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戊戌变法第4课戊戌政变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戊戌变法第4课戊戌政变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戊戌变法第4课戊戌政变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4 课 戊戌政变指导意见 学习要求1.了解百日维新期间新旧势力交锋的表现。2.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3.认识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近代道路的曲折性。知识点一 新旧势力的交锋1.原因:维新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抵制和反对。2.交锋举措(1)旧势力:以慈禧太后为首。解除支持新政的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大部分中央和地方官员对新政抵制。荣禄等人暗中勾结,密谋由慈禧太后训政。(2)新势力:以光绪帝为首。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名尚书及四名侍郎的职务,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 。拉拢袁世凯,
2、却不识其真面目,游说列强支持落空。3.态势:光绪帝和维新派形势危急。知识点二 百日维新的失败1.导火线(1)光绪帝受到慈禧太后训斥,召见杨锐商议对策,授以密谕。(2)谭嗣同拜访袁世凯,但没有得到袁世凯的明确支持。(3)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2.过程(1)1898 年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 ,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2)慈禧太后下令逮捕“军机四卿”及其他维新派人士, “戊戌六君子”被杀害。(3)政变后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之外,其他新政措施全被取消。 “百日维新”宣告失败。知识点三 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1.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
3、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2(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幻想。2.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又坎坷的。3.历史意义(1)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希望通过改革实现中国独立、民主和富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他们试图实行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符合历史发展趋势。(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概念阐释】1.戊戌政变:1898 年 9 月,以慈禧太后为首的
4、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2.戊戌六君子: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 6 人于 1898 年 9 月 28 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3.改良主义:改良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想,一般来说,是作为暴力革命对立面而出现的。改良主义并非排除暴力革命,而是以温和的手段在细枝末节上对原有体系制度进行修定补充。【思维点拨】1.新旧势力各自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采取一系列措施,双方的交锋点是人事安排和军事力量的控制,交锋中新势力处在弱势。2.维新派
5、变法措施严重触及了守旧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和反对。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对势力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社会基础。3.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封建势力过于强大,不是袁世凯的告密。袁世凯告密加快了戊戌政变的进程及斗争的激烈程度。【结构图示】 戊戌政变3主题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性质和意义史料研读史料一 戊戌变法初期,康有为认为“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 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连类并败,必至无功” 。戊戌政变后,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市民百姓围观(戊戌)六君子,纷纷叫骂:“乱
6、臣贼子,书生狂徒,割了他们的舌头!不好好读圣贤之书,跑出来祸乱人心!”史料二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的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史料三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
7、的起点 。危兆盖回顾戊戌,重温历史1.史料一说明变法者急于求成,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困难。也没有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经过三年改革可以实现自主。2.史料二肯定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中的积极作用。3.史料三肯定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史学界把戊戌变法看作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起点。1.据史料一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强求变法的“速度” “全变” ,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2.据史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 。4提示 影响:拉开了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序幕。尝试:废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选派留学生
8、等。3.据史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提示 评价:变法触动了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力量薄弱,变法以失败告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史论归纳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1)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2)经济上: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思想上: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
9、醒。(4)文化教育上: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设立新式学堂,也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5)社会生活上: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6)军事上:推动了军事近代化,变法有利于军事力量的增强。1.光绪帝诏令:“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这从本质上表明光绪帝( )A.主张变法图强,建立资产阶级立宪政治B.杂糅中西学精华,创造新儒学体系C.维护封建根本,与守旧派根本
10、利益一致D.崇尚经世致用,主张兼容中西解析 由“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可知,光绪帝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体系,与顽固派根本诉求一致,故本题选 C;A 错误;B、D 并非本质性内容。答案 C2.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中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场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著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5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解析 “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场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著即行停罢” ,说明戊戌变法的措施被废除,维新变法运动失
11、败,与此直接相关的是戊戌政变,故 B 项正确。答案 B3.1898 年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 ,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导致慈禧太后这一做法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B.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太后统治的基础C.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D.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解析 戊戌变法触及封建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损害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所以他们发动了戊戌政变。答案 B4.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 184 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
12、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解析 从材料中“诏令 184 条”可知政令颁发之多,改革者改革之心切。 “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进一步佐证改革进度超出了正常幅度,急于求成,故选 A。答案 A5.戊戌政变后,大部分新政措施被推翻、废止,重行禁止士民上书,大权被慈禧太后所掌握,皇帝徒有虚名,改革之事,遂成泡影。当时被保留下来的是( )A.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取士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C.精简机构,裁减冗员D.设立京师大学堂解析 戊戌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外,其他新政措施全被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考 历史 第七 单元 戊戌变法 戊戌政变 新人 选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