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湖北省沙市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1985 年 2 月 11 日, “礼炮七号”与地面控制中心失联,后果无法预计,2018 年俄罗斯上映的电影太空救援是根据上世纪航天史真实事件改编,该片艺术地展现了两名前苏联航天员乘坐联盟 T-13 号飞船前往太空,拯救失联的“礼炮七号”空间站的惊险经历,工程师维克托阿约金和退役宇航员弗拉基米尔费奥多罗夫临危受命,肩负起了这项惊心动魄的太空维修任务。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 “礼炮七号”空间站所处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地月系 D. 其他行星系2. 导致“礼炮七号”
2、与地面控制中心失联原因可能是( )A. 太阳活动 B. 太阳辐射 C. 全球气候异变 D. 地球的公转3. 两位维修人员在空间站可能经历了( )A. 超重力 B. 弱辐射 C. 太空舱寒流 D. 阴雨天气【答案】1. C 2. A 3. C【解析】“礼炮七号”空间站绕地球公转,是地球的卫星,所处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导致“礼炮七号”与地面控制中心失联原因可能是太阳活动影响,使电离层扰动,导致无线电信号中断。宇宙空间的环境特点是失重、强辐射、低温。【1 题详解】该片艺术地展现了两名前苏联航天员乘坐联盟 T-13 号飞船前往太空,拯救失联的“礼炮七号”空间站的惊险经历, “礼炮七号”空间站
3、绕地球公转,是地球的卫星,所处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C 对。银河系、太阳系等级较高,A、B 错。绕地球公转,不属于其他行星系,D 错。【2 题详解】导致“礼炮七号”与地面控制中心失联原因可能是太阳活动影响,使电离层扰动,导致无线- 2 -电信号中断,A 对。太阳辐射、地球的公转不干扰地球的电离层,B、D 错。全球气候异变发生在对流层,不影响无线电通讯,C 错。【3 题详解】宇宙空间的环境特点是失重、强辐射、低温,两位维修人员在空间站可能经历了失重、强辐射等困难,A、B 错。可能经历低温困难,如太空舱寒流,C 对。阴雨天气只发生在地球大气的对流层,D 错。2016 年 3 月 9 日,东
4、亚及东南亚地区迎来了一场日食。其中东南亚部分地区可见日全食,全食带从印度洋北部开始,经过印度尼西亚、西太平洋部分岛屿,在太平洋东北部结束。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某次日全食照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4. 正常情况下,肉眼所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相应的太阳活动是()A. 光球、黑子 B. 日冕、耀斑C. 色球、太阳风 D. 色球、耀斑5. 日全食照片中未被遮住的这一层在太阳大气剧烈活动时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 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B. 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有线网络通信C. 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D. 流星现象突然异常增多【答案】4. A 5.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的外部圈层和太阳活
5、动,及太阳活动地球的影响。【4 题详解】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只有光球层能用肉眼看到,而色球层和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的仪器才能看到。黑子出现在光球层,A 正确;耀斑出现在色球层,B 错;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C 错;色球层肉眼看不见,D 错。【5 题详解】日全食照片中未被遮住的这一层为日冕层,在太阳大气剧烈活动时产生高速带电粒子流,产生磁场,对地磁场有很大的影响,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会突然失灵,C 正确。对我国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 、我国北方地区的有线网络通信和 流星现象影响不大,A、B、D 错。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估算,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
6、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 1.5 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 4 亿- 3 -千瓦的 3750 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 2 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誉为“绿色聚宝盆” 。据此完成问题。6. 浅层地能存在的地球内部圈层是()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有可能是太阳辐射B. 浅层地能太分散,根本不可开发利用C. 浅层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D. 浅层地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仍处于论证阶段,还未开发利用【答案】6. A 7. A【解析】试题分析:【6 题详解】根据材料,浅层地能存
7、在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地壳的平均厚度 17 千米,所以浅层地能存在的地球内部圈层是地壳,A 对。【7 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有可能是太阳辐射,A 对。浅层地能分布普遍,储量大,埋藏浅,易于开发利用,B 错。 浅层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尚未普遍使用 ,C 错。 浅层地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已经能开发利用,D 错。考点:浅层地能的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2017 年 10 月 4 日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 37 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
8、落到地面。读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8. 小行星爆炸发生在()- 4 -A. 对流层 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 D. 大气层以外9. 关于该层大气的温度描述正确的是()A. 直接导致小行星的爆炸 B. 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升高C. 随高度逐渐升高而递增 D. 达到大气温度的极大值10. 该事件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A. 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B. 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C. 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D. 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答案】8. B 9. C 10. D【解析】【8 题详解】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 37 千
9、米,小行星爆炸发生在平流层,高度范围是12-50 千米,B 对。对流层高度约 12 千米,A 错。高层大气的高度超过 50 千米,C 错。在地球大气层以内,D 错。【9 题详解】该层大气是平流层,该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逐渐升高而递增,C 对。是小行星与大气发生摩擦燃烧,导致小行星的爆炸,A 错。因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而温度升高,B 错。平流层的顶部大气温度约 0,是平流层气温最大值,D 错。【10 题详解】该事件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小天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多数会燃烧烬,D 对。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是臭氧层的作用,不能体现,A 错。不能体现地球
10、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成分,B 错。大气有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的作用,材料不能体现,C 错。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5 -11.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A. B. C. D. 12. 秋冬季节,农民通过人造烟雾来预防霜冻,这是因为人造烟雾增强了箭头()A. B. C. D. 13. 阴天比晴天()A. 白天强,夜晚弱,昼夜温差大B. 白天弱,夜晚强,昼夜温差小C. 白天弱,夜晚弱,昼夜温差大D. 白天强,夜晚强,昼夜温差小【答案】11. B 12. C 13. B【解析】【11 题详解】图中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是大气逆辐射,是
11、地面辐射。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吸收热量,又通过地面辐射将热量传给大气,使大气增温。所以过程顺序是,B 对。A、C、D 错。【12 题详解】图中分别代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被削弱的太阳辐射。利用人造烟幕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据此选 C。【13 题详解】阴天与晴天相比,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多,气温低,晚上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温差小,分别代表大气逆辐射、被削弱的太阳辐射,据此选 D。【名师点睛】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的 CO2 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气候学上通常以候平
12、均温度(每 5 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候温高于 22的- 6 -时期为夏季,低于 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春季和秋季。读我国部分区域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图,完成问题。14. 甲区域入春日期早于同纬度东部地区,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距海远,海拔低,风力小 B. 地势平坦,空气质量好C. 地形较封闭,云量小,日照强 D. 植被覆盖率低,温差小15. 乙区域 7 月的候温应()A. 低于 10 B. 为 12左 C. 接近 15 D. 为 1622【答案】14. C 15. A【解析】【14 题详解】甲区域入春日期约在 3 月 15 日前,早于同纬度东部地区,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13、甲位于盆地中,地形较封闭,云量小,日照强,C 对。与同纬度东部相比,甲位于第二阶梯,海拔高,A 错。东部平原地势平坦,空气质量好,甲地多风沙天气,B 错。甲地植被覆盖率低,气候大陆性强,温差大,D 错。【15 题详解】候温高于 22的时期为夏季,低于 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春季和秋季。根据图例,乙区域全年皆冬,7 月的候温应低于 10 ,A 对。为 12左右、接近 15、为1622的气温范围,为春季或秋季,B、C、D 错。【点睛】甲位于盆地中,地形较封闭,云量小,日照强,入春日期早于同纬度东部地区。甲位于第二阶梯,海拔高,多风沙天气,气候大陆性强,温差大。乙区域全年皆冬,7 月的候
14、温应低于 10。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市区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市区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的。下图为北京市四季热岛强度平均一天内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7 -16. 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17. 夏季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是()A. 6 时8 时 B. 10 时12 时C. 12 时16 时 D. 0 时4 时与 22 时24 时18. 减弱北京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有() 增加市区绿化面积 机动车限行 冬季市区利用地热采暖 道路铺设渗水砖A. B. C. D. 【答案】16. D 17. D 18. A
15、【解析】【16 题详解】热岛强度是用市区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的。根据图示曲线,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冬季,曲线表示的热岛强度值最大,D 对。其它季节的热岛强度值较小,A、B、C 错。【17 题详解】根据图中曲线,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热岛强度,夏季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是 0时4 时与 22 时24 时,D 对。其它时段热岛强度较小,A、B、C 错。【18 题详解】减弱北京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有增加市区绿化面积,利于降低市区气温,对。机动车限行,减少热量释放和温室气体排放,对。冬季市区利用地热采暖,人为释放热量增加,错。道路铺设渗水砖,是增加下渗的措施,不能减轻热岛效应,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沙市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地理 上学 期期 试卷 解析 DOC
