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内容主题阅读汇编之秋日私语专题07秋之花(含解析).doc
《2019届高三语文内容主题阅读汇编之秋日私语专题07秋之花(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语文内容主题阅读汇编之秋日私语专题07秋之花(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07 秋之花秋天,不只是落红败落,自然有硕果累累的收获。入秋,万物肃杀,纷纷凋零,唯有菊花和桂花,枝头沁出一片馨香,让人如何不驻足欣赏。【秋花古诗吟咏】1、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
2、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22、郑思肖寒菊/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赏析】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3、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橱 通:厨)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销 一作:消)【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
3、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4、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赏析】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5、李商隐菊花
4、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赏析】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虽然诗中写到陶渊明,但根本点则不是甘于田园。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这里的的菊花,淡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他们既有陶公篱旁的雅色,又有罗含院里的淡香。它不畏霜露,却担心夕阳。它可以傲然凌霜盛开,却面对时光流逝无奈。即使它枯萎了,也可以制成美酒,盛在精巧的鹦鹉杯中,来到高贵的宴席之上。这里诗人热情讴歌了菊花的雅色和清香,高度赞扬了菊花不怕霜露的傲骨以及可贵的奉献精神。诗人咏菊,以自己的观感为主,描述很是抽象。菊中有我,我中有菊。纵然凋谢,留下的也是白玉高堂里的精华
5、。李商隐晚年落泊,但毕竟是帝室远亲,他自己也以3此为荣。诗人用“金鹦鹉”“白玉堂”婉转地表白了自己的身世。可是,他的身份并没有有给他带来实质上的好处,纵然才俊,亦不见用。通观全诗,诗人状物新奇引典自然,锐意中有伤时,哀婉里有进取,大有孤芳自赏之意,绝无叹老嗟卑之嫌。6、谢懋霜天晓角桂花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赏析】这是一首咏桂花的咏物词。但在词中,作者借物寓怀,陈义甚高。上片,写桂花的形象与高洁的气质。“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描绘桂花枝叶的形状,花的色泽,写出了桂花与其他花卉的不同。“占断花中声誉”,它占尽
6、了花中的声名,为什么呢?“香与韵、两清洁”。两句话,六个字,道尽了桂花的佳处。可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历来咏桂花的诗词不少,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又,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氐村作诗:“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咏桂花之香。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目释其枯树之叹:“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容。”赞美桂花果实之美。苏轼诗:“江云漠漠桂花湿,梅雨翛翛荔子然。”然,同燃,形容荔枝色红如火。李清照鹧鸪天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都是称颂桂花的花色之美。然而,谢懋的“香与韵,两清洁。”却言简意赅,一语道破了桂花的佳妙之处。下片抒情。过片处“胜绝,君听说”。承上片趣旨,极度
7、赞美桂花的绝佳。“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相传月中有一棵桂树,诗人常用月光皎洁,桂枝飘香,形容秋夜景致。金庭、玉阶,都是天宫的庭院。这里用“玉阶月”结束全篇。7、曹雪芹代别离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赏析】小说中,林黛玉病卧潇湘馆,秋夜听雨声淅沥,灯下翻看乐府杂稿,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
8、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4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春江花月夜系初唐诗人张若虚所作,是一首写离愁别恨的歌行。这首诗在格调和句法上都有意模仿它。“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前者是乐府题。代,如同“拟”,仿作的意思。用“代”字的乐府题,南朝诗人鲍照的集中特多。一般情况下,乐府诗不另外再加题目,这里因为又仿初唐歌行春江花月夜而作,所以又拟一个字面上与唐诗完全对称的、更具体的诗题。【秋花古文吟诵】秋兰赋 1袁牧秋林空兮百草逝,若有香兮林中至。既萧曼以袭裾 2,复氤氲而绕鼻 3。虽脉脉兮遥闻 4,觉熏熏然独异 5。予心讶焉,是乃芳兰,开非其时,宁不知寒?于焉步兰陔
9、6,循兰池,披条数萼 7,凝目寻之。果然兰言,称某在斯。业经半谢,尚挺全枝。啼露眠以有待,喜采者之来迟。苟不因风而枨触 8,虽幽人其犹未知。于是舁之萧斋 9,置之明窗。朝焉与对,夕焉与双。虑其霜厚叶薄 10,党孤香瘦 11,风影外逼,寒心内疚。乃复玉几安置,金屏掩覆。虽出入之余闲,必褰帘而三嗅 12。谁知朵止七花,开竟百日 13。晚景后凋 14,含章贞吉 15。露以冷而未晞 16,茎以劲而难折;瓣以敛而寿永 17,香以淡而味逸 18。商飙为之损威 19,凉月为之增色 20。留一穗之灵长21,慰半生之萧瑟 22。予不觉神心布覆 23,深情容与 24。析佩表洁 25,浴汤孤处 26。倚空谷以流思
10、27,静风琴而不语28。歌曰:秋雁回空,秋江停波。兰独不然,芬芳弥多。秋兮秋兮,将如兰何!【注释】1、兰:兰花。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草兰,又名春兰。一茎一花,花清香。一茎数花者为蕙,俗名蕙兰。又一种开于秋季,亦一茎数花,以产于福建,故称建兰。2、萧曼:高远的样子。袭裾:熏染衣襟。裾(j):衣服的前襟。3、氤氲(ynyn):气流动荡弥漫。4、脉脉:相视貌,含情不语貌。5、熏熏(xn):和悦貌。6、陔(gi):田埂。7、披条数萼():分开树条数着花朵。8、枨(chng):触动。9、舁(y):抬。萧斋:书斋的别称。唐李肇国史补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李约竭产自江南买归东洛
11、,匾于小亭以玩之,号为萧斋。”10、虑:忧虑。511、党:亲朋相伴。12、褰(qin):撩起,用手提起。诗经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13、开竟百日:竟然开了百天。14、晚景后凋:绽放得迟,凋谢也晚。15、含章贞吉:内涵文采,中心纯正。16、晞(x):干。17、瓣以敛而寿永:花瓣因收敛而保持时间长。18、香以淡而味逸:香气因清淡而长时间有味道。19、商飙(bio):秋风。损威:减损威力。20、增色:增加色彩,更加艳丽。21、灵长:延绵长远。22、萧瑟:萧条寂寞。23、布覆:边布盖满,即充满内心。24、容与:安逸自得貌。屈原九歌湘夫人:“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25、析佩表洁:解下
12、玉佩表明高洁。26、浴汤孤处:沐浴后孤居幽处。27、流思:思绪飞扬。28、静风琴:没有风而檐闻的铁片不动。风琴:挂在檐间的铁片,风吹相撞发出声音,也称风铃、铁马。【白话译文】秋林空寂,百草凋衰,似有幽香从林中传来。这香味既像围着衣襟在弥漫,又不时缭绕于鼻端。虽然若断若续地似来自远处,却和悦温馨,沁人心脾,香味独特。我心中很诧异,这是兰花的芳香,但是开得不是时候,难道不知道寒天已到?于是顺着地埂去寻找,沿着兰花池,拨开叶片,仔细地数那正开或尚未开的花朵。果然那兰花好似开口说话了,说我在这里。一看已经谢了差不多一半,整个枝条还挺着。像是眼含泪水有所期待,采摘者虽然来迟,却也使自己心中高兴。若不是因
13、为风吹香动,即便是幽居的人也未必知道。于是把兰花拾进书斋,放在明亮的窗前,朝夕为伴。担心它薄叶难禁秋霜,发茎又少形体孤单,加上风吹日晒,可能会受不了而生病。于是又把这兰花放在饰玉的几案上,用绣金的屏风围盖。经常利用进出的一些暇余,掀起围盖来再三嗅花香。谁知这七朵花连续开了竞有一百日,开到后来,仍然精神内敛,不稍松懈。露因为冷而未晾干,花茎劲韧难于摧折,花瓣敛聚花期很长,香味虽淡却逸向四方。秋风虽在为它减却仪容,冷月却为它增添光彩。留下最艰贞一朵花,慰藉那大半生的萧条。6我情不自禁地心神为之倾覆,对它顾眷情深。解下身上的所佩等杂物,沐浴而独处,让自己的思想在空寂中自由驰骋,静静的屋檐风铃缄默不语
14、。那赞颂的歌是这样: “秋雁经过长空,秋天的江水平静无波。兰花却与此不同,经秋更芬芳。秋啊秋啊,你能拿兰花怎么样呢?”【文章赏析】文章从闻到兰的香气写起。“秋林空兮百草逝,若有香兮林中至。”这股香气在天气寒冷、百花凋谢的远方传来,芳香异常,引起作者的惊异。猜想一定是秋兰发出的香气,于是“步兰陔,循兰池,披条数萼,凝目寻之”。这里作者笔下暗示出两个问题:一是兰不以华美艳冶诱人,而是远居幽深,芳香自溢;二是百草披靡而兰花正香,暗示了兰耐严寒、傲雪霜、坚韧自持的性格特点。这样写既寄寓着作者的思想,又为下文“舁之萧斋,置之明窗”的描写做了铺垫。作者在寻找兰的时候,果然兰在那里说话了,它大声地喊道:“我
15、在这里。”(“某在斯”)于是作者靠近去看,只见这株秋兰已是“业经半谢,尚挺全枝”。它两眼含着泪水,像是有所等待;然而高兴的是采集它的人终于姗姗而至了。这是正面描写秋兰的第一层。作者落笔不俗,将秋兰人格化。兰虽以孤芳傲世,但是毕竟还希望人们闻到它的香气。同时这一描写,又不自觉地流露出作者隐居与出世的矛盾心情。接着作者把兰抬进自己的书房,以便朝夕相对。又顾虑天气渐冷寒气袭人,于是“复玉几安置,金屏掩覆”。作者在工作百忙之余,也“必褰帘而三嗅”。这层描写充满了诗意,作者对兰不仅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方法,而且又以夸张的笔墨和激情叙写自己对兰的喜爱,以寄托自己对清高处世生活道路的欣赏。从“谁知朵止七花”开始
16、,作者对兰进行更深层次的描写。它虽然开花不多,但却“开竟百日”,而且凋谢得很晚,始终含美于内而又安祥贞静地迎接着气候的变化。直到很冷的时候,花梗已冻得僵直,但仍坚韧很难被折断;花瓣已冻得收缩,但仍像要开放的样子,而且淡淡地散发着香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秋兰最后留着一朵花儿,挣扎在严寒之中,来安慰半生沦落的人,令之心神感动。因此“留一穗之灵长,慰半生之萧瑟”一句,是物情人情的高度统一,也是作者对秋兰最大的歌颂和赞美。文章最后几句用诗歌的形式结尾,是赋体常用的形式,它起到总括前文的作用。赋的写作特点通常是“体物写志”,因此体物铺叙之后的诗歌结尾,也正是作者点明主题、披露作意的时机。本文“写志”的地
17、方在行文中时有流露,“歌曰”部分更是集中表现,作者直接提出:兰幽居避世,清高自守,有自己独特的生活道路。这篇小赋,作者注意字句的工整对仗,音节的轻重协调,内容新颖,融合作者的独特感受,具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这篇赋作者通过赞美兰花不以艳色媚世,徒以幽香怡人的高尚品质及兰花的清幽高洁、凌寒独秀的品性风貌,寄托了作者洁身自爱、超尘脱俗的人格追求及清高自持的处世思想。7【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历溧水、沭阳、江宁等知县,有政声。33 岁时以父丧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于小仓山筑园林,取名随园,从此吟诗
18、授徒以终。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秋花诗歌吟唱】桂花天奴桂花是一树芳香的风景桂花是一个芬芳的女子桂花四季长青桂花落地生根星星的光芒 随风怒放花蕊如莹 香气十里飞舞桂花从不结果桂花找不到秋天却让你内心硕果飘香随意延伸一枝就是千秋离骚与写意宋词桂花最爱把平凡日子诱杀 成一浪又一浪风吹雪花的快感和烂漫桂花多么年轻桂花只在内心的年轮中刻下皱纹 隐身风雨桂花的一声又一声软语8呢喃 在生活的空间用药的味道 精心守护大地之上暗香之中 叶片浮动有花如米有米如爱【秋花名篇欣赏】菊有黄花丁立梅 一场秋雨,再紧着几场秋风,菊开了。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历来入得诗的菊,都是以这般姿势开着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届高三 语文 内容 主题 阅读 汇编 秋日 私语 专题 07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