鞅变法2_2秦国的崛起学案人民版选修1.doc
《鞅变法2_2秦国的崛起学案人民版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鞅变法2_2秦国的崛起学案人民版选修1.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课 秦国的崛起预习导引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重点:商鞅变法的必要性;给秦国带来的巨变;变法成功的因素。2.难点:正确评价商鞅变法。知识点一 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1世卿世禄制(1)基础:宗法制和分封制。(2)特点:各级贵族按照等级,世袭高官,享受厚禄、特权。(3)作用: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军功爵制(1)背景:战国时已实行赐爵制,并和官制紧密联系。(2)实行: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3)内容 制 定 二 十 级 爵 , 按 功 授 爵 。 宗 室 贵 族 无 军 功 不 得 授 爵 位 和 取 得 贵 族 身 份 ,有 功 劳 者 才 可 享 受 荣 华
2、 富 贵 。 )(4)作用 统 治 集 团 内 部 构 成 发 生 重 大 变 化 , 出 现 一 批 军 功 地 主 ,成 为 秦 统 治 阶 级 的 重 要 支 柱 。 宗 室 地 主 地 位 下 降 。 废 除 了 世 卿 世 禄 制 , 打 破 了 贵 族 世 袭 制 , 用 人 灵 活 。 加 强 了 秦 军 的 战 斗 力 。 )图解历史 商鞅变法后秦国统治集团结构的变化。知识点二 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1 “夷狄遇之”(1)起源:秦人由“戎狄”中分化出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2(2)建国:公元前 771年,秦才成为诸侯国。(3)地位 与 中 原 各 国 交 往 较 少 , 一
3、 直 处 于 弱 势 地 位 。 不 能 参 加 中 原 各 国 的 盟 会 。 )2 “虎狼之国”(1)原因 商 鞅 变 法 使 秦 国 综 合 国 力 大 增 , 政 治 威 望 日 高 。 秦 国 实 行 鼓 励 军 功 政 策 , 加 强 了 秦 军 的 战 斗 力 。 )(2)表现 公 元 前 341 前 340年 , 秦 国 打 败 魏 国 ,迫 使 其 割 地 求 和 , 从 此 秦 国 成 为 军 事 强 国 。 在 对 外 征 战 中 取 得 了 一 系 列 的 军 事 胜 利 。 )(3)影响 东 方 六 国 震 惊 , 纷 纷 寻 找 应 对 之 策 。 秦 国 完 成
4、统 一 的 趋 势 已 势 不 可 挡 。 )知识点三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1商鞅之死(1)原因 商 鞅 变 法 侵 犯 了 旧 贵 族 的 利 益 , 遭 到 他 们 的 强 烈 反 对 。 商 鞅 采 用 铁 腕 手 段 , 压 制 和 打 击 旧 贵 族 , 加 剧 了 二 者 的 矛 盾 。 公 元 前 338年 , 秦 孝 公 去 世 , 商 鞅 失 去 支 持 。 )(2)过程保守势力诬陷商鞅“谋反” 。商鞅被迫起兵反抗,被秦惠王击败。2秦法未败(1)表现 秦 国 基 本 建 立 起 封 建 专 制 中 央 集 权 政 治 体 制 。 变 法 使 秦 国 社 会 经 济 不 断 发
5、展 。 变 法 时 期 形 成 的 崇 尚 耕 战 的 风 气 得 以 延 续 。 )(2)影响:秦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使兼并战争演变成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思维导图 商鞅变法主题一 商鞅变法的影响【史料探究】1积极性史料一 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狄遇秦,(秦国被视为西戎夷狄,被中原各国瞧不起)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中原各国)之3会盟。 资治通鉴卷二史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思考(1)据史料一,指出商鞅变法前秦国的情况如何?(2)结合史料一、二,说明
6、商鞅变法取得了什么成果?答案 (1)中原各国瞧不起秦国;各诸侯国会盟,排斥秦国;秦孝公迫切希望改革图强。(2)实现了富国强兵;在与楚国、魏国的争霸中取得了优势;在各诸侯国中的地位大为提高。2局限性史料 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曰:“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非鞅思考(1)史料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什么?(2)从商鞅个人的结局中,我们能得出什么认识?答案 (1)弊病:法律过于严酷。(2)认识:改革
7、者要德、法并用,不能施行严刑峻法。【史论归纳】商鞅变法的影响1积极性: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经济上(1)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2)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给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政治上(1)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2)商鞅变法中许多具体措施,如二十等爵制、县制、什伍、连坐制度等长期得到沿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4军事上(1)奖励军功,达到强兵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秦国
8、军队的战斗力。(2)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主动权,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方针,不断取得重大胜利,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局限性(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罚严苛。(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什伍、连坐制度的推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3)变法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4)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主题二 关于商鞅变法的评价【史料探究】史料一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
9、下。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贾谊治安策史料二 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中国古代史资料思考(1)根据史料一,指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理由是什么?(2)结
10、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论证史料二中“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的观点。答案 (1)遗弃礼义传统,废止仁德政策;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世情淡薄;引发人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5(2)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转型。【史论归纳】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运动的评价(1)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给予基本肯定或否定的整体评价。(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只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
11、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3)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并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1观察下图,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到拥有“威武的秦军” ,这主要得益于商鞅( )威武的秦军A奖励耕织 B实行县制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军功爵制答案 D解析 商鞅推行军功爵制,极大地激发了秦人当兵和参战的积极性,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2下图是秦国疆域扩大的形势图,商鞅变法与它的内在联系应是( )A变法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统一6B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C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无关D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答案 B解
12、析 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使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这就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3 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 338年)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哪一阶层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答案 A解析 通过阅读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知反对商鞅、诋毁商鞅的应该是商鞅变法中利益的损害者没落贵族,故选 A。4公元前 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 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法 _2 秦国 崛起 人民 选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