陪伴我度过童年时代的那些自然世界的亲切声响,也从这样的回忆中领受着新的生活的营养。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它们的滋养,我的甜蜜而丰美的童年会显得多么静默苍白。然而,今天的故乡,熟悉的山水风云还在,却不知道我遗落的郡个童年去了哪里,走过的山道一片寂静,不再有旧时常见的童稚身影。空旷的野地,曾经是过去无数代孩子热衷的嬉游场所之一,如今也只是寂然。闲居的假日里,空气澄净,高天碧蓝,这样好的大阳天里,却没有了童年的身影。那些陪伴过无数代人童年的自6然声响,正从今天童年的生活中被悄然地屏蔽出去,取而代之的是关在狭小房间里与电视、电脑和繁重
16、的课业为伴的童年。我不知道,伴随着这一进程,是不是也有一些生命的声音,在永远地沉默下去(摘自文汇报 ,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第段描写作者清明节回老家扫墓时看到的故乡白马河畔的美丽景象,其主要作用是引出下文对童年时在故乡快乐生活的回忆。B. 外祖父的风筝,精致美好,可是参加比赛时却试飞失败,然而正是这次经历。让作者获得了依靠别人是无法获得成功这一深刻感受。C. 文章最后写到, “我不知道,伴随着这一进程,是不是也有一些生命的声音,在永远地沉默下去”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声音越来越少的忧虑之情。D. 文章以自己重年的快乐与今天孩子的不快乐
17、的对比为主线,通过描述童年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而获得的快乐,作者鲜明的态度已蕴含其中。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3文章的标题“寂静的童年”在文中所指的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1A2示例:(1)我童年时的成长伴随着大自然丰富而亲切的音响,我从中感受到了童年无比的快乐,从中了解自然,感知生命;(2)童年时这些的经历将陪伴我的一生,即使今天的生活,大自然也滋养着我,让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人世间的温暖。3示例:“寂静的童年”指的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今天的孩子只与电脑、电视作伴,只有繁重的课业为伴,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没有了大自然丰富的声音。曾经滋养我成
18、长的那些大自然的音响,正在孩子们的世界中逐渐消失,所以他们的童年是寂静的。蕴涵了作者对今天的孩子们远离大自然,缺少大自然的滋养,没有快乐童年的深深的忧虑之情。【解析】2这是一句情感句,注意答出“感谢”的原因:感受到了童年无比的快乐,从中了解自然,感知生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人世间的温暖。3注意答出“寂静”的原因:今天的孩子只与电脑、电视作伴,只有繁重的课业为伴,在他们的生活中7已经没有了大自然丰富的声音,再分析作者的忧虑之情。基本答题框架:审清题目,明确概括方向定向读文,寻找答题依据,分层筛选,提炼整合因题作答,提高要点意识难点专练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有墙薜荔朱以撒在滋润的水乡小镇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知识点 讲解 阅读 预热 试题 专题 13 概括 主旨 情感 解析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