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所谓“晚唐” ,始于唐文宗时期,讫于唐的灭亡,约 80 年。晚唐时期,政局更加动乱,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诗歌适应时代变迁,有了新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晚唐诗歌的总体风格是致力于艺术形式的精工雕琢,用苦闷象征代替功利目的,集中于感情和情绪心理的抒发,以哀怨悱恻为美、以悲凉萧瑟为美、以淡泊情思为美、以幽艳细腻为美,追求韵外之致。晚唐诗坛呈现出“夕阳无限好”的风韵,涌现出一大批成就突出的诗人。杜牧、李商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一时期大至分两段:前段:杜牧、李商隐对唐诗发展做出了贡献。后段:直接反映现实的诗篇、艳情诗进一步发展。晚唐诗歌,有着多元的价值取向。以李商隐为代表的诗人
2、,对细微幽深的审美追求,成为此时诗坛的主导风气,朦胧凄婉的诗歌意境,更多地存在于晚唐诗歌中。以杜牧为代表的诗人,诗歌主要倾向抒写个人情况,把伤感、怀古、伤今情绪带到诗坛。仕人的闺阁情怀、爱情题材的艳丽诗风,在晚唐有一席之地。主要以温庭筠、韩偓等诗人为代表。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以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罗隐、杜荀鹤等诗人为代表,作品体现了避世心态和淡泊情怀,形成了淡泊的诗歌意境。本专题以“小李杜”的诗歌鉴赏为主,兼顾选了几篇其他诗人的诗篇。九日齐山登高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内心的抑郁。本诗把旷达和愤郁两种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用峻峭挺拔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寄扬州韩绰判官以对扬州城特定的景观和优美的
3、意境的描写刻画来怀念并调侃故人。风格悠扬,清丽俊爽。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应是一首感情深挚、委婉缠绵的爱情诗,诗人写出了爱情成就的艰难、两地相思的痛苦以及对爱情坚贞的意志,写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安定城楼则是登楼抒怀,以贾谊、王粲自况倾吐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讽刺嫉贤妒能的统治者。诗中灵活用典,含蓄又尖锐;感情浓郁,格调激昂,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长安晚秋写诗人渭中的见闻,通过特定环境中的秋景描写,反映诗人宦游羁旅之苦和思归之情。商山早行中形象鲜明地勾画了山村早晨的景色,真切地表达了封建社会中一般旅人共同的羁旅之思。 1了解晚唐诗歌的基本倾向和特点。2把握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3理解杜牧诗歌的思想
4、内容及艺术成就。- 2 -4理解晚唐其他一些诗人的诗作的思想内容和诗歌创作的手法技巧。1.鉴赏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这首登临诗,要着手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领略其感怀的艺术技巧。欣赏作品的意境美是理解寄扬州韩绰判官的关键。2鉴赏李商隐的无题应注意从表现手法去理解其内容, 安定城楼要准确理解诗歌中运用的典故神话的寄托之意。3阅读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就很容易理解:(1)分析诗题,知道写作重点。(2)抓住诗歌意象,理解作品内容。(2)找出关键词句,把握思想感情。(4)辨析表现手法,明确表达作用。(5)从字句入手,揣摩诗歌语言。九日齐山登高常识速览识 作 者 诗、赋、古文大家杜牧杜
5、牧(803853),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 。他所生活的晚唐,藩镇拥兵,宦官专权,民不聊生, 阿房宫赋就是他二十三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杜牧诗歌创作成就很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 ;他的诗作和李商隐齐名,他俩又被称为“小李杜” 。其诗风格俊爽清丽。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探 背 景 九日齐山登高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诗中的“客”是诗人张祜,张祜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挤,未能被重用。杜牧对他的被排挤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
6、写了此诗,表达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巧 识 文 这是一首自慰、慰友的抒怀诗,诗中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抱负不得施展而引发的不平与感慨,同时也明显地流露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失意时所产生的消极颓废、放达自信的生活情趣。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江涵/秋影/雁/初 ,与客/携壶/上/翠 。飞 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 。归- 3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 。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 。衣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 杜牧在这首登高诗中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一说抑郁之思以旷达书之)读时须变化着语调、
7、读出这两种情感。文本精析1首联有一个字用得特别有情味,请找出来分析。【答案】 “江涵秋影雁初飞”中的“涵” 。 “涵”是“包容”的意思,诗人描绘秋景,不再是迎面远眺,而是俯觅江水,从碧波如画的清溪中,见到鸿雁南飞和秋景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涵”字,曲折地摄入眼底。一个“涵”字把江水拟人化,江水仿佛把秋景和飞雁都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喜悦之情。2试分析首联景物的描写手法。【答案】 3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两句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两句意思是: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高时为夕阳西下、人生迟暮而感慨
8、怨恨。这里诗人是想用偶然的开心和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于心中的郁闷,但郁闷是仍旧存在着的,而落晖也毕竟在眼前。4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 ,你同意吗?请简要分析。【答案】 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或者另一种回答: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诗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 4 -和欣喜两种情绪)寄扬州韩绰判官常识速览探 背 景 唐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间,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做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幕中任节度使判官的韩绰
9、相识。这首诗是当时杜牧离开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杜牧在韩绰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深厚的情谊。巧 识 文 这是诗人别后寄给友人的一首小诗。诗人描绘了扬州美丽的景观,在清丽俊爽的画面中,抒发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流露出了自己对扬州的怀念。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青山/隐隐/水/迢 ,秋尽/江南/草/未 。迢 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 ?箫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 杜牧擅长绝句,常能用这类小诗写景抒情,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表达真挚的情思和深邃的意境。这首七言绝句,正是诗人
10、用他那爽朗、峭拔、俊丽的语言,抒发了对旧日扬州和故友的思念之情。诗写得情真韵美。读时要体现出这一特点。文本精析1 “青山隐隐水迢迢”中“隐隐” “迢迢”写景中蕴含无尽情趣,试简要分析。【答案】 “隐隐” “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2 “秋尽江南草未凋”一句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答案】 虽然已过深秋,但江南草木仍未凋落。正是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华之乡的故人。3后两句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
11、 5 -【答案】 展现了二十四桥拱月、美人吹箫的明丽画面,是诗人臆想中秋后月夜的扬州,也是诗人早年生活在扬州时景象的再现,同时又寄托着对别后的扬州和友人的殷切思念。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常识速览识 作 者 牛李党争的牺牲品李商隐李商隐(约 813约 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是晚唐的大诗人、骈文名家。他与杜牧并称,后人称他们为“小李杜” 。其诗渊源颇广,宋玉之感伤、杜甫之沉郁、李贺之象征对李商隐的影响尤深。其诗颇多忧怀国运、慨讽时事之作,亦多抒写情怀、感慨身世之
12、篇,其咏史、咏物、无题诸篇,及七律、七绝二体,成就尤高。其诗构思新奇,文辞清丽、意蕴深微,精于用典。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称颂。存诗六百余首,有李义山诗集 ,文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樊南文集 樊南文集补编 。全唐诗存诗三卷,补诗四首。探 背 景 李商隐生活的晚唐时期,国势江河日下,开元盛世的繁华景象早已荡然无存,社会矛盾尖锐激烈,他空有拯救危亡、扭转乾坤的宏图大志,但生不逢时,壮志难酬,诗人只能以委婉之笔,曲折地倾吐心中隐微无尽的情怀。巧 识 文 无题诗是诗人作诗另有所托,不便标明诗题。李商隐所写的无题诗约有十余首,这类诗多写得隐晦曲折,含蕴遥深。其中大部分以爱情为主题,或者借写有关事
13、情来寄托其政治上的失意或困惑。本诗主要是写爱情的缠绵、执着和离别相思之苦。一说可能有政治方面的隐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通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相见/时难/别/亦 ,东风/无力/百花/ 。难 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 。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 。看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提示】 这是一首爱情诗,抒发了男女双方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全诗抒情有回环往复婉转深微的特点。全诗可以分成四个部分,诗的每两句就是一个抒情层次。首联由抒情入笔写惜别之苦,颔联借春蚕和蜡烛自比,写对爱情的忠贞。颈联转换角
14、度,推己及人,因为诗人自- 6 -己对对方的相思到了刻骨铭心的程度,因而便设想对方也在思念着自己。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通篇以“别”为主题,四联虽有所侧重,内在联系却非常紧密,始终围绕“情”与“思”展开,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把忧伤、祝愿、希望等复杂丰富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层层深入,回环往复,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读时注意这一特点。文本精析1李商隐的爱情诗以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最著名,试分析前两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答案】 首句以“见难” “别难”为启,说相见的机会是难得的;但既相见了,又忘情不了就更难舍难离。第二句写景, “东风”即春风。一度春风易逝,转入暮春时节,百花衰残,凄凉无比
15、,睹物思情。三、四两句对思情作进一步的描绘,以“春蚕到死” “蜡炬成灰”做喻。2请简要赏析无题颈联中“但” “应”二字。【答案】 “但” ,意思是“只,仅仅” 。 “但愁云鬓改” ,只为鬓发脱落、容颜憔悴而愁。这一“但”字,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自己子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永葆青春。“应” ,意思是“应该” ,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女子寒夜相思,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体现
16、了对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3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写了一场悲伤的送别,请分析诗歌中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几幅画面,分别使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情感?画面 暮春伤别 _ 别时寄语诗句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意象 _ 春蚕丝尽、蜡炬成灰晓妆对镜、月夜苦吟 _情感 凄凉无奈 _ 迷茫沉重- 7 -手法 情景交融 _ 想象联想【答案】 诗中共营造了三幅画面:暮春伤别、别后相思、别时寄语。画面 暮春伤别 别后相思 别时寄语诗句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意象 东风无力百花凋零 春蚕丝尽、蜡炬成灰晓妆对镜、月夜 苦吟 蓬山遥遥青鸟 殷勤情感 凄凉无奈 悲苦忠贞 迷茫沉重手法 情景交融 比喻 双关推
17、己及人 想象联想安定城楼常识速览探 背 景 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诗人 26 岁,因应试落第,客游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写此诗来抒发愤懑之情。巧 识 文 安定城楼是作者应试不中而写的一首失意自谴之作。诗人有拯救危亡、扭转乾坤的宏图大志。但生不逢时,横遭猜忌,备受打击。诗中感叹壮志难酬,并将笔锋指向那些贪图私利的权贵,表达了激愤之情。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迢递/高城/百尺/ ,绿杨/枝外/尽/汀 。楼 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 。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 。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2在前面
18、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诗风平易流畅,但寄托却很幽深,情感波澜显得层层回旋,而又层层深入。围绕意境的“高远”这一中心,抒写了高楼远眺。先写历史上理想高远的悲剧人物,再写平生理想是怎样高远的具体内容,最后又用高远理想的光芒,探照出那些庸碌无耻之辈的丑恶。这里,有胸襟的自白,也有对朋党的鞭挞;有用世的决心,也有对隐居的向往;有登楼极目的忧患和壮怀的抒情,也有表现为斥责和嘲笑相结合的讽刺,朗读时须用心体会。文本精析1 安定城楼一诗最突出的特点是用典,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意义?典故 意义_以“贾生”(即贾谊)和“王粲”两位古代名人自比。当年贾谊上书献策、王粲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余晖 中的 晚唐 教师 用书苏教版 选修 唐诗宋词 选读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