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试卷(含解析).doc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试卷(含解析).doc(3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长安一中高 2016 级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 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 )A. 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和系统B.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C. 蛋白质,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 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多细胞生物才有多种组织,植物细胞没有系统层次,故 A 错;病毒虽无细胞结构,但必需在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故 B 错;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蛋白质和核酸是物质而非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故 C 对;生物体在结构上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故 D 错。考点:本题考查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SARS 病毒是一种单链+RNA 病毒。该+RNA 既能作为 mRNA 翻译出蛋白质,又能作为模板合成-RNA,再以-RNA 为模板合成子代+RNA。下列有关 SARS 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 遗传物质是+RNA,其中含有遗传信息和密码子B. 复制时会出现双链 RNA,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C. 翻译时的模板及所需的酶均由宿主细胞提供D. 增殖过程中会出现 T-A、A-U 碱基配对方式【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SARS 病毒为 RNA 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所以+RNA
3、 中含有遗传信息。+RNA作为 mRNA 翻译出蛋白质时, +RNA 中含有密码子,故 A 项正确;+RNA 复制时先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一条-RNA,再以-RNA 为模板合成子代+RNA,可知+RNA 复制时会出现双链,但该过程需要 RNA 复制酶的催化,而不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B 项错误;翻译时所需的模板是+RNA,由病毒自己提供,C 项错误;该病毒增殖过程中涉及 RNA 的复制和翻译,都是2在 RNA 与 RNA 之间进行碱基互补配对,所以不会出现 T-A 碱基配对方式,D 项错误。3.下列关于乳酸菌、酵母菌和青霉菌这三种微生物的共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活细胞内时刻发生着 ATP
4、和 ADP 的相互转化B. mRNA 都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发挥作用C. 都能在核糖体上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并合成多肽链D. 遗传物质都是 DNA,并且都能发生基因突变【答案】B【解析】所有活细胞内都时刻发生着 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A 项正确;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核膜和核孔,B 项错误;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和青霉菌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内都有核糖体,并且都能在核糖体上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并合成多肽链,C 项正确;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并且都能发生基因突变,D 项正确。【点睛】本题以乳酸菌、酵母菌和青霉菌为素材,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
5、结构的异同等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明确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 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B. 酶在催化反应前后,其分子结构不变C. 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发生了变性D. 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答案】C【解析】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A 正确;作为催化剂的酶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其分子结构不变,B 正确;少量的盐能够促进蛋白质的溶解,但如果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现象叫做盐析,依据的原理是
6、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盐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没有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C 错误;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的性质,难度不大,注意蛋白质的盐析是可逆的,变性是不可3逆的。5.图甲中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图乙表示由四个单体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图甲中的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是脂肪B. 若图甲中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则可用无水乙醇提取C. 图乙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 3 个D. 图乙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 5 种【答案】D【解析
7、】的组成元素只有 C、H、O,且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可能是脂肪,A 正确;的组成元素是 C、H、O、N、Mg,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则可能是叶绿素,可用无水乙醇提取,B 正确;乙图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为四肽,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需要 3 分子水,所以水解后的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 3 个,C 错误;乙图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为 DNA,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 A、C、G、T,共 6 种,D 正确。6.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的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B.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葡萄糖C. 细胞中的核酸都是遗传物质D. 原核细胞中不含磷
8、脂和固醇【答案】A【解析】A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器膜含磷脂和蛋白质,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包括中心粒和核糖体,中心粒含微管蛋白、中心体蛋白等,核糖体由蛋白质和 RNA 构成,所以任何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A 正确;B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而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4体,B 错误;C细胞中的核酸包括 DNA 和 RNA,具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 DNA,C 错误;D原核细胞的细胞膜组成成分中含有磷脂和固醇,D 错误;答案选 A。7. 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 DNA 中不同的核苷酸的连接方式一定不同B. 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一定无分解作用C. 以
9、 RNA 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D. 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草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NA 中不同的核苷酸的连接方式都是脱水缩合,A 错。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衰老细胞结构有分解作用,B 错。以 RNA 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 DNA,C 错。高等植物无中心体,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化合物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8.下列关于细胞和细胞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A. 人体肌细胞产生 CO2的唯一场所是线粒体,其膜上不存在运输氧气分子的载体B. 膜对 Na+的吸收具有选择透过性,在
10、细胞膜上协助 Na+跨膜运输的蛋白质只有一种C. 若肝脏细胞的细胞膜上胰高血糖素受体缺乏,可导致血糖偏低D. 抗体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的成分更新速率越快【答案】B【解析】人体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 CO2,只有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能产生 CO2,所以人体肌细胞产生 CO2的唯一场所是线粒体。氧气分子进出生物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 项正确;Na 由膜外进入膜内是协助扩散,需要通道蛋白发挥作用,而由膜内到膜外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发挥作用,故 B 项错误;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
11、成葡萄糖,血糖浓度升高,因此如果肝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缺乏,可导致血糖偏低,C项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后,肽链5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可以“出芽” ,也就是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因此抗体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的成分更新速度越快,D 项正确。【点睛】本题的知识点包括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血糖平衡
12、调节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不同细胞器之间的合作,Na +的跨膜运输等,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 。图中溶液 A、B、a、b 均为蔗糖溶液,其浓度分别用 MA、M B、M a、M b表示,且MAM B,M a=MbM A。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a 液面和 b 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 2,a、b 的浓度分别为 M1、M 2,则( ) A. h1h 2,M 1M 2 B. h1h 2,M 1=M2 C. h1h 2,M 1M 2 D. h1h 2,
13、M 1M 2【答案】D【解析】【分析】水分子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其动力是浓度差,且总是由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运输。渗透发生的原理是:(1)具有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根据题干信息“M AM B、M a=MbM A”,推测出 Ma=MbM AM B,图甲漏斗两侧的浓度差较小,液面上升高度较小,则漏斗内溶液浓度较大。【详解】因为 Ma=MbM A,M AM B,所以乙装置浓度差比甲装置大,且 b 的吸水能力比 a 大,所以乙装置液面上升的高度比甲装置高,即 h1h 2。又因为平衡过程中乙装置中 b 溶液从B 溶液中吸收的水比甲装置中 a 溶液从 A 溶液中吸收的水多,因此,a
14、 溶液浓度比 b 溶液高,即 M1M 2,综上所述,D 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题意。6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渗透原理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了解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过程,难度一般。要求考生明确水分子总是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运输,再结合题干信息“M AM B、M a=MbM A”答题。10. 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 a、b、c、d 时,CO2 释放量和 O2 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氧浓度为 a 时,最适于酵母菌生成酒精B. 氧浓度为 b 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 5 倍C. 氧浓度为 c 时,较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D
15、. 氧浓度为 d 时,细胞产生 ATP 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氧气浓度为 a 时,氧气吸收量为 0 说明进行无氧呼吸,呼吸产物是酒精,A 正确。氧气浓度为 b 时,氧气吸收量为 3 说明有 05mol 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产生 8mol 二氧化碳,说明 5mol 二氧化碳是无氧呼吸产生的,此事后有 25mol 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B 正确。氧气浓度为 c 时,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最少,较适于储藏该植物器官,C 正确。氧气浓度为 d 时,细胞产生 ATP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 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16、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名师点睛】根据气体的变化和场所情况判断细胞呼吸类型的方法(1)根据 CO2释放量与 O2消耗量判断(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不消耗 O2,释放 CO2只进行无氧呼吸。无 CO2释放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酒精产生量等于 CO2释放量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CO 2释放量等于 O2的吸收量只进行有氧呼吸。7CO 2释放量大于 O2的吸收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酒精发酵;多余的 CO2来自酒精发酵。酒精产生量小于 CO2释放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酒精发酵;多余的 CO2来自有氧呼吸。11.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时,可用黑藻小叶代替洋葱鳞
17、片叶外表皮细胞B. 人工诱导多倍体时,可用低温处理代替秋水仙素处理C. 观察线粒体时,可用嫩而薄的藓叶代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D. 制备纯净细胞膜时,不能用鸡的红细胞代替猪的红细胞【答案】C【解析】黑藻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 项正确;低温和秋水仙素作用的原理相同,都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所以人工诱导多倍体时,可用低温处理代替秋水仙素处理,B 项正确;显微镜观察线粒体时,线粒体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由于嫩而薄的藓叶中含有绿色的叶绿体,会影响实验观察,所以不可用嫩而薄的藓叶代替口腔上皮细胞,C 项错误;由于鸡的红细胞中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18、而猪的红细胞中没有,所以制备纯净细胞膜时,不可用鸡的红细胞代替猪的红细胞,D 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和理解这些实验的目的、原理、选材、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12.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质壁分离复原后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B. 自养需氧型生物的细胞结构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 精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B 淋巴细胞都有细胞周期D. 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细胞内外的 Na+浓度趋于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8质壁分离复原
19、不代表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细胞液浓度有可能仍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只是由于细胞壁的限制,导致细胞不能继续吸水;自养需氧型生物可以自身合成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等;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内外存在Na+浓度差。【详解】A. 质壁分离复原后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A 错误;B. 自养需氧型生物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细胞中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B 正确;C. 精细胞、B 淋巴细胞不属于可连续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C 错误;D. 细胞内外的 Na+浓度不同,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知识点比较零碎,要求学生加强零碎知识点记忆,运用所学
20、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13.某实验小组将玉米幼苗置于一密闭容器内,测定温度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用容器内 CO2的变化量表示) 。实验结果如下(“+”表示增加, “”表示减少)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40 45适宜光照 12 17 23 26 35 26 24 15黑暗 +6 +11 +18 +25 +35 +40 +32 +20A. 由表中数据可知,光合作用酶和细胞呼吸酶的最适温度相同B. 由表可知,在适宜光照下,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 30C. 在适宜光照下,35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D. 在黑暗情况下,叶肉细胞内无 ATP 的
21、形成【答案】B【解析】【分析】黑暗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增加反应的是呼吸强度,在适宜光照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变化反应9的是净光合作用强度,真光合强度=净光合强度+呼吸强度,所以表中反映 35时呼吸作用最强,30时真光合作用强度最强。【详解】从表中的数据可知,光合作用酶在 30时活性最强,此时总光合为 35+35=70,而呼吸作用酶的活性在 35时最强,故光合作用酶和细胞呼吸酶的最适温度不相同,A 错误;适宜光照强度下,表中 30时净光合速率最大,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最有利于植物生长,B 正确;35时,在适宜光照下密闭容器内 CO2量是减少的,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 错误;黑暗条件下,叶肉细
22、胞可通过呼吸产生 ATP,D 错误。故选 B。14.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进行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对应的反应式如下。分析反应式 1 和反应式 2,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反应式 l:6CO2+12H2O C6H12O6+6H2O+6O2;反应式 2: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A. 反应式 1 和反应式 2 属于可逆反应B. 反应式 1 不适合于蓝藻,但反应式 2 适合于蓝藻C. 叶肉细胞内葡萄糖中的氧不可能转移到水中D. 叶肉细胞内 CO2中的氧不可能转移到氧气中【答案】B【解析】【分析】反应式 1 为光合作用,由于反应场所是叶绿体,所以是指绿色植物的光合
23、作用,原核生物虽然有些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反应式 2 为有氧呼吸,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存在有氧呼吸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详解】反应式 1 为光合作用过程,反应式 2 为有氧呼吸过程,二者所需要的反应条件不同,反应场所也不相同,故不属于可逆反应,A 错误;蓝藻无叶绿体和线粒体,但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反应式 1 条件是叶绿体,不适合蓝藻,蓝藻虽无线粒体,但存在有氧呼吸酶,可进行有氧呼吸,故反应 2 适合蓝藻,B 正确;叶肉细胞内葡萄糖中的氧通过呼吸作用转移至 CO2中,CO 2中的氧通过光合作用转移到葡萄糖和水中,C 错误;叶
24、肉细胞内的 CO2中的氧通过光合作用转移到葡萄糖和水中,水中的氧通过光合作用呼吸转移10到 O2中,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这类题目做题的根本就是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这部分内容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掌握,例如方程式、模式图等去理解。15.在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精原细胞增殖具有周期性,对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B. 细胞衰老时,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C. 胰腺细胞和心肌细胞中均含有指导合成唾液淀粉酶的 mRNAD. 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种累积效应【答案】C【解析】精原细胞增殖是有丝分裂,具有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西安市 长安 第一 中学 2019 届高三 生物 学期 第二次 检测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